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89101112131415» / 4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四、仁的对象 [复制链接]

166#

[原创]

仁即博爱,爱天下一切有生命的,无生命的人或物……正如弟子规所说的“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TOP
167#

对待的态度。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的愿望,应该诚心诚意去求,如果这样做了,那么就会得到。达到的境界的根源在于自己如何去做,而不是由他人来推动,只有主体自己的主动追求,才有可能达到的理想境界。表明孔子认为为仁是某种自觉的内在情感行为,任何人是无法替代的,只要自己态度端正,就可以实现的要求。孔子强调在内心的价值观念上首先要明确对的态度,孔子这种在内心深处对的价值追求的思想,被后来的孟子引伸为四端理论。孔子对的思想的重视,表明的思想和学说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价值核心。

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及适用性,这也是孔子思想的强大生命力之所在。孔子思想为后来的孟子和荀子所提倡的“内圣外王”之道提供了理论参考,其中的某些行为甚至完全被后人所吸取,成为儒家人学思想中永恒的“不灭之火”。
TOP
168#

仁爱之心,人皆有之,世人总有他所爱的事物,但毕竟精力有限,我们不可能爱所有的东西,这就面临一个抉择,如何选择仁爱的对象,狭义的爱,爱自己爱家人,这是最基本的,如果这都做不到,如何去爱别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再高一层推己及人,爱别人如同亲人一般,怀有博爱之心,同等对待所接触的人和事,还有的是所谓的“大公无私”,最高层次的爱是那种与天地万物一体的博爱,我们本是俗人一个,那种至高的爱只是个美好的蓝图,是一个目标,并非生活的全部,我认为我们应该做的是学会感恩,首先爱自己亲人,然后抛除成见努力去爱别人,爱这个自然,也就是说我们的爱是有前提和顺序的,我们应解决好自身问题,再来谈爱别人,学会互敬互爱,不悖德,这是必须的,不能为了虚名迷失了自己。

TOP
169#

仁者,情志好生爱人,故立字二人为仁。——《春初·元命苞》我认为仁,从字面上看就是两个人字,应该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以及道德理念吧。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韩非子·解老》这句话说得应该也是这个意思,仁的对象既不是特定的哪一类人,而是指出自己以外的家人,朋友,甚至陌生人吧。

TOP
170#

仁的对象是世间万物,我们总是被狭隘的自私自利主意所蒙蔽,使我们的仁之心也总是狭隘的,从而我们体会不到真正的快乐总是被浮躁统治着。只有我们明白仁的对象是广大的世间万物,去用心对待,包容,我们的内心才会有一个广阔的世界。我们的内心会变得霍然开朗起来,就会变得坦然与淡定。
TOP
171#

人必其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自爱,仁之至也;自敬,礼之至也,自尊自爱,才是仁爱他人的起点,也是在突然之间恍然大悟的我想这样的话也要把自信包含在里面,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在你仁爱别人的时候,先想一下有没有自尊自爱自己,自己是人一个不会说话的镜子,如果说连自己都不会去自尊的话,在别人的身上也就更不能做到这些,感觉好深奥。自信我认为是现在必须做到的。
TOP
172#

仁是从自身开始的,继而才是与“他”的关系中的仁。首先我们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自我充实,自爱自尊自信,这样才有资格和能力去仁爱于“他”。从至亲至信到不相识的社会群体,再到国家民族,万事万物,自然宇宙,仁是博大深邃的。但是对于仁爱的整个实现的过程则是简单的。就类似于人字一样,简简单单,初衷于本性善的仁,而爱于他则是人本身相互支撑的结构的具体体现。仁,就是己与他的关系中博爱的成分,仁的对象是人与一切可以实现互助互利互存的“他”。

TOP
173#

“仁”在社会上的表现也可以说是与人为善。

在儒家学说中,善事德的一种表现,它的内涵很丰富。可以理解为修行、宽容、慈悲。与人为一是善待自己,另一方面是善待别人,也就是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这也是一种自律思想,儒者通过对自己的约束进而影响社会。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就是由己及他,由此及彼,潜移默化而不强人所难。孟子认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就是说同情人的心是仁的开端,也就是善的表现。

TOP
174#

人必其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说的太对了。如果一个人连他自己都不爱的人,别人又怎么会爱他,如果一个人连他自己都不尊重,别人又怎么会尊敬他!
TOP
175#

仁的对象应该是广大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一颗博爱的心。博爱的人首先应该学会爱自己,只有先懂得如何爱自己,才会去仁爱他人。当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个真正博爱的人在爱自己的基础上应该学会去爱他人,只有爱己且爱他人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博爱的人。我们都应该去学习做一个真正博爱的人!
TOP
176#

仁需要对有价值的人或物实行,例如,自尊自爱。爱亲人,爱朋友,爱同学,爱人民,爱国家,爱自然,爱一切我们赖以生存的人与物,让我们有一颗仁爱之心,实行广博的大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实现天下大同的美好景象。
TOP
177#

       在懂得爱别人之前,首先要懂得自爱。仁的对象不是单一的,而应该是广大的。我们不仅要爱自己,爱亲人,更要爱人民,爱祖国,爱天地万物。曰:恭、宽、信、敏、惠。”也就是说,仅仅达到其中一项,并不能成为仁人,而只有达到“恭、宽、信、敏、惠”这五种综合性指标,才能称之为“仁人”。我们要把这些指标充分融入到实践对象当中。
TOP
178#

“仁”的对象不仅包括亲人,人民,自然,还包括自尊自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不仅要学会为他人着想,也应想到自己所欲,这样才能更好为别人着想,有这样一件事:一趟客运列车,曾为冬天乘客不肯随手关门而大伤脑筋,于是在每节车厢里贴了一张告示:

“为了大家的舒适,请随手关门。”告示贴出后,情况虽有所改变,但收效不是很大。后来,列车长想出一个新的方法,将告示改写成:

“为了您自己的舒适,请随手关门。”

从此以后,车门基本上都关好了。

给人一束玫瑰,会留下一缕芬芳。对别人“仁”,亦是对自己“仁”,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即使不是直接地帮助自己,也是间接地帮助自己。

TOP
179#

仁的对象:自尊自爱,爱亲人,爱人民,爱自然。前两者,自尊自爱和爱亲人看起来是理所当然的,并且相较后两者更容易实现。对于后面的爱人民和爱自然,不得不指出,现实中很难做到,但没有做到并不代表称不上仁,对于后两者与其说是爱,不如说是不伤害不危害更符合现实。
TOP
180#

仁者爱仁,仁的对象是广泛的。

首先,我们必须爱自己,也就是自尊自爱,这是一种自我要求的标准,能够起到监督促进的作用。同时,我们还要爱亲人,爱身边的人,爱祖国,给需要的人赠与爱,这样才能推仁及人,这就要求我们付出比常人多的努力,让我们坚信仁爱的力量,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