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617181920212223» / 5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五、仁的价值 [复制链接]

286#

作为孔子学说的核心,“仁”自古至今一直留在人们的书本上、内心中。心存仁念,对人对事,甚至是对一草一木,对我们的环境……而仁不仅仅要存在于我们的口头上、或者是心中,我们要将之融汇在我们的灵魂,一言一行,仁德宽厚。官员与民众,商人与消费者,老师与学生,父母与子女……还有面对陌生人之时,以仁义相交,这样每个人都会畅快幸福,社会也会更加安定和谐。
TOP
287#

“仁”,在现代社会具有广泛的价值。从个体来讲,中国正处在惟利是图的历史阶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冷酷,“人人为我,我也为我”,道德沦丧之叹随处可闻。儒家思想中的仁、义、忠、信、孝等观念具有很深的文化认同基础,是强有力的道德感召力量,可以调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仁,也有其功用。比如对客户体贴周到,讲信用,这就是仁。是眼光长远的做法。对于国家而言,仁是一种软力量。在国际社会上能够承担责任,言出必行,将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下深厚的政治底蕴。古人云“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这个道理。这也是东方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TOP
288#

孟子提出一些切于实际的主张,重点在改善民生,加强教化。其首要之点是“制民之产”,要求实行“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把仁政说与王道政治联系起来。认为人皆有仁爱之同情心,即不忍人之心,主张“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行仁政,天下可得到治理;不行仁政,则天下难以治理。孟子认为,即使是百里小国,只要行仁政,天下百姓也会归之而王。他对梁惠王说:“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行仁政须落实到“省刑罚,薄税敛”,发展农业生产等要事上来,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国家经济政治生活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修德行教,使仁爱之心推而广之,即使是坚甲利兵也能战而胜之。强调以仁政统一天下,进而治理天下,提倡以德服人的“王道”政治,反对以力服人的“霸道”政治,批评暴力,反对战争。这是儒家仁政理论的基本出发点。
TOP
289#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2011

姓名:王硕

学好:11311022

时间:201254
手机:13629484098

         卷一

仁的价值

  “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仁包含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他包括了各种具体的宗法道德为主的行为规范,在当时他已经涉及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孔子正是在此基础进一步提出仁的伦理道德意义。

。“仁”的最初含义是指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孔子把“仁”定义为“爱人”,并解释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在回

答子张问仁时还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为恭、宽、信、敏、惠。孟子发挥了孔子的思想,把仁同义联系起来 ,把仁义看作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其“仁”,指人心,即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仁爱之心;其“义”,指正路,“义,人之正路也”。

从古至今在倡导“仁”的精神,要养成中华民族相互关爱,重良知,重道德的民族品格,“仁”按孔子的解释是:“仁者爱人”。韩愈将“仁”定义为“博爱”,仁即是爱护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仁爱是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传统道德的核心观念。仁爱是以人的良知,善良本性为根基的爱,不同于功利原因的爱或基于本能的爱,仁爱以人的良知为基点,要自尊自爱,爱亲人,爱人民,爱天地万物。孔子明确指出仁爱的行为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则讲“亲亲而人民,仁民而爱物。”讲仁爱的对象从亲人推向人民。

孔子的最高境界是仁,但这不是个人处世的匹夫之仁或小恩小惠妇人之仁,而是治理有方为民 造福的大仁大义;“克己复礼,仁在其中”,好象仁这个境界很容易达到,但孔子说的不是一 人个人的仁,而是有权势在手的统治者的仁,要这些人克服自己的私心欲望,遵守秩序,有步骤 地管理国家,这决不容易,自古极少数大权在手的人能做到;连孔子自己也不好意思说能做到, 只敢说自己好学,常自我反省,希望能接近仁。

孔子说“仁”要去“爱人”,“仁者爱人”是孔子儒家最核心的思想。“仁”要做到从内心为别人高兴,为别人的灾祸而难过,仁就是要博爱,关心,关爱身边的仁,真心的为她们着想,在与别人交往时,做的每一件事都要有益于他人,不要刻意伤害,看见身边的人有困难时,我们要去帮助。不管结果如何,总是要尽力去帮助他人,伸出友爱之手,要对他人友善,有一个同情心。仁是爱的根本,爱是仁德发用。仁和爱是相统一的。如果把仁和爱之间的关系割裂,则仁就是很难把握,更难于落实在现实的生活中。人要先去爱自己,然后别人才会去爱他。人要先自尊,自爱,是仁德的至高境界。自尊,这是利益的至高境界,只要是人,都应该去爱,爱自己,爱别人。孔子说:“人民对于仁德的需要,超过了对于水与火的需要,面对水与火,我看见溺水蹈火而死的人,却没有见过践行仁德而死的人。“庄重,宽厚,诚实,勤奋,慈惠。庄重就是不会导致侮辱;宽厚就会得到大家的拥护;诚实就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勤奋就会有成就;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有仁德而没有智慧,那就是知道爱而不能加以区别;智慧而没有仁德,那就是知道该怎样去做而不去做。

仁就是先付出艰难的劳动,然后才获取,这就刻意称为仁了。要明白,要有善心,为他人好,这样会得到尊重,不会付出,永远就得不到。

TOP
290#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说:“仁者爱人。”孔子认为“仁”具有最高的道德价值,“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他重视道德修养,强调自身的努力,培养仁的品质。君主施行仁政才是民心所向,而具有“仁”的品质的人,是所向无敌的,别人无法抵挡。而仁政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在经济上实行惠民政策,政治上宽刑罚而重教化。经济上惠民就是要使民“足食”,政治上宽民就是要反对“不教而杀”的苛政,认为要用教化而不是刑罚来教育人,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人民的道德观念,促使人民自觉遵守社会规范。 儒家的仁爱思想是儒家思想最为重要的内容。孔子"仁爱"思想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在孔子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并且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TOP
291#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说:“仁者爱人。”孔子认为“仁”具有最高的道德价值,“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他重视道德修养,强调自身的努力,培养仁的品质。君主施行仁政才是民心所向,而具有“仁”的品质的人,是所向无敌的,别人无法抵挡。而仁政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在经济上实行惠民政策,政治上宽刑罚而重教化。经济上惠民就是要使民“足食”,政治上宽民就是要反对“不教而杀”的苛政,认为要用教化而不是刑罚来教育人,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人民的道德观念,促使人民自觉遵守社会规范。 儒家的仁爱思想是儒家思想最为重要的内容。孔子"仁爱"思想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在孔子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并且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TOP
292#

从《论语》中孔子论“仁”来看,其价值内涵主要指“仁”的情感性、自得性而言。孔子的思想是一门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学问,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孔子所提倡的是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达到理想人格的问题, “仁”精神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已立立人,已达达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从理论源头上考察,孔子的“爱人”观点来自周初的“保民”、“敬民”思想。“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孔子“仁”的价值内涵中,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内容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这一切都奠定了孔子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思想家的地位。不仅如此,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孔子所提出的一系列思想仍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永恒价值。
TOP
293#

从《论语》中孔子论“仁”来看,其价值内涵主要指“仁”的情感性、自得性而言。孔子的思想是一门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学问,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孔子所提倡的是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达到理想人格的问题, “仁”精神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已立立人,已达达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从理论源头上考察,孔子的“爱人”观点来自周初的“保民”、“敬民”思想。“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孔子“仁”的价值内涵中,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内容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这一切都奠定了孔子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思想家的地位。不仅如此,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孔子所提出的一系列思想仍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永恒价值。
TOP
294#

从《论语》中孔子论“仁”来看,其价值内涵主要指“仁”的情感性、自得性而言。孔子的思想是一门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学问,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孔子所提倡的是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达到理想人格的问题, “仁”精神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已立立人,已达达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从理论源头上考察,孔子的“爱人”观点来自周初的“保民”、“敬民”思想。“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孔子“仁”的价值内涵中,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内容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这一切都奠定了孔子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思想家的地位。不仅如此,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孔子所提出的一系列思想仍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永恒价值。
TOP
295#

从《论语》中孔子论“仁”来看,其价值内涵主要指“仁”的情感性、自得性而言。孔子的思想是一门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学问,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孔子所提倡的是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达到理想人格的问题, “仁”精神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已立立人,已达达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从理论源头上考察,孔子的“爱人”观点来自周初的“保民”、“敬民”思想。“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孔子“仁”的价值内涵中,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内容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这一切都奠定了孔子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思想家的地位。不仅如此,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孔子所提出的一系列思想仍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永恒价值。
TOP
296#

   “仁”乃孔子及整个儒家思想文化的主要内容。那什么是“仁”(或者说人的内涵是什么)呢?子曰:“仁者爱人”,即是说爱人者仁矣。并且这里的“爱人”其涵义是非常广袤的,一是就人和物的关系而言,前者比后者更重要。孔子言“君子不器”,具有人格尊严的人(君子),不能将自己混同于自然界的任何器物,人的价值高于物,人不是工具而是目的。二是就人和人的关系而言,应当互相尊重和互相亲爱。人与人间的普遍仁爱应以自然的情感为基础,既要自尊自重又要互尊、互爱、互信。墨子主张:“兼以易别”,否定爱有亲疏尊卑的差别。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又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即忠恕之道。那么有一个问题并是我们如何做到“仁”呢?这就需要“克己复礼”,即“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且要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为仁由己等。

TOP
297#

对于第一段的翻译,我不大明白。人民对于仁德的需要,超出了对于水火的需要。我个人认为这句话很有异议。也许是孔子自身过分强调人的精神价值,而忽略了物质同样对人有着同等的价值。也许是翻译误解了孔子的思想。还有,以水火、仁德来与死相衡量、判断仁德的价值,我认为以死来作为支撑点也是值得思考的。精神价值与物质价值同等重要,如果非要分出个高低,人的生命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而精神建立在生命基础之上,仁德建立在精神基础之上。

TOP
298#

[经典学习]  五、仁的价值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论语?卫灵公》)

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迁怒,不贰过。

TOP
299#

在外国列强的伪善和屠刀下,中国人丧权辱国的事还少吗?为了中华民族不再遭受屈辱,多少仁人志士为此舍身取义,血染中华大地,士可杀而不可辱,可歌可泣.我记得他们的诗里有这么一段话: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也.历史告诉我们,与西方列强打交道,不付出代价是不行的,但我们不怕付出代价,不怕勒紧裤,但这个代价决不是伏首称臣和出卖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在抵制家乐福这个事情上,反对派的一种说法很可笑,他们认为,这样做会损害我们的经济利益,然而,他们不知道,西方列强利用"***"问题,绑架"奥运会"的目地,就是要搞垮我们的经济,怕了吗?那好,当狗吧,我们可以不抵制西货,一个屁也不放,告诉世界,我们是礼仪之邦,然后找个没人的地方骂:儿子还敢打老子.列强就不来找麻烦了吗?!一个国家的民众,,在自己的祖国和民族遭到侮辱和肢解的时候,总得有自己的呼喊吧?!愤怒总得发泄一下吧.天塌不下来,怕什么?抵制一下法国人的家乐福没有什么伟大的历史意义,不过是受了洋人闷气的国人表明自己的态度而已,用这种方式表明中国人生气了,把这种可贵的,也许是微不足道的爱国热情理性一下,会变成什么?有人对我说"西方强国对别的国家也这样,别认真,但我们要说,对别人咱管不着,但对中国人不行!为什么,因为中国人已经站起来了,站起来了就别再爬下!国人要抵制一下列强的店,不可以大惊小怪,不就是不去大鼻子那破店吗,爱国的,怕不去会破财的尽管可以去,不要斗嘴,让外人笑话我们不团结.取义就得舍利,舍小利为我中华之大利.

TOP
300#

仁者宁静,智者快乐。并不是说仁者就不快乐,只是相比较而言更偏重于宁静的思考,人们都仁的需要超乎我们所能想象的,今天我们倡导的文明礼貌,雷锋精神,八荣八耻等等,都是对于仁的一个强烈需要,不论处于何种时代,我们都需要一个精神体系来约束和规范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行为规范能够到达一定的高度,所谓的一种素质的提升。所以我们就从小接受教育,学习尊师,学习爱父母,学习爱祖国。因此我们从小就有共同的民族感情,因为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热爱我们的祖国就像热爱我们的母亲一样,这些都是从仁的思想中引发拓展出来的。当我们拥有了共同的思想价值体系,就会拉近我们的距离,不论是说话和做事我们都有共同的话题和目标,这样对于一个民族的成长是很有利的。今天我们的生活中确实很需要重新审视仁的价值意义,不是单纯的口头上说一通,而是应该变成一种民族信仰践行于我们的生活中,现在一些道德败坏的人正是需要仁的洗礼,让他们重新认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而不是盲目的追寻物质享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