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民众对于仁德的需要,超过对于水火的需要。这句话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其一:孔子对比的是仁德和水火对于民众而言的重要性,即仁德对于民众的重要性比水火对于民众的重要性更大,因此“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其二:孔子对比的是民众对于仁德和水火的态度,民众很重视水和火,因为它们都很有用,但人们却常常不重视仁德的作用,导致仁德的缺失,因此说“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从文本来看,孔子想表达的应该是后一种意思。因为孔子后一句说的是民众对于水火是重视的,这种重视甚至过度了,以至于“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但是相对的,民众对于仁的重视或者说践行却远远不够,因此“未见蹈仁而死者也”。因此,孔子这句话是为了说明人们目前对仁的重视程度不够,其实也就是表达了自己希望人们更加重视仁,更加践行仁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