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仁爱爱要有对象。首先,对自己仁爱,就要自尊自爱,只有自己爱自己,才有可能去爱别人。其次,爱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他们是时刻陪伴我们的人,我们应该将自己的爱给予他们。另外,古代的统治者特别讲求爱自己的人民,“船能载舟,亦能覆舟”,统治者应该俯下身子做人民的公仆,而不是高高在上,一副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样子。最后,我们还应该善待我们生存的大自然,大自然有自己的法则和规矩,人们不可侵犯和超越,否则只能是自取灭亡。面对极端气候的频频出现,世界各地由于灾害而产生的人财损失,大自然已经以她的方式向人类提出了无形的抗议。
相反,对于一些事物,我们是不能心存仁爱的。比如街头的乞讨者,对于他们的仁爱是在残害他们,只是会让他们变得更加堕落而已。
仁的对象包含自己、亲人、人民、自然。
对自己既自尊自爱,仁首先要做到自爱,然后才能做到爱别人,要做到自尊,然后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要爱亲人,不爱亲人而爱别人成为悖德。
要爱人民,天下人民一家亲,四海之内,合敬同爱。
而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故更应该爱自然。
爱自然,早已成为社会的共识。
这不仅是将仁爱之心推向宇宙万物,也不仅是仁爱之心的升华,更是社会发展的一种需要。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便需要达成爱自然的共识。
爱自然,从我做起,才能从身边小事做起,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要让“爱自然”成为一句虚话。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选自《弟子规》
既凡是人,都应该去爱。所有人都是上天共同覆盖的;所有人都是大地共同载负的。
有一种观点说人越长大越孤单,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便是这一部分人没有做到爱人民。
出去自己的亲人,可以说,人与他人是陌生的、无知的,但要让这个社会和谐秩序发展,便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爱相维护
因此要学会爱人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说文解字·人部》说:“仁,亲也。从人从二。”“爱人”,首先就要爱父母双亲,“爱亲之谓仁”(《国语·晋语一》)。“仁之实,事亲是也”(《孟子·离娄上》)。孔子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礼记·中庸》)即“先亲己亲,然后比亲及疏”,所以说“亲亲为大”。《礼记·祭义》说“孝以事亲”,而“立爱自亲始”,其意旨即此。孟子对此解释说,仁者不是不爱他人,是因为当务之急在于“爱亲”和“爱贤”,“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尧、舜之仁不遍爱人,急亲贤”(《孟子·尽心上》)。
老师说的很好,仁的对象有自己、亲人、人民、自然,可见“仁”的对象范围不是单一的,而是广大的。这其中,我觉得,爱人民是个很重要的一方面。儒家从重视民生出发,倡富民思想。儒家经典《周礼》提出“保息养民”的六项措施,即“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富而安之,体现了儒家早期的富民思想。孔子提出富而教之的思想,“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使众多的人民生活得到满足而富裕,然后施之以教,使人民有道德。把富民作为施教的前提和基础,可见对富民的重视。孔子还把富民与利民、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利益联系起来。他说:“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强调利民、富民、保民、爱民,体察和顺应民心的向背,这是儒家富民思想的特征。孟子还设想,物质财富得到很大的丰富和满足,百姓还有不仁的吗?他说:“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满足了百姓的生活需求,使之富足,就会使民众达到仁的境界而国安。而民穷则争,争则起暴乱,国难以治。可见民富才能国安,使老百姓安居乐业,民富而国富,是儒家政治思想的基本点。不仅如此,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孔子所提出的一系列思想仍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永恒价值。
只有你尊重了其他人,他人才会反过来尊重你;只有你把其他人放在心上,他人才会把你放在心上;只有你对其他人有礼貌,他人才会对你有礼貌。
所有人都是一样的,他们渴望得到尊重,却忘了去尊重其他人。
仁爱的施行是推己及人、由近及远的。要爱别人首先要爱自己,关爱、珍惜自己的生命。然后才会去爱别人,知道怎样爱别人。所爱的其他人,也是有先后顺序的。有爱自己的父母到朋友、亲人,再到陌生人。如果都不爱自己的父母,却爱别人,那是悖德的。而且也许这种爱是有目的的、功利性的。这种爱不是我们所说的真正的爱。爱的对象除了人之外,还有我们生存的环境——自然。近些年,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关爱自然与关爱生命同等重要。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关爱自然就是关爱生命。因为自然是我们生存的地方,自然被破坏了,我们自己也会首当其冲受到伤害。因此爱的范围是很广的,可以说是要爱我们周围的一切。
这句话使我感受颇深。人一定要先自尊自爱才能去爱别人、尊重别人。一个人,如果做不到自尊自爱,他有什么资格去爱别人呢?同样,人只有看得起自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正如那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样,我们的爱应当推广开来,从一个小的家庭,再到一个国家,这样才能建成一个真正的和谐社会。孔子所讲的仁的对象,应该先是自己,然后才是亲人、他人、自然,最后是整个社会。
仁爱的对待自然,这我有深刻的亲身体验,确实得到了自我的安慰。去年春天,我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情,而去年春天,校园里的花开得也最好。我常去看 时时记录,花开花落,生生不息,也是这种安静的岁月的流淌,给人了一种安静的安详的快乐。自己仿佛与自然一道绵延的生长开来,于是心就安定了。这是自然对人的仁爱,也是人对自己的仁爱。
孔子主张“仁”,但是这种仁爱之心是有限制的,它只是针对统治阶级而言的“仁”。相比较而言,我更认同墨家的“兼爱”,这是一种很广泛的仁爱。难道今天受生活所迫,流浪街头的人们不应该受到我们的包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