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5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五、仁的价值 [复制链接]

46#

仁"爱"也!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论语》的前前后后,孔子一直都在强调着仁。在孔子眼里仁是仅次于圣的道德标准。

礼乐,在孔子的世界里,是用来教化人民,服务天子的一种手段。同样在他的世界里,一个人不具备仁的道德水准,礼乐对他是没有任何作用的。仁,是区别于化外蛮人的准则,任何一个华夏人民都该具有的德行。

说起来仁之上一种道德,一种任何人都可以达到的道德。就如佛家说的:众生皆有佛性。

“依于仁”便是对众生的要求。搬到今天,便是我们的“八荣八耻”之精华吧!

TOP
47#

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影响了中国二千多年。
我认为,“仁”主要分为仁政、仁礼、仁德,其价值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为政以德,统治以礼,修身以道。

为政以德

孔孟皆提倡以仁政治国。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孟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为政以德,则以百姓为天: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君如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李世民深知这一道理,故施仁政,方有贞观盛世。
管仲曰:君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秦始皇嬴政早期实行商秧变法,体恤民心,则国富兵强,统一六国,完成大业。晚期施行暴政,焚书坑儒,终招致灭亡。
《过秦论》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此言得之!
君王施仁政,表其爱民,臣则辅之,民则敬之,此谓得道,必多助。
君王施暴政,背道而行,臣则远之,民则恶之,此谓失道,必寡助。
历代明君皆知:得民心者得天下。两千多年来,为政以德在统治者的思想地位当中极其重要。历代以仁政治国的明君皆得到贤臣的辅助,百姓的爱戴,国家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统治以礼

子曰:克己复礼,仁也。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矣。
孟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
仁为内修,礼为外养。儒家思想一直强调以礼治国,以礼为纲。
《强国》曰: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世代明君皆知以礼待臣,以礼待民。
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上好礼,而民不敢不敬;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议兵》曰: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国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礼义生而法度制。
历代封建王朝以礼治天下,上至君王贵族,中至群臣百官,下至布衣百姓,皆受缚于礼,不敢轻易违礼。
《大略》曰:礼之于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故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
正是如此,统治以礼的思想在历代王朝根深蒂固。

修身以道

仁者,实为君子,甚为圣人。
仁,德之根也。由仁而生:孝,悌,忠,信,勤,俭,义,恕。
孝,仁之本也,教之所由也。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与!
事父母以孝,待兄长以悌,事君以忠,此皆为修身之本。
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便是孝,忠信之美德。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修身须日三省,省何?忠,信,勤。
孟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孝为仁本,义由悌生。君子无保身而违仁,有杀身以成仁。杀身成仁,实为义也。
一箪食,一瓢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实为俭也。
恕道,即推己及人之道。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古人致力于修身,以达仁。而今者,孝,悌,忠,信,勤,俭,义,恕,皆不可少。仁,仍为修身之道。

中国之封建王朝较他国繁荣强盛,缘于儒家思想的影响。

为政以德,则民心收抚,群贤毕至;统治以礼,则教化万民,统一朝纲。此二者皆为治国所用。为政以德,可彰天子之厚恩;统治以礼,可掩王庶之不平。此二者相得益彰,可使国泰民安。缘于此,中国之封建王朝历时二千多年,难以动摇。

修身以道,普及于君、臣、将、仕、士、民,可使举国知礼。孔子有教无类,力求万民皆知耻知礼,此为使民不违法纪之根。士安贫乐道,勤于治学,此乃国之后福。仕廉俭爱民,治一方安宁,则国固邦宁。
将忠肝义胆,戍彊杀敌,可保国泰民安。群臣信恕,齐心辅助,则朝纪不乱。君以德为先,以礼治国,则臣民毕敬。举国孝悌,泛爱众而亲仁,则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为政以德,统治以礼,修身以道,三者由仁而生,可平天下!

为政以德,于今,则以民为本,其益微乎?非也,中共初分田地与民,消除剥削,则民与之,辅之,护之,故中共愈战愈强,以至今日之盛景。为政以德,缩贫富之距,官民之不平,犹不可少。若不以德治国,久之,则民苦,民愤,民乱。为保国安,为政以德,至今仍不可少。

统治以礼,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将然之后。齐之以刑,民惧,不敢犯,然不知耻;或一日,或逼于无奈,或受惑于财,而犯法纪。齐之以礼,民则知耻,恶盗窃乱贼之所作,以此诫之,则自觉守纪。于今,盗窃乱贼之盛行,坑蒙拐骗之不灭,非法独能止之也,以礼教化万民,犹不可少也。

于私,修身以道,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修身以道为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于今,孝悌仍为必守之德,若不然,老无所终,他日白发亦不让君。忠信至今亦犹不可少,人不忠无以信,人无信无以立。勤俭之德为成功者必不可少。舍生取义,犹为众之所颂。恕之推己及人之道,泛用于社交,乃为人处世之宝。

仁,于国于民,于古于今,治国,修身,其价值与意义犹为深远。
TOP
48#

孔子认为,要真正施行于仁,必须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因此,要真正成为一个仁者并非易事,他应该“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应该“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应该“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如此,方能实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人生境界。如何成就自己也成就万物呢?换句话说,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呢?这就需要智慧(成物,智也)。而人的智慧从哪里来呢?答案就是:学习。所以,孔子历来十分重视学习,把学习作为成就自己唯一可行的途径。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见贤思齐也,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也,不如丘之好学也”、“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是把学习作为完善自身人格,提高自身修养,增加自身智慧的重要途径。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我们应该认真地加以继承和弘扬。今天我们重新学习儒学,无论是对于个人的立身处世、事业的成功,或是对于执政党的治国理政,或是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TOP
49#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仁”字始见于儒家经典《尚书·金滕》:“予仁若考。”仁指好的道德。孔子首先把仁作为儒家最高道德规范,提出以仁为核心的一套学说。仁的内容包涵甚广,核心是爱人。仁字从人从二,也就是人们互存、互助、互爱的意思,故其基本涵义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儒家把仁的学说施之于政治,形成仁政说,这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TOP
50#

仁是儒家的重要思想,这个思想影响了我国文化几千年,至今也仍在影响。怀有大仁的人往往就会有大作为,以仁治天下,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所以仁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我相信仁者无敌。
TOP
51#

孔子的仁学把"仁"从个人的内在情感体验转化为带有更广更深的社会道德功能的行为,把源于我们特定个人之间关系的"爱"引申为公正无私的作为伦理责任的"爱",将"仁"作为国家的正义与社会和谐的基础.这种思想对于当代社会正在积极开展着的追求社会管理制度的伦理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人类文明进程,也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作为孔子的核心思想,含义丰富多端。在孔子那里,"仁"在本性上就具有多样性和当下生成性。"仁"的当下生成性说明"仁"是不可被对象化、范畴化、观念化为不变的种属定义的。"仁"的内涵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生生不息的,需要不断扩延,不断开显。它不是某种现成的主体,也不是某种既定的实体,而是"意义之在"。"意义之在"表明,人在现实生活中开创的一切意义,都根源于"仁",都是"仁"的开显和实现。因此,"仁"是切近于现实人生的,它把个体存在的意义熔铸于与人的共在关系之中,熔铸于现实人生之中,个体只有在现实人生的实践中才能实现生命的崇高与永恒

TOP
52#

“仁”来源于天地生养万物的精神,来源于人的天然的善良本性。仁即是爱护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仁”是孔子儒家最核心的思想,孔子把“仁”定义为“仁爱”、“仁者爱人”。同时他还明确指出仁爱的行为准则是;“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无施于人”将仁爱的对象从亲人推向同人民,推向天地万物。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字始见于儒家经典《尚书·金滕》:予仁若考。仁指好的道德。孔子首先把仁作为儒家最高道德规范,提出以仁为核心的一套学说。仁的内容包涵甚广,核心是爱人。仁字从人从二,也就是人们互存、互助、互爱的意思,故其基本涵义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儒家把仁的学说施之于政治,形成仁政说,这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孟子在孔子仁说的基础上,提出著名的仁政说,要求把仁的学说落实到具体的政治治理中,实行王道,反对霸道政治,使政治清平,人民安居乐业。孟子提出一些切于实际的主张,重点在改善民生,加强教化。

仁的价值在人们的生活中是很重要的 。“仁”其价值主要指“仁”的情感性、自得性而言。运用于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仁”精神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孔子“仁”的价值内涵中,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内容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论语?卫灵公》)这句话译为:孔子说:“人民对于仁德的需要,超过了对于水与火的需要。面对水与火,我看见溺水蹈火而死的人,却没见过践行仁德而死的人。”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译:孔子说:“智者喜好水,仁者喜好山;智者活跃,仁者宁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这些都说出了仁的重要性,在生活中我们是不能没有仁爱的,只有大家都明白了解仁的价值,人们才能相互友爱,相互帮助,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TOP
53#

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影响了中国二千多年。我认为,“仁”主要分为仁政、仁礼、仁德,其价值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为政以德,统治以礼,修身以道。于私,修身以道,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修身以道为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于今,孝悌仍为必守之德,若不然,老无所终,他日白发亦不让君。忠信至今亦犹不可少,人不忠无以信,人无信无以立。勤俭之德为成功者必不可少。舍生取义,犹为众之所颂。恕之推己及人之道,泛用于社交,乃为人处世之宝。
TOP
54#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一个民族屹立不倒的重要因素.仁的本质是爱人,这是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具备的.          

古语有云:"仁者无敌."中华民族之所以强大,是因为拥有仁的思想,它带给我们无穷的力量,帮助我们战胜一切困难;仁的价值也在整个民族的崛起中得到充分体现."仁"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尽管它是无形的,但在仁者的身上却变得有形.心存仁念的人,往往会活得快乐,活得精彩,即时他们面对着恶人,也依旧保持微笑,从容与淡定,这正是仁的价值所在.

TOP
55#

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影响了中国二千多年。
我认为,“仁”主要分为仁政、仁礼、仁德,其价值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为政以德,统治以礼,修身以道。
TOP
56#

       怀仁于天下,天下则敬之;怀暴于天下,天下必反之。

      在今天是一个“仁”的社会,国家要实行仁政,只有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同时做人也是一样的,假如心中只有暴力、猜忌等各种思想,那我们的人生只能是灰暗的,不会有光明。

对于大学生我的来说,只有具有了“仁”的思想,才能与朋友。同学、同事和睦相处,为自己建立一个安稳的生活环境,这样生活、学习、工作才能顺利;反之则会被世人所隔离。

TOP
57#

孔子认为践行仁义可以使人长寿,仁对于一个人是十分重要的。它超过了人对于水与火的需要。我个人认为仁应该是无价的,它不能用价值衡量。一个人的仁是她或他的内心的一种美德,有了仁的人会使他的内心美丽,形象高大。

仁可以使一个人成为对社会有杰出贡献的人。因为他们总是怀着仁爱之心和爱人之心在践行着自己的仁爱之道。在这种极大的推力之下他们能迸发出常人所不具有的火花,作出对人类和社会巨大的贡献。但有些狭隘的仁也会使得国家利益受损。像杨彦明,再被查处犯了贪污罪之后他却拒不交待6500万元赃款到底行贿给了什么人。这种舍身成“仁”时错误的。因此不能被人们所赞赏。

所以,从我个人角度出发,建立“仁”要发自内心自觉自愿的。什么是仁?宽容是仁,勇于承担责任时仁。用一颗仁爱之心去对待与欣赏一切。像这样才能理解仁真正的含义。

TOP
58#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地对待万物,一视同仁,给每一种生物,即使是最卑微的微生物,都提供了不同的生存环境。所以,正直的人要遵守宇宙之法则,做到仁、智、勇,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
TOP
59#

仁的价值

仁的价值和意义

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影响了中国二千多年。
我认为,“仁”主要分为仁政、仁礼、仁德,其价值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为政以德,统治以礼,修身以道。


为政以德

孔孟皆提倡以仁政治国。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孟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为政以德,则以百姓为天: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君如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李世民深知这一道理,故施仁政,方有贞观盛世。
管仲曰:君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秦始皇嬴政早期实行商秧变法,体恤民心,则国富兵强,统一六国,完成大业。晚期施行暴政,焚书坑儒,终招致灭亡。
《过秦论》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此言得之!
君王施仁政,表其爱民,臣则辅之,民则敬之,此谓得道,必多助。
君王施暴政,背道而行,臣则远之,民则恶之,此谓失道,必寡助。
历代明君皆知:得民心者得天下。两千多年来,为政以德在统治者的思想地位当中极其重要。历代以仁政治国的明君皆得到贤臣的辅助,百姓的爱戴,国家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统治以礼

子曰:克己复礼,仁也。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矣。
孟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
仁为内修,礼为外养。儒家思想一直强调以礼治国,以礼为纲。
《强国》曰: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世代明君皆知以礼待臣,以礼待民。
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上好礼,而民不敢不敬;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议兵》曰: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国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礼义生而法度制。
历代封建王朝以礼治天下,上至君王贵族,中至群臣百官,下至布衣百姓,皆受缚于礼,不敢轻易违礼。
《大略》曰:礼之于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故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
正是如此,统治以礼的思想在历代王朝根深蒂固。


修身以道

仁者,实为君子,甚为圣人。
仁,德之根也。由仁而生:孝,悌,忠,信,勤,俭,义,恕。
孝,仁之本也,教之所由也。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与!
事父母以孝,待兄长以悌,事君以忠,此皆为修身之本。
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便是孝,忠信之美德。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修身须日三省,省何?忠,信,勤。
孟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孝为仁本,义由悌生。君子无保身而违仁,有杀身以成仁。杀身成仁,实为义也。
一箪食,一瓢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实为俭也。
恕道,即推己及人之道。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古人致力于修身,以达仁。而今者,孝,悌,忠,信,勤,俭,义,恕,皆不可少。仁,仍为修身之道。

中国之封建王朝较他国繁荣强盛,缘于儒家思想的影响。

为政以德,则民心收抚,群贤毕至;统治以礼,则教化万民,统一朝纲。此二者皆为治国所用。为政以德,可彰天子之厚恩;统治以礼,可掩王庶之不平。此二者相得益彰,可使国泰民安。缘于此,中国之封建王朝历时二千多年,难以动摇。

修身以道,普及于君、臣、将、仕、士、民,可使举国知礼。孔子有教无类,力求万民皆知耻知礼,此为使民不违法纪之根。士安贫乐道,勤于治学,此乃国之后福。仕廉俭爱民,治一方安宁,则国固邦宁。
将忠肝义胆,戍彊杀敌,可保国泰民安。群臣信恕,齐心辅助,则朝纪不乱。君以德为先,以礼治国,则臣民毕敬。举国孝悌,泛爱众而亲仁,则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为政以德,统治以礼,修身以道,三者由仁而生,可平天下!

为政以德,于今,则以民为本,其益微乎?非也,中共初分田地与民,消除剥削,则民与之,辅之,护之,故中共愈战愈强,以至今日之盛景。为政以德,缩贫富之距,官民之不平,犹不可少。若不以德治国,久之,则民苦,民愤,民乱。为保国安,为政以德,至今仍不可少。

统治以礼,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将然之后。齐之以刑,民惧,不敢犯,然不知耻;或一日,或逼于无奈,或受惑于财,而犯法纪。齐之以礼,民则知耻,恶盗窃乱贼之所作,以此诫之,则自觉守纪。于今,盗窃乱贼之盛行,坑蒙拐骗之不灭,非法独能止之也,以礼教化万民,犹不可少也。

于私,修身以道,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修身以道为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于今,孝悌仍为必守之德,若不然,老无所终,他日白发亦不让君。忠信至今亦犹不可少,人不忠无以信,人无信无以立。勤俭之德为成功者必不可少。舍生取义,犹为众之所颂。恕之推己及人之道,泛用于社交,乃为人处世之宝。

仁,于国于民,于古于今,治国,修身,其价值与意义犹为深远。       
TOP
60#

孔子对于仁的理解和体悟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对于仁和人之间的关系也说明的很清楚,人需要仁,而仁更需要人要体现。仁者无敌,就是说,心存善念,对人对事都能做到仁者见仁的地步。那么这个人做的很成功,他可以得到友爱,爱情,亲情。他将不会失去他所需要的。因为他是仁者。[em05]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