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3132333435363738» / 5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五、仁的价值 [复制链接]

511#

儒家以“仁”为道德之源,这对当代社会道德文明建设有两点重要的启示:其一是说明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谐、合作,较之于人与人之间有时难以避免的竞争来说,是更为重要、更为根本的方面,具有更高的价值。其二是说明了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道与人性的价值,都是终极的最高的价值。任何科技的发明运用,政治经济措施的建构实施,都应遵循人道与人性的原则。
TOP
512#

儒家的仁爱精神还应推广到对自然界一切生灵和万物的爱。这就是孟子所说的“亲亲而仁民 , 仁民而爱物”。当今世界范围的自然生态平衡正面临工业技术文明带来的普遍危机,儒家提倡的“仁民而爱物”的精神要求我们应该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对于建设当代生态伦理道德也是富有启发意义的。
TOP
513#

(引用)仁的社会伦理价值
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必须考虑到他人的存在,考虑到社群的秩序,所以,必须对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合理的规范。
孔子“仁”的一个基本内容是对“礼”的自觉,即是“礼”在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实现。孔子告诉我们,克制自己,回复到“礼”的规定,就是“仁”。
“礼”不是人的本性所固有的,但是社会人生所必须的。孔子认为,放任人的本性而不立足于“礼”,社会从个人到整体就都会乱了套。
孔子宣扬的那套“礼”有不少需要扬弃的具体内容,作为现代社会,出于维护社会伦理秩序,需要我们从社会共同利益和共同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动,为建立和谐社会尽一份分内之责。
TOP
514#

古有孔夫子之克己复礼之仁,今有教育家之博爱之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人渐渐为利所异化物化的时候,仁的价值就更加的不言而喻了。仁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仁也不仅仅只是一种思想理论,更是一种实践理论。为老人让座是仁,扶起摔倒老人是仁,帮助他人是仁,修身为己是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便是自我修养与外界连通的最好的行为准则。仁扎根在生活中,不如说仁扎根在我们心中,生活由我们组成,我们都有一个普适的仁,这便是我们的法律,我们的自我原则。仁像星星一样,总是点缀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温暖有趣。而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颗星星,星星亮的越多,我们的星空,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TOP
515#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就是说要以人为本。仁的最低要求是“爱人”,要求我们设身处地地关爱人而且要付诸行动。以人为本也是我们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要求,所以“仁”这一思想也是当代社会的需要。它的价值也在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融洽相处,有利于社会和谐以及稳定。
TOP
516#

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仁。什么叫仁?孔子的弟子樊迟问仁,孔子答曰:“爱人”。(《论语·颜渊》)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孟子·尽心下》)就是说要以人为本。孔子的爱人是一种博爱,包括爱自己。他的社会理想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孔子认为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出生时都一样,善恶之习是后天形成的。他强调通过教育,人人可以成为圣贤,可以成为君子,主张“有教无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特别是他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认为人人都有权追求自己所希望的东西,争取自己的幸福,这让我们似乎看到了现代人权的思想。
TOP
517#

仁的价值在于告诉人们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与人相处,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人和事之间的矛盾,孔子说,仁者爱人,有仁心的人应当是能够做到爱人爱己的高尚之士。
TOP
518#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在康德那里,道德是崇高普遍的,而孔子的“仁”是从恻隐之心发展而来,恻隐之心来源于人们心中善的行为,“仁”的价值在于其善的道德意义,人皆有恻隐之心,皆有善之行为,拥有“仁”之心,便拥有人的意义,便有仁者无敌。
TOP
519#

从《论语》中孔子论“仁”来看,其价值内涵主要指“仁”的情感性、自得性而言。孔子的思想是一门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学问,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孔子所提倡的是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达到理想人格的问题,“仁”精神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从理论源头上考察,孔子的“爱人”观点来自周初的“保民”、“敬民”思想。“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孔子“仁”的价值内涵中,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内容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这一切都奠定了孔子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思想家的地位。不仅如此,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孔子所提出的一系列思想仍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永恒价值。
TOP
520#

儒家的核心价值是仁。从孔子的仁到孟子的义,从中庸的智仁勇三达德到孟子仁义礼智四端,到汉代的仁义礼智信五常,乃至郭店出土木简仁义礼智圣五行,都体现了仁的价值。仁是基本价值,各种价值都通过它得到扩展和滋润。不用去担忧没有成就,没有知己,没有得到,只是应该担忧自己没有掌握某些知识,不能够真正认识某些事物,不懂得做人的道理以及为人为仁的正确方法,从而无忧,无惑,无惧,明了生生不息的生命中过客的价值和些许意义!有所欲,有所不欲,不外从,不内乱!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TOP
521#

“仁”思想启迪现代人设身处地地体贴人、关爱人并且付诸行动,明白“仁”其实是一种对他人的无私的付出与爱。它意味着,我们不是在他人对我们好的情况下,才回报式地对他人好;我们对他人好,也根本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回报;我们无条件地对他人好,只因为我们根据自己的心,来体贴他人的心。这凸显了孔子以及中华民族纯正而崇高的道德精神。
TOP
522#

孔子不是要教我们成为一个理想的圣人,而是引导我们去成为一个现实的仁人。孔子的 仁与其说是一种价值观念,不如说是一种生命的境界,更着重于“修身”。“仁”正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诗书礼乐的根本,是自身修养的准则,也是对群己关系的一种非常好的处理方式。
孔子提倡的“仁”必须是发自内心的自觉的行为,而不是有待于外界条件来实现的
TOP
523#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这则短文,有三层意思:一是克制自己的私欲回复到“礼”,就是“仁”;二是要做到“仁”要靠自己,而不是别人;三是“四不”,即不合乎礼的不看,不合乎礼的不听,不合乎礼的不说,不合乎礼的不做。
TOP
524#

仁的思想是广博的,是深厚的。仁的思想启迪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有利于构建良好和谐社会。是我们每个人在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东西,他帮助我们塑造更加完善的自我,成为更优秀的人。
TOP
525#

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仁。什么叫仁?孔子的弟子樊迟问仁,孔子答曰:“爱人”。(《论语·颜渊》)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孟子·尽心下》)就是说要以人为本。孔子的爱人是一种博爱,包括爱自己。他的社会理想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孔子认为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出生时都一样,善恶之习是后天形成的。他强调通过教育,人人可以成为圣贤,可以成为君子,主张“有教无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