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7891011121314» / 4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四、仁的对象 [复制链接]

151#

作为一个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国家的">国家的ersonName>君主,他施行仁政的对象是谁呢?毫无疑问是他的子民。古人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你对待你的子民,就像对待你的家人一样。在你遇到困难你的子民就会拥护你;反之,如果你对你的子民施行暴政,你的子民就会想着怎样推翻你的统治。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著名的皇帝,他任用贤才,施行“仁政”,为人民谋福祉。使人们能够安居乐业,这样人民就拥护他,以致出现了“贞观之治”。

TOP
152#

[原创]

         “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是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是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我们都知道,孔子把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仁字从人从二,也就是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故其基本涵义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但是,我们只有先学会了对自己施予仁爱,才能推广到对他人的爱戴。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是不会爱他人的。当然,在你学会了爱自己时,就应学着把自己的爱推广到亲人、朋友甚至陌生人中,把这种小爱慢慢变成一种大爱。

TOP
153#

谈到仁的对象,大多数人都自然的想到对父母、对朋友、对自己的爱,

但其实仁的对象还包括对大自然的爱。

这是一个常常被人们忽略却又不得不重视的方面,

只有自己身心和谐,才能更好对热爱大自然。

仁的对象广泛,即为博爱。而一个懂自然、爱自然的人,一定是一个“博爱”的人。

TOP
154#

人与仁

      仁的产生是社会关系大变动在伦理思想上的表现,是对子与父、君与臣以及国与国关系的伦理总结,因而具有很丰富的内容。从另一个角度说,仁学思想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促使生产关系的变革,这种社会变革引起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剧烈变化,从而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在之前的周礼被破坏后,有识之士便站了出来,寻求一种新的理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就是这样从春秋时代大量有关仁的思想资料中加以取舍,提炼和综合,使仁真正成为一个范畴,并以此为逻辑起点,构筑了早期的儒家思想体系。
TOP
155#

爱己与爱人,都要发自内心。只有是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使大家的沟通变得如此简单。让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让人间变得更加温暖一些,让人与人变得不再遥远。
TOP
156#

爱亲人也是仁的一部分,我反对“大义灭亲”的行为。亲人是世界上与我们最亲近的人,尽管可以身居高位,是个父母官,天下的百姓都是自己的“亲人”,但是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毕竟只有这么几个。如果你真正爱自己的亲人,你就应该以身作则,成为他们效仿的榜样。在他们犯了错时,你应该虚心教导,给他们一个悔改的机会,让他们重新做人,而不应一时糊涂,凭着义气,断送了他们的前程。这时的你虽然有个“大义灭亲”的称号,但你忘了死并不难,难的是让他们活着并改掉自己的错误,这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你做到了吗?

TOP
157#

爱自然

将仁爱之心推向宇宙万象万物,达到任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

  王守仁的《传习录》中写到圣人的心灵,与天地的万物为一体,关心天下之人,并无内外远近之别。只是有血性的就是他的兄弟儿女,无不想保全他们,教育他们,以实现他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心愿。

   在王守仁的另一篇文章中写到过,大人是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人,他把天地视为一家,把全国视为一人。至于那被身体分为你我的,就是小人。大人之所以能为天地万物为一体,并不是故意要这样,他心中的仁性本来就是要求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了。不仅是大人小人的心也不过如此,只是他们自己小看自己罢了,所以看淡小孩掉到井中就必然有惊恐和同情之心这就是他的仁义和小孩结合在一起;孩子仍然是他的同类,看见鸟兽哀叫战粟,必定有不忍之心,这就是他的仁义与鸟兽的合为一体;鸟兽仍然是有知觉的,见到草木被催折而必定产生悯血之心,这就是他的人性和草木结合为一体;草木皆是有生机的。

TOP
158#


孔子还将“仁”定义为“克己复礼”。《论语 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不能单把“仁者爱人”说成是孔子的核心思想,孔子明确说过自己的思想是一贯之道,即贯通内外人我的忠恕之道,这样才能兼顾内圣与外王,道德主体和实践主体以及统一的“仁”的境界。所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而说仁的同时也要兼谈礼,这样理解孔子思想才能全面无失。
TOP
159#

我们时常讲仁,可是我们应该对何人才能仁呢?

其实每个仁都有他善良的一面,我们当施仁与天下,这才是所谓的大仁。这与佛家的大善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的。就像《金刚经》李讲的,爱别人的父母要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刚开始很是不解,很疑惑为什么不能同等的给予他们一样的爱,而是对别人的父母要更深之呢?后来才知道,这也是一种大善。而“仁者爱人”“舍生取义”我想也应该是一种大仁了罢!

如果我们这个社会的每一个个体都能以仁为自身做人做事的标准,我想就没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先天下之忧而忧”了吧!

TOP
160#

1.中国传统的“仁爱”, 以“信”为基础,与理想联系,人人皆有“仁爱”。

2.西方的“仁爱”,爱人如己是人类最高理想,行为符合这种理想即符合诚信原则。

TOP
161#

仁爱以人的良知为核心,依据远近关系向外层层扩展而形成自尊自爱,爱亲人,爱人民,爱天地万物四个层次,将自尊自爱放在第一个层次,可见其重要性。孔子的仁爱是以人的良知,善良本性为根基的爱,一个人只有学会自爱后,才会懂得什么是仁,才会以爱己之心去爱他人,推己及人。一个人只有学会尊重自己,才会知道如何去尊重别人。孔子的仁所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这层关系要从己做起,只有对自己仁才会对他人仁。尤其在当今社会我认为自尊自爱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做人准则,当你意识到对自己仁是正确并且有意义的,你自然也会有恻隐之心对他人有仁义之心。所以爱他人从爱自己做起!

TOP
162#

1.自尊自爱。懂得爱自己的同时,别人才会爱你。懂得自尊的同时,别人才会尊重你。这是了解自己后,体现出自尊自爱,同时也是尊重别人和爱别人。

2.爱亲人。自己的亲人就是对你最好的,应该懂得爱戴和善待亲人,连自己亲人也没法爱戴善待的人,也不能爱戴善待别人。

3.爱人民。对待他人就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以一颗热诚的心去对待他人,给他人温暖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他人一样的温暖。

4.爱自然。世间万物,都存在于这个星球上,万物间因和谐相处,才能实现爱自然。
TOP
163#

       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就要应该懂得自爱,懂得自尊,也就是自己首先要知道如何爱自己,如何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爱的对象包括:爱亲人,爱人民,爱自然。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以亲爱之心对待自己的亲人,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推挤到仁爱之心对待万物。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儒家讲究的仁,由己及人,讲究孝悌之道、讲究以友辅仁。西方世界一直在推崇着大爱——上帝爱世人——圣经上告诉我们基督耶稣降生,彰显了神对人类的爱,上帝将他的荣耀带到世界上,基督耶稣降世是为了拯救世人。孔子说“泛爱众而亲仁”大爱在孔子的眼中是向仁近的方法。而仁的最高目的,每一个儒者的最高目标,治国平天下,是要让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仁政中享受清明的政治带来的安逸幸福如尧舜之世的生活。做到普天之下互敬互爱。凡是人都应该去爱。所有人都是上天共同覆盖的;所有人都是大地共同负载的。
TOP
164#

我走在街上,到处都是污染的空气,随处可见的垃圾,我的心突然变得好难过。地球,我的妈妈,我们怎么可以如此伤害你呢?您曾如此美丽,如此生机勃勃。浩海宇宙中,那抹蓝,如此优雅。我们到底做了什么呢?砍伐森林,污染河流,只为那越来越漂亮的衣服和房子。

   究竟到何时我们才知道,最爱的,正在离我们而去。我也曾无知的,做过伤害地球的事,以后我一定尽量改,尽量保护我的妈妈。因为我想看她绽放笑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7 9:41:21编辑过]

TOP
165#

  要别人爱我们,首先要学会爱自己。自卑的人,骄奢的仁,都是不懂得如何爱自己?爱自己,不只是可以穿上好的衣服,不只是住得上大的房子,而且要让自己的心保持澄澈,充实。


  爱自己,就会真心的对待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同时也要包容自己的任性,淘气,恩,还有很多的毛病。爱上你自己,不要掩藏真实的心,让别人看到你的独特,然后爱上你了,这样的爱才是永恒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