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930313233343536» / 5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五、仁的价值 [复制链接]

481#

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传统道德核心观念的仁爱。为人之本,要以仁爱思想来对待周围的人与事,充分将圣人的这一思想融汇于自己的为人处事思想中。深切的感受到中华真的是一个博大精深,将人的思想境界总结的让人值得骄傲,值得自豪的一个民族。仁者就应该是有着博爱之心的人,能够将自己的爱奉献给身边的人,能够像爱自己一样去爱身边的人。
在偌大的社会中为人多以仁来行善,多关心身边的人,那我们就能使自己活的更有意义。
TOP
482#

“仁”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他把关注的焦点投向社会,投向现实,时刻关注现实生活中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孔子关于“仁”的学说不是纯粹思辨性的形而上的理论体系,更多的是结合具体行为方式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这不是哲学意义上的实践理性的体现,而是对一般民众人格升华 、人性解放的终极关怀。
TOP
483#

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应该诚心诚意去求“仁”,如果这样做了,那么就会得到“仁”。达到“仁”的境界的根源在于自己如何去做,而不是由他人来推动,只有主体自己的主动追求,才有可能达到“仁”的理想境界。表明孔子认为“为仁”是某种自觉的内在情感行为,任何人是无法替代的,只要自己态度端正,就可以实现“仁”的要求。孔子强调在内心的价值观念上首先要明确对“仁” 的态度,孔子这种在内心深处对“仁”的价值追求的思想,被后来的孟子引伸为“四端说”理论。孔子对“仁”的思想的重视,表明“仁”的思想和学说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价值核心。
TOP
484#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孔子在这里从反面讲仁。孔子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TOP
485#

自古以来都说“仁者无敌”,可见仁的重要性。在封建社会时期,仁君取得民心,天下太平,人类得以进步。在社会转型时期,也是赢得民心的党派获得最终的胜利。施行仁政,在我国一直被公众所需求。地大人多,社会局部发展不均衡,难免会出现不公平的现象,近年来这些不公平现象造成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凸显。现在倡导的创建和谐社会,我想首先应该处理的是这些社会问题,各方关系协调好了,和谐就会逐渐突显出来。仁,往小的说是人与人之间,往大的说还包括国家与国家之间。首先内部和谐了,对外可以说是有优势;相反地,对外关系和谐了,对自己内部的发展是有很多有利之处的。
TOP
486#

仁的价值所在真的是很深刻,时刻牢记在心,在生活中磨练与改变,传承与发扬
TOP
487#

古时国君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天下,周厉王不知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最终落得个“三年乃流王于彘”的下场。秦二世不知道仁的价值,使秦朝二世而亡。在当今社会,仁的价值仍然显著。只有爱人的仁士才能得到人心的归附,得到大家的帮助,取得成功。
TOP
488#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仁的产生是社会关系大变动在伦理思想上的表现,是对子与父、君与臣以及国与国关系的伦理总结,因而具有很丰富的内容。有很多人深受孔子儒家的思想,也在各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
TOP
489#

仁孝是孔子的重要的思想,仁和孝在孔子那里不仅使人的外在行为,更是个体的感悟,仅仅是外在行为所体现的仁和孝那只能称之为外在的礼(节),是形式,而不是内涵。真正的孝是自己用真心去体悟内心的不安,是对自己父母的爱。仁则是推己及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由内心的仁孝才是真正的礼。这样的仁才是孔子所追求的。这样社会才会和谐。人民才会安居乐业。这是仁的终极价值。
TOP
490#

“仁”是儒家管理的核心。什么是“仁”?“仁者,爱人”,就是去爱别人、帮助别人、体恤别人;“仁”还有“忠恕”的意思,“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即好事要与别人分享,不可独占;“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即自己不喜欢的事不可强加于人,“仁”还有“克己”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不能私心、欲望膨胀,不择手段。“仁者爱人”,强调要善待人、友爱人。儒家的理想就是要通过“仁”的方式,营造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当前社会应当以仁为信仰。
TOP
491#

“仁者爱人”是孔子儒家最核心的思想。也许有人会问,仁真的有这么重要吗?简单粗暴的利益最大化不是首要任务吗?可是这个世界没有了仁爱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亲情友情爱情的遗失,道德的沦丧,机械化地赚钱与花钱,人作为高级灵长动物的优势呢?这样和低级动物有什么区别?心灵的愉悦呢?所以,静下心感悟仁,践行仁,可能吃点小亏,可能需要多付出点爱,却是真正的生活,而不是简单的生存。
TOP
492#

苛政猛于虎,短短的五个字却深刻的表现出施行仁政的重要性,人民宁愿生活在猛虎身边也不要生活在暴君的苛政之下,猛虎对人是时时刻刻的生命威胁,而苛政确是精神上的折磨,自己春劳秋做一年的收成,最后却出现“朱门酒肉臭,路有饿死骨”的景象,这多么具有讽刺意味啊!不仅仅是仁政,在平时我们的生活工作中,也要做到仁爱,待人接物仁爱,当你对世界微笑,世界也必将投你以怀抱!
TOP
493#

       儒家的最高生活境界是“仁”。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水与山是自然界美的体现,水灵动而至善,山庄重而博爱。有仁德之人的人多热爱艺术,正是因为艺术产生与自然,是自然之美。这是品德与艺术的统一,是内在之美与自然之美的统一。这种统一给人快乐,给人长寿的福气。仁爱的内心,使人自然地追求精神上与心灵上的平衡与协调。仁的价值,不仅在于自身心系天下,渴求造福更多人,而且对于自身的因果福报更是好的。
TOP
494#

孔子关于仁的论述是克己复礼为仁,意思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实际上,就是提倡人们要以克制和礼让的态度来调和社会矛盾。这以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
TOP
495#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论语》的前前后后,孔子一直都在强调着仁。在孔子眼里仁是仅次于圣的道德标准。
礼乐,在孔子的世界里,是用来教化人民,服务天子的一种手段。同样在他的世界里,一个人不具备仁的道德水准,礼乐对他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仁”其价值主要指“仁”的情感性、自得性而言。运用于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