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112131415161718» / 4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四、仁的对象 [复制链接]

211#

学院/FONT>云南科技信息学院

系别:文史

班级:10文秘

姓名:张梦园

学号:10311052

时间:2011321

电话:15126305665

卷一、仁

仁的对象

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字始见于儒家经典《尚书·金滕》:予仁若考。仁指好的道德。孔子首先把仁作为儒家最高道德规范,提出以仁为核心的一套学说。仁的内容包涵甚广,核心是爱人。仁字从人从二,也就是人们互存、互助、互爱的意思,故其基本涵义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

孔子的最高境界是仁,但这不是个人处世的匹夫之仁或小恩小惠妇人之仁,而是治理有方为民 造福的大仁大义;克己复礼,仁在其中,好象仁这个境界很容易达到,但孔子说的不是一 人个人的仁,而是有权势在手的统治者的仁,要这些人克服自己的私心欲望,遵守秩序,有步骤 地管理国家,这决不容易,自古极少数大权在手的人能做到;连孔子自己也不好意思说能做到, 只敢说自己好学,常自我反省,希望能接近仁。

TOP
212#

“爱己者,仁之端也,可推以爱人也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四海之内,合敬同爱”。“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以上可以看到仁的对象多种多样可以是自己或他人,可以是事物也可以是动物;大到宇宙小到尘埃。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很难会爱其他。我们首先得学会爱自己,才有资格谈爱亲人,爱社会,爱自然。爱是一湾源源不断的清泉,只要给它找个突破口,他就能一泻千里。但往往很多人就渴死在寻找的途中,因为他们不知自己就是能量的源泉。

TOP
213#

[em07]  

仁,“五常”之首。可见,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仁”是何等重要!仁,我们可以大意理解为爱,即仁爱!这里我想说的是自尊自爱,这是仁的第一对象。只有我们首先爱自己了,那么我们才能更好的去爱别人。其实,我们具体的每一个人也并非是就属于我们自的个人。其实,我们做到了自尊自爱了,那么这在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我们是在爱自己的家人、亲戚、朋友。让她们不担心自己,我认为这是相当重要的!

TOP
214#

孟子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即是尊老。他不但强调要孝敬自己父母同时要孝敬天下所有老人是做儿女应尽的责任!老人的身体是脆弱的,需要儿女的照护,老人的面容是憔悴的,需要儿女的抚愈,老人的心是寂寞的,需要儿女的安慰。父母的恩德等同天地,儿女应该竭力报答。《佛说父母难报经》云:“假使有人,左肩担父,右肩担母,研皮之骨,穿骨到髓,绕须弥山,经百千劫,血流决踝,犹不能报答父母之恩;假使有人,为于爹娘,吞热铁丸,经百千劫,遍声焦烂,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父母对儿女的恩德难以言表,因为父母之缘方可投生为人;因为父母的哺育方能成长为人,离开父母则难以在世间生存。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岂人不如畜生乎?由此孝敬父母是人性中本具的仁德,“须臾不可离,离即非道”“人者仁也”“人别于禽兽者几稀”,唯有仁爱才使人与禽兽不同,畜生尚能恩养父母,何况我们人呢?
  我们不但要相应自己的父母,同时要孝敬一切人的父母,孝敬天下所有的老人。只有尊敬每一位老人,自己的父母才能得到其他人的尊敬,当自己老的时候也能得到所有人的尊敬,因此孝敬老人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孝敬老人不但只是物质生活的保障,更重要的是心灵的关怀与呵护,对死亡的畏惧和忧虑的痛苦,远远超过生活贫苦的渴望,因此给老人一个信仰,帮助维护和巩固信仰,使老人得到心安,才是真正的孝敬老人。总之,对待别人的父母如同自己的父母,多对老人予以精神上的关怀才是我们晚辈应该做的。

TOP
215#

        仁者,情志好生爱人,故立字二人为仁。——《春初·元命苞》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韩非子·解老》

       温良者,仁之本也。——《礼记·儒行》

       “仁”是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学问,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 平时待人处事学会仁,才能心境平和,与人友善,生活如意,若是每日吝啬鄙薄,则众叛亲离,人生失去意义。

TOP
216#

仁的对象意义广泛,人不能只对自己仁慈,应做到韩愈所言的“博爱”。我们的爱不仅是对 自己、亲人、爱人、更要爱社会自然。

人心中有爱,才能心境平和;人心中有爱,才能热爱生命;人心中有爱,才能招人爱戴。

我们要心中充满爱,仁爱友好,社会才能和谐进步。

TOP
217#

    “仁”的对象是十分广泛的,不过我个人觉得我们也不应该就去要求每一个人必须对所有人“仁”,一味的妥协和退让不见得就是好的。我认为“仁”是发自人的内心的,他相对别人好,比如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尊师重道、关爱同学等。

     孔子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TOP
218#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仁”字始见于儒家经典《尚书·金滕》:“予仁若考。”仁指好的道德。

在孔子之前,“仁”并不为统治阶级所重视。历史上,孔子首先把仁作为儒家最高道德规范,提出以仁为核心的一套学说。仁的内容包涵甚广,核心是爱人。仁字从人从二,也就是人们互存、互助、互爱的意思,故其基本涵义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儒家把仁的学说施之于政治,形成仁政说,这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TOP
219#

仁的对象不要只是集中于对你好的人。心存感恩,感激对你好的人,是他们给予你爱,给予你温暖;感激对你不好的人,是他们让你认识到这个世界的现实与残酷,变得而更加坚强!
TOP
220#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在这句话中,孔子较为系统的解释了,日常生活中,“仁”对人们的要求。“克己复礼,则事事皆仁,故曰天下归仁。”这里“克己复礼”的主语似不是指个人,而是泛指众人。即如果大家都能做到克己复礼,天下就都归于仁了。而具体的践行就应该从视、听、言、动等具体的层面进行。

    我认为,当今的社会生活中,如果人人都克己复礼,谦让、爱人。那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TOP
221#

记得有一首非常熟悉的歌这样唱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可见,人们也早已意识到只有爱才能改变世界。但是爱却又似乎成了人们的奢侈品,是那样的不容易付出、更不容易得到。

仁的对象太广了,我们更需要的是一颗仁的心。

TOP
222#

仁的对象绝对不应该单一,我所理解的所谓仁,应当是一种“博爱”。他的目标无疑是广大的,我们要仁于对自己,更要仁于对同学,师长,父母等等。任何值得我们去关爱的人,都是我们应当“仁”的对象。我们可以在这样相互“仁”的过程里,帮助他人,也丰富自己,以此实现双赢。

TOP
223#

       在我之前的观念中,仁爱的对象首先是别人,才是自己。今天看了“仁的对象”这一章,才有所思考,才知道仁爱首先是要自尊自爱,才能谈及爱别人;更了解到仁的对象还包括爱自然。



    仁的对象第一点首先说自尊自爱。自尊就是尊重自己,自爱就是爱护自己。自尊自爱是一种对自我的关注与肯定,是一个人的快乐之源,更是成功之始。且不谈成功与否,人只有爱自己,才会推己及人,去关心爱护他人,一个连自己都不懂得要自尊自爱的人,又怎会以真心待人呢?自尊是待人基本的礼貌,无条件卑躬屈膝并不是说明你诚挚待人,相反,那是一种对别人的侮辱。“人必其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自爱,仁之至也;自敬,礼之至也。”([汉]扬雄《法言?君子》) 这话说的是极好的。



    仁的对象还有亲人和人民。在亲人这一点上,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一颗对亲人的爱护之心。在这里,我想主要谈谈对父母。为人子女,要懂得父母的辛苦与付出,与父母分忧,与父母共乐。我们现在已经是成年人,更应该能体会到父母对我们的爱,“树欲止而风不停,子欲孝而亲不在。”从现在尽善尽美的爱父母,相信还不晚。再者,仁爱的对象还有人民。我之前认为我是这社会中小小的一员,谈不上对“人民”会有多大贡献,但现在,我才明白,人民就在我们身边,自己对周围人的关心和帮助,或者只是一个小小的微笑和眼神,就是“仁”的体现。“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意思是说对待他人的国家,就像对待自己的国家一样;对待他人的家庭,就像对待自己的家庭一样;对待他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这就是简简单单的“仁”的道理,不需要太深奥,人民其实就是我们身边的人,也包括我们自己。



       最令我惊讶的是最后一点,仁爱的对象还有爱自然。自然包括天地万物,不仅仅所谓的大自然,还包括了上面三点。爱护自然,爱护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样东西,没有嫌隙,才是仁爱的本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25 13:45:55编辑过]

TOP
224#

道德的爱是仁爱的基础,或者说,道德的爱能够生成仁爱。当道德之爱以仁爱的形式出现,它就决不是针对于具体的对象的爱,而是启蒙学者所称的那种“博爱”。如果说人们在这种爱的表现中发现了它指向具体的特定的对象,那么其背后必然有着情感因素。道德之爱是敦厚宽容的,不像情感之爱那样易于产生嫉妒和易为怨恨所取代。对于社会治理者来说所应拥有的是道德之爱,如果说以往社会治理模式的性质无法为其治理者拥有道德之爱提供可靠的保障的话,那么现代社会治理则会把造就现代社会治理者的道德之爱作为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的基本目标,现代社会治理者的这种道德之爱也就是仁爱。

TOP
225#

[经典学习]  四、仁的对象

精神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已立立人,已达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认为就是爱人。从理论源头上考察,孔子的爱人观点来自周初的保民敬民思想。爱人作为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孔子的价值内涵中,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内容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