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3839404142434445» / 5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五、仁的价值 [复制链接]

616#

中国自古就喜欢把医生和“仁”挂钩。把医术称为仁者之术,但是现在的社会真的令人很是害怕,很是担心。最近,“甲流”袭来,大学也不免成为受害者之一。每天都必须测量体温,弄的人心惶惶。不幸,我也感冒了,抱着慎重处理的想法,到校医院去看病,校医院人很多,医生让来人自己去量体温。也罢,大家都是20多的人了无所谓。量吧!结果,量好体温,终于可以和医生讲讲自己的症状了。我认真的对医生说着我是因为跳舞的时候服装太薄,着凉了,正讲的我的症状,医生不耐烦的打断,“我知道了,到后面去拿药吧,不好就来打针”。医生大笔一挥,在挂号签上写的密密麻麻。无奈,只好乖乖去取药。怎奈,回宿舍准备好热水,准备吃药,见药品包装的说明书在一旁,就顺手拣来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风寒感冒患者忌用”几个大字写在说明书的显眼处,心中不免凉飕飕的,再看其他的药,全是风热感冒的药。冷汗吓出一身,就连我们这种没有医疗知识的人都知道,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的药是不能混吃的,否则会有反效果,结果身为医生,居然给我这个风寒感冒患者开一堆风热的药,如此的不负责任。连责任感都没有,更何谈作为一个医生的仁人之心。“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作为医生更为重要,所以,仁对于国家,民族都犹为重要,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他把关注的焦点投向社会,投向现实,时刻关注现实生活中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孔子关于“仁”的学说不是纯粹思辨性的形而上的理论体系,更多的是结合具体行为方式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这不是哲学意义上的实践理性的体现,而是对一般民众人格升华 、人性解放的终极关怀。孔子还认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为了崇高的“仁”的境界,绝不做违背最高道德准则的事 ,必要的时候要不惜牺牲自己来成就这一事业。
TOP
617#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仁--已经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孔孟皆提倡以仁为本,孟子更多的体现以仁政治国,而孔子侧重的是修身,即个人的修养。
曾听过秦论中说,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可见仁对国的重要。
社会,国家,民族都是有人与人,人与自然构成的,“尊重”“和谐”“发展”“繁荣”都贯穿着“仁”的思想。
TOP
618#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调,而“仁”又在孔子思想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在社会转型和改革的关键期,吸收和弘扬孔子“仁”的思想并把它应用到现代化建设中来是必要的.传承孔子“仁”的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意义.
TOP
619#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儒家文化的各种美德的总和,是孔门弟子修炼的最高境界.孔子从不轻易以“仁”许其弟子,包括自己在内也不轻易认可,可见“仁”德的境界之高且难以达到.颜回是孔门高足,孔子最喜欢的弟子,闻一以知十,大智若愚,勤奋好学,品行优秀.不迁恕,不贰过,不伐善,不施劳.孔子也只是赞扬其“三月不违仁”.心即仁,仁即心,仁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的核心.仁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其核心是“爱人”,即倡导人与人之间的亲善关系.孔子认为,自上而下都能仁爱遵礼,整个社会才会和睦,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孔子一再强调,践行“仁德”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孟子认为,“恻隐之心”是“仁爱”的发端.可以说,“仁爱”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道德.
TOP
620#

仁慈是一种宝贵的品质,我们都不应该忘记仁慈,对他人伸出援助之手,待人温和宽厚,以“仁”为本,生活就会更加美好,我们也会更加快乐和幸福。
TOP
621#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孟子说“仁者无敌”。孔子认为人民对于仁德的需要,超过了对于水与火的需要;孟子则提出仁义之人不可战胜。此二者足以彰显仁之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古往今来,仁在治国和为人方面一直都有着独特的意义和价值,以下是我对“仁”的现代价值的理解和阐述。
在德育培养方面,仁有助于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使人具有更完美的人格,倡导每个人在生活中用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则能够使整个社会充满仁爱,其乐融融。在社会法治方面,出于许多人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下唯利是图的现状,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与公平,便采取了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理方针。法与德的结合,正体现了 “法治”与孔子的“仁治”思想对于当今时代国家治理方面的价值意义。在人与自然方面,孔子的仁学思想启示我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生活实践,从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且付诸行动。面对生态环境的日愈恶化,我们更需要用孔子“仁”的思想来整合我们的内心世界,使社会变得更加美丽。
总之,无论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的何种角色,在生活中最起码都要做到以仁的最低要求来约束自己,也就是爱护自然,遵守规矩礼法,对待父母孝顺,对待朋友忠义,对待陌生人也要友善,我想这也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最好的传承。
最后编辑湖北大学周莹萃 最后编辑于 2020-01-16 16:12:06
TOP
622#

仁的价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对于人自身而言,仁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仁给人们带来的宁静淡泊、包容万物以及长寿喜乐,是别的事物无法让人感受到的,仁对人的价值并不是假大空的、虚无的,而是真真切切的现实意义,更好地促进人的思考,推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升人的自我水平。
其次,对于国家而言,由于仁使人变得强大、不可战胜,国家实力也必然会提升,国家也必将战无不胜。而仁对国家的价值其实也是辩证的、相互的。仁促使国家的和平安定,而国家的和平安定又为仁的发展和践行提供了现实基础和社会环境。
就我们当代而言,仁所带来的价值和意义仍是现实有效的,是需要大力发扬的,无论是为了自身提高还是为了国家繁荣。
TOP
623#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孔子在这里从反面讲仁。孔子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孔子在这里的反面告诉我们作为仁人的一个要求,我们对于这种要求去进行学习,从而更加深刻的去理解仁,从而更好地去实践仁。
TOP
624#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仁”是一种理想人格与道德境界:“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这样一种理想的人格在现世之中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仁者何以无敌?爱人以及仁义与仁道共同构成了孔子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当一个人懂得了爱与正义和万物之仁道,即变成了完美的个人,也就等于无敌了。看似简短的哲理实则蕴涵了儒家对人类命运的关怀,让人能够称之为人,更是一个完善的个体,就是爱,只有人才能实现的爱,这就是我所认为仁的终极价值。
TOP
625#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在读儒家经典的时候,我总是有这样一种感觉(也许是我才疏学浅,没有读到):儒家总是在讲如何成为圣人,如何成为仁者,但是儒家却没有讲为什么要成为圣人,为什么要成为仁者。我们作为有私欲的人难免会被一些利益蒙蔽双眼,而在利益与道德的选择之间,这种对道德的不坚定(没有很好的说明为什么要做一个仁德的人)是否在一定程度上把我们推向了利益的一方?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要求助于什么?信仰?佛教讲缘起性空在一定程度上似乎也能减少人的物欲。可求助于人的这种信仰终归感觉不妥当。
TOP
626#

仁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仁又是历代帝王遵循的政治原则,仁被孔子分为爱人与知人两个部分,爱即是爱父母,爱兄弟,爱子女,对于君王来说就是爱人民。知人是孔子政治思想的重要方面,在政治上要明白爱人的道理,把有才能的人提拔上来这就是知人的体现。仁在现代有很强的实践意识。
TOP
627#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何为仁?孟子曰:“仁者爱人”。这句是说要成为一个仁者,首先要做到的便是爱人。因为仁者便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那么他必然要做到爱人。那么如何才算爱人?君子“有均无上,亦无下”,所有人在仁者的眼中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下贵贱之分,这是真正博爱的体现。
       而仁的价值,我认为起码有三点:
       第一个是对于社会的安乐和人的精神需求。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意思是说人民对于仁德的需要,超过了对于水与火的需要。面对水与火,看见溺水蹈火而死的人,却没见过践行仁德而死的人。水与火是我们离不开的东西,我们喝水以存活,用火煮饭,但水与火也是可以造成危害的,而仁德却不仅是超越物质的需求,更不会有任何危害,只会给人民带来好处。
        第二个是对于人们自身精神境界的升华。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意思是说智者喜好水,仁者喜好山;智者活跃,仁者宁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成为一个仁者,心态自然豁达,志趣便高雅,这不仅让我们拥有一个稳重的性格,更有益于身体的健康。
        第三个则是使自己变得永恒。孟子曰:“仁者无敌”。在这里我们并不是说只要你做到了仁,你就会百战百胜, 就不会碰到困难,这里的无敌是更高层面的没有敌手,是赢得所有人的心。举个例子,秦王灭六国,开秦朝,此其功也,其武力更是举世无敌,可是结果呢,二世而亡,原因便在于人民不堪其苛政,心之所背。而唐太宗除却他的种种缺点,单从某些方面来说,他推行仁政上,谦虚而且有度量,这对于一个帝王来说是非常少见的,直到今天他的许多事件还令我们称赞。
        故曰:爱人者人恒爱之。
TOP
628#

孟子将“仁”的效用描述为“仁者无敌”,也就是说仁义之人,不可战胜。将“仁”放置于战争的暗喻之中,似乎就给“仁”递上了正义之剑、披上了坚硬铠甲,使其成为最终的光明与正义的代表,能够压倒一切黑暗,站上胜利的神坛。当然,这一切仅能当做精神层面的信念,我们所需要剥开外层的东西,去探一谈藏在其内心深处的“仁”。
仁可能并非战无不胜,但是其依旧成为我们精神的信念,行为的准则,其原因就再于仁教会我们“爱人”。从“仁者爱人”,到“以人为本”,其体现的对人的关爱之心,从未消失。专注于“仁”之心,不忘“人”之本,不仅仅是儒家的核心思想,更是当下社会所需精神食粮。“为人民服务”其强调的也是“仁”的精神,它要求我们在与时代共呼吸同命运的过程中去聚焦于“仁”,立足于“人”。仁者无敌,仁爱存于心,中华民族方能生生不息,繁荣昌盛。
最后编辑云南财经大学陈芳玲 最后编辑于 2020-11-17 18:37:08
TOP
629#

仁首先是一种文明的理想,这个理想可以是大同,可以是安身立命,归根结底是止于至善。而这种文明意义上的至善自然是由我们每个个体的小小的善所组成,也具体体现到我们每个中国人身上那小小的善。也就是说,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就有千千万万种仁,这些仁各有其指向、各有其诉求、各有其价值,但这些仁都有一些共同的内核,才能称其为仁:1、与人为善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白了,什么是仁?!仁就是我们中国人发乎于情的善,这就是因此不可割舍的情分而对对方的体谅。说的简单点,我们中国人的仁和欧美的博爱的善有什么区别呢?!我们中国人传统上是一个高密度的熟人社会,所以我们的善是发乎于情的,所以我们的善基于情分,所以我们既讲与人为善,还要给对方面子,给对方体让,和西方以上帝为依托而自以为自己绝对正确、绝对的善而强推其普世的善而分野。所以,如何成就仁,简单的很,仁者爱人,感同身受,与人为善,择善固执,极高明而道中庸。记住这几句话,努力践行这几句话就是了。
TOP
630#

仁的价值与意义
在生死面前,仁德更为重要。《孟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并且有仁义的人往往不可战胜,因为他们的精神是不可磨灭的,气势是不朽的。仁的价值与意义,是无法用言语说明的,它为我们带来的更多的精神世界的充实与满足,需要我们在实际行动中体会其真正的价值与意义,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与力量,运用到生活中去。
最后编辑云南财经大学王雨晴 最后编辑于 2020-11-22 17:39:16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