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中庸》中说:“仁者,人也。” 仁者爱人,这是儒家一贯强调的至圣理言,真正的儒者同样也是一名仁者,它的价值无疑是全方位的。孔子有言:“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大致的意思是“人民对于仁德的需要,超过了对于水与火的需要。面对水火之时,我只看见溺水蹈火而死的人,却没见过践行仁德而死的人。”他将仁放于水火之上。《孟子·梁惠王上》篇说“仁者无敌。”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孟子把仁看成能够对抗一切恶势力的武器,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将仁者打倒,也没有什么是仁者所战胜不了的。他既不高高在上的让人不敢靠近,也并不神秘到底无法捉摸,相反,仁者既亲近友好,又舍己为人,在与仁者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全部的身心都处于放松的状态,那是一个极为舒适的环境与氛围,更是一场心灵的对话,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就已经被仁者独有的气质与风度所吸引。“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仁者交友,我们也是走在通往仁的道路上。
在与知者相比时,孔子谈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由此可知,知与仁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境界,仁者乐山更如山,表面看起来平平无奇,实则拥有博大的胸怀与崇高的境界,无所不知却又寡言少语,心如止水,宁静致远。
泛爱众,而亲仁。“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惠”,仁存于心,在小事中践行仁,在言行中体现仁,让仁之花开遍每个人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