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关闭
安全选项
安全提问(未设置请忽略)
母亲的名字
爷爷的名字
父亲出生的城市
您其中一位老师的名字
您个人计算机的型号
您最喜欢的餐馆名称
驾驶执照的最后四位数字
找回密码
记住我
我的中心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切换到窄版
论坛
会员
搜索
帮助
快速搜索
帖子标题
作者
版块
国学基金会
»
论坛
»
仁坛
»
[经典学习] 五、仁的价值
论坛
中华义理总坛
仁坛
义坛
礼坛
智坛
信坛
忠坛
孝坛
廉坛
毅坛
和坛
返回列表
«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
/ 51
下一页
楼主:陈杰思
[经典学习] 五、仁的价值
[复制链接]
发送短消息
UID
17396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云大金莉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30
积分
190
性别
注册时间
2022-03-01
661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2-09-13 22:39
|
只看该用户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中心思想,亲自然,远功利;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要求;是儒家以人为中心的集中体现。同时,从哲学层面而言,孔子仁学是“爱无等差”与“爱有等差”的辩证统一。在封建社会里,社会的公平正义存在局限性,取而代之的是社会不和谐因素与极端个人主义的增加,并有逐渐盛行的趋势,这是“爱有等差”的消极方面。在此基础上,孔子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对当时的统治者提出以仁政治理天下的主张,并提倡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要以“仁”为核心,以此克服“爱有等差”带来的消极影响。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440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云南财经大学赖可盈
组别
高级会员
生日
帖子
125
积分
760
性别
注册时间
2022-10-28
662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2-11-14 20:41
|
只看该用户
人是善还是恶,一直是哲学争辩的一个焦点所在。即是在同一个派系之中也有着各自的观点 ,而我在学习之后有所体会,人的本质善恶难以定义,可说人是复杂的,难以有绝对的恶,也难以有绝对的善所在。这是必然的天生的,我们难以改变自己的本身的天生的特质所在,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后天可以有所改变。那便是为仁,做到实行仁道,达到在实现仁的过程之中帮助他人更好的改善也为仁,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达到仁的状态,压制自己人性之中恶的部分使自己的善可以尽力的放大。做一个仁人。爱人,善德的惠济他人,理解他人之中更好了解自己,了解人性。从而便能更好的发现找到属于自己的仁道和更好实行仁的方式。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459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孙全超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6
积分
111
性别
注册时间
2022-11-23
663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2-11-26 17:42
|
只看该用户
回复
1楼
陈杰思
的帖子
仁之本是孝弟,但并不是依赖血缘关系而产生。仁是人之善良本性,表现为同情心,爱护他人,厌恶侵害和作恶。在人出生之后,最先接触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兄弟,最先产生的仁自然就是孝弟。但仅知道爱自己父母兄弟并不够,还需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把爱心扩大到每一个人才是仁。也就是孔子说的“泛爱众而亲仁。”
在今天,仁已经发展成为博爱理论,也称为人道主义,人本主义,成为普世价值观,是世界主流思想之一。
仁的价值不可估量,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没有仁就没有人类文明。基于仁才能建立受到各国支持的国际规则和秩序。现代联合国宪章和人权宪章是儒生参与编写都提现了仁。
而且仁对于个人成长也是至关重要,决定了人的行为方式和未来发展。历史上伟大人物大多数都是仁者,成功企业家也大都是热心爱护百姓真心为百姓服务的仁人。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466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何欣瑶
组别
新手上路
生日
帖子
6
积分
46
性别
注册时间
2022-11-26
664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2-11-26 20:46
|
只看该用户
回复
1楼
陈杰思
的帖子
自古以来,“仁”都是人们非常看重的一个个人品质,古代的大家,例如儒家,就十分看重“仁”,将“仁”作为自家思想的核心之一。哪怕到了现代,我们社会提倡的核心价值观中也有“仁”的身影。“仁”究竟是什么?我认为,“仁”是一种宽容,不管是对自己还是他人,都采取宽容的态度。心怀仁慈之心,遇到奸邪之事也会宽容对待。仁慈、仁德、仁爱,这些都是“仁”的主要内涵。我们追求“仁”,就是在追求一种至高至善的境界。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443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湖北大学李青原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22-11-01
665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2-11-27 17:41
|
只看该用户
儒家常言仁,把仁当作完美人性的最高体现,是一种通过道德修养达到的理想人格境界。仁实质体现的是人类良知,属于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仁蕴含着儒家的价值信念,这种价值信念只能在个人对真实生命的内在体验中被呈现出来,所以朱子强调体仁,强调通过体悟去把握、回复人善之本性。仁心是物我为一的内在体验,是智的直觉,是不可言说的,是无限真实生命的跃动。
朱子把仁作为道德总目,具有普遍的价值意义,是伦理系统协调统一的基础,包含仁、义、礼、智。仁的根源在上天的好生之德,仁体现在人道就是一种博爱,朱子称这种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仁为“生意”(辅助万物成长的心)。仁是可以随处发动的,对父母的孝敬,对兄长的尊重,对他人的关爱,对万物的珍惜,都是仁道的体现,也就是仁体现在普遍的人际关系之中。
仁是个体自我获得、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是吸收涵纳一切人文的整一化过程,关涉人内在力量的实现和自我认知,是创造性地塑造自我的一个无可穷尽的源泉。仁是人性转化和成为仁人的过程,没有特定的终极限定,仁人永远自我超越。朱子认为学问的终极目的和意义就是求仁,就是寻找、恢复人在现实物欲遮蔽下失去了的善良的本性。求仁就是对人生终极价值的追求,是个人道德完善的历程。求仁是朱子的“成人”(使他人完善人格)理论,求仁是吸取他人智慧、接受传统塑造自我的过程,体现为个人的自我创造,最终要实现自我与他人、社会的融和为一,实现个人的幸福与社会的和谐。
求仁涉及个人的全部行为,得仁就是获得族群尊敬且拥有感召力量。求仁是个人通过培养自我判断力以及有选择地将自我价值投注到世界的能力,从礼的规范行为、风俗和习惯中发现现实意义,去改造传统以适应新环境。求仁是不受限制的开放行为,是通过文化积累来促成个人成长的丰富的可能性。在古代中国,人是这样一个连续统一体,在努力实现自身完善时贯通传统与现代。求仁要求人像一个典范一样成就自我,在与他人、与天的相互作用中完善自我。仁人是一个消弭了部分与整体区分的个体,他是万物之域中意义和价值的焦点。我们今天提倡“和谐社会”,仁便涉及其中的根本。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468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彭楚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22-11-28
666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2-11-28 16:07
|
只看该用户
“仁” 是《论语》的核心,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因为其内涵是非常丰富和饱满的。仁是人的根本特征,仁就像一个人家的意义,是让你安定和温暖的地方。仁又是一个人价值观和三观的基石,是一个人情感稳定的保障。一个价值观稳定的人,很容易获得持久而稳定的幸福感。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469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刘德秀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22-11-28
667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2-11-28 16:08
|
只看该用户
自古以来,“仁”就是儒家思想价值的核心。读书人所追求的仁义礼智信,“仁”也位于榜首。仁"恐怕是孔子思想中最有价值和亘古不变的思想。"仁"之所有有价值,是因为"仁"这个思想非常有可能是亘古不变的。五常中唯有仁是不可缺的,义、礼、智、信即使缺乏也不一定会招致毁灭。缺乏"仁"必须遭到毁灭。“仁”是孔子思想的基础和核心。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472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王雯雯
组别
中级会员
生日
帖子
50
积分
310
性别
注册时间
2022-11-29
668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2-11-29 14:00
|
只看该用户
仁的核心就是处理好自己和外界的关系,人和人,物和物,人和物,本质上人是有动物性、社会性和文化属性的存在,因此,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在社会立足,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485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霍梦然
组别
高级会员
生日
帖子
100
积分
610
性别
注册时间
2022-12-06
669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2-12-06 19:41
|
只看该用户
“仁”具有个体道德价值,此由“仁”之“爱人”的核心含义所得。所谓个体道德价值,是就“仁”作为内在德性而言的。如前所述,“仁”的核心含义是“爱人”,即“仁”之“本旨”为“爱人”。毋庸置疑,“爱人”之“仁”在现代生活中亦有普适性,因为它揭示了人具有区别于禽兽的道德属性。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因此,凡是人皆需“以修身为本”。诚如《大学》之言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也。”所谓“修身”,主要是指作为“内圣”的道德修养,即“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由此“内圣”,才能有作为“外王”的“齐家”、“治国”、“平天下”。质言之,道德修养是整个人生实践的起点,也是良好社会秩序的基石。因此,关注自己的道德属性,进行日常的道德 修养,乃是人之为人的题中之义。很显然,由此来讲,“仁”可助于消解现代生活中的道德虚无主义。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465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湖北大学向利利
组别
新手上路
生日
帖子
5
积分
40
性别
注册时间
2022-11-26
670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2-12-07 13:02
|
只看该用户
“仁”是儒家的核心观点,在孔子看来,“仁”就是“爱人”,这一种看法,在当今时代对人、社会以及整个世界也有重要的价值。对于个人来说,“仁”可以修养人性,培养人的道德意识,使人“仁德”,在当今纷杂的社会当中,“仁”使人沉静内心,不会被社会的花红酒绿所迷眼,保持人的本心,让人向善,不会被恶所迷惑。对于社会来说,“仁”能够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并且“仁”与当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紧密相连,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能够促进当今社会的发展。对于当今世界来说,“仁”这一个观念有利于世界各国之间建立友好关系,减少战乱的发生,在促进人类的进步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491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杨东珏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22-12-30
671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2-12-30 17:31
|
只看该用户
回复
1楼
陈杰思
的帖子
“仁”是儒家思想最核心的概念,也是孔子思想中最为精华的部分,另外,“仁”包含了儒家所倡导的各种品行,例如:礼、义、廉、耻、孝、悌、忠、信等,但是,并不是单单具备这些品行就能称得上“仁”。
我们所熟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反映出做到“仁”这一品行的三个阶段,首先是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其次是利用自己的道德水平来影响其他人,最后是将这种做法退而远之,影响更为广阔的范围。可见“仁”的分量是多么重要。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491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杨东珏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22-12-30
672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2-12-30 17:33
|
只看该用户
回复
1楼
陈杰思
的帖子
孔子曾经在教导弟子时道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由此可见,“仁”对于一个个体甚至一个总体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的,实现“仁”的道路漫长而艰辛,因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坚韧的意志来进行支撑,并且要让越来越多的人受益于此,从小善的不断积累形成大善,从而达到“仁”的境界。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474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程倩茹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22-12-01
673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3-01-01 11:38
|
只看该用户
我们要知道,先秦儒家正义思想中“仁”的含义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儒家思想的发展而变化的。
孔子在“樊迟问仁”中以简洁精确的语言赋予了“仁”含义,即“爱人”(《论语·颜渊》),这被视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高原则,也被视为其正义思想中最能体现平等的原则。
孟子对“仁”作了更进一步的阐述,指出:“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万物”(《孟子·尽心上》)。他认为“仁爱”要从爱己出发,以此外推到爱亲、爱民、爱万物。
荀子继承了先秦儒家的仁爱精神,但与孔子和孟子相比较,荀子正义思想中的“仁”有着更加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荀子指出:“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收孤陋,补贫穷”(《荀子·王制》)。其所认为的仁是建立在社会保障制度之上的,是建立在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之上的。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515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云南财经大学陈碧涵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22
积分
142
性别
注册时间
2023-01-04
674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3-01-05 15:58
|
只看该用户
“仁”的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利用人类天生的永恒的最深刻的血缘关系中的内在矛盾,制定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规则:要想获得个人的平安和幸福,就必须保证家庭的平安和幸福;要想保证家庭的平安和幸福,就必须让他人也平安和幸福。“仁”思想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理论渊源和它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保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法制和宏观调控等制约市场经济的非市场经济因素之间必要的张力、寻求二者微妙的平衡是社会主义中国健康发展重要条件。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493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maple
云南财经大学张艳梅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22-12-31
675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3-01-06 20:52
|
只看该用户
孔子的思想是一门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学问,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孔子所提倡的是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达到理想人格的问题, “仁”精神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已立立人,已达达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从理论源头上考察,孔子的“爱人”观点来自周初的“保民”、“敬民”思想。“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孔子“仁”的价值内涵中,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内容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
TOP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返回列表
«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
/ 51
下一页
高级编辑器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默认表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回复
查看背景广告
隐藏
发新主题
论坛
中华义理总坛
仁坛
义坛
礼坛
智坛
信坛
忠坛
孝坛
廉坛
毅坛
和坛
浏览过的版块
义坛
廉坛
毅坛
信坛
智坛
礼坛
TOP
设置头像
个人资料
更改密码
用户组
收藏夹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