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ormulas> eqn="if lineDrawn pixelLineWidth 0">> eqn="sum @0 1 0">>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学院
系别:文史
班级:10级文秘
姓名:周小龙
学号:10431148
时间:2011年4月22日
电话:15271881884
卷一:仁
四:人的价值
仁的产生是社会关系大变动在伦理思想上的表现,是对子与父、君与臣以及国与国关系的伦理总结,因而具有很丰富的内容。从另一个角度说,仁学思想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促使生产关系的变革,这种社会变革引起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剧烈变化,从而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在之前的周礼被破坏后,有识之士便站了出来,寻求一种新的理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就是这样从春秋时代大量有关仁的思想资料中加以取舍,提炼和综合,使仁真正成为一个范畴,并以此为逻辑起点,构筑了早期的儒家思想体系。
在孔子提出系统的仁学思想之前的春秋时代就出现了许多关于仁的思想记载。《诗经·郑风·叔于田》曰:“洵美且仁”《诗经·齐风·卢令》曰:“其人美且仁”,两处提到仁,且都和美字联系一起,显然在这里,仁是仪文美备的意思,有“文质彬彬,然ersonName ProductID="后" w:st="on">后ersonName>君子”的意义。《尚书》有“予仁若考,能多才多艺,能事鬼神”,“予仁若考”就是“予仁而巧”,“巧”就是多才多艺,也就是《论语》中所说的:“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国语晋语一》:“爱亲之谓仁”,仁体现在父子关系上就是爱亲就是孝。《国语晋语二》中申生拒绝逃亡说:“仁不怨君”“逃死而怨君不仁”。仁体现在处理国与国关系上,就是保护小国,救助邻国。此外,仁还有其他含义。如《国语晋语二》说“利国之谓仁”。
可见,仁包含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他包括了各种具体的宗法道德为主的行为规范,在当时他已经涉及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孔子正是在此基础进一步提出仁的伦理道德意义。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班级:10文秘
姓名:郭靖雯
学号:10311054
时间:2011年4月2日
电话:15087060627
仁的价值
“仁”其价值主要指“仁”的情感性、自得性而言。运用于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仁”精神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孔子“仁”的价值内涵中,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内容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孔子所提出的“仁”教导我们绝不做违背道德的事,仍是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巨大的价值。
我看过一篇文章,是一个德国人说的,他说如果他们失去十个顶级科学家,十个顶级艺术家,十个顶级政治家,十个顶级经济学家,十个顶级哲学家,那麽,德国将陷入瘫痪的状态中,没有任何活力,这使我很惊讶,才失去区区50个人,就能使人口庞大,经济发达,文化丰富的德意志陷入那样停顿甚至萧条的境地。
不过反过来想一想,我们都说是毛泽东拯救了红军,是***拯救了中国,这不正说明精华是影响的重要因素嘛。在文化中,仁正是这种精华,正是支撑一种文化的顶梁柱。
仁孝是孔子的重要的思想,仁和孝在孔子那里不仅使人的外在行为,更是个体的感悟,仅仅是外在行为所体现的仁和孝那只能称之为外在的礼(节),是形式,而不是内涵。真正的孝是自己用真心去体悟内心的不安,是对自己父母的爱。仁则是推己及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由内心的仁孝才是真正的礼。这样的仁才是孔子所追求的。这样社会才会和谐。人民才会安居乐业。这是仁的终极价值。
姓名:李爰锐
学号:10311055
时间:2011年4月25日
电话:18213559107
从《论语》中孔子论“仁”来看,其价值内涵主要指“仁”的情感性、自得性而言。孔子的思想是一门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学问,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孔子所提倡的是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达到理想人格的问题, “仁”精神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已立立人,已达达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从理论源头上考察,孔子的“爱人”观点来自周初的“保民”、“敬民”思想。“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孔子“仁”的价值内涵中,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内容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这一切都奠定了孔子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思想家的地位。不仅如此,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孔子所提出的一系列思想仍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永恒价值。
孔子以“仁”为道德的第一原则,认为“仁”具有最高的价值。他说:“好仁者,无以尚之。”(6)仁是最高的,没有比仁更高的了。孔子区别了“安仁”与“利仁”,他说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7)“安仁”即安于仁而实行仁,即为行仁而行仁;“利 仁”即认为行仁有利而实行仁。“安仁”即认为仁不是追求某种利益的手段,仁本身具有内在的价值。孔子将道德的要求与物质生活的要求区别开来,他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8)又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9)饱食安居都是一般人所追求的,孔子则认为道德的价值远在这些一般人所追求的物质生活的价值之上。
在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世衰道微,这就成为了孔子“仁”的思想得到认同的现实基础。冯友兰曾说:“孔子对于中国文化之贡献,即在一开始试将原有的制度,加以理论化,与以理论的根据。” 这话非常正确。而孔子所给与原有制度的“理论的根据”不是别的,正是仁。全新意义上的仁,完全是孔子动心忍性、敏求善思,自家体贴出来的,借助于仁,中国传统文化顺利地实现了由上古向中古的转折;借助于仁,孔子之前数千年和孔子之后数千年的文化血脉得以沟通连接,而没有中绝断裂。这就是仁所给我们的力量……仁给我们的教诲……。
系别:文史系
姓名:王婷
学号:10311040
时间:2011- 04-25
电话:13759186721
道德智慧秉承的是一种中庸精神,是一种适度、恰当地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等各种关系的融通意识和能力。中庸的实践是要求人们遵循仁德——即仁义礼智信来寻求和选择中道,使言行不倚不偏,符合仁德之规约;要求人们在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中避免过度与不及,把握好分寸。中庸的真谛就是和谐、适度与圆融。“和”的本意是和谐、协调。《论语》中有“礼之用,和为贵”的说法。“和”,对于个人来说,就是要心胸开阔,刚柔相济;对于一个社会或群体来说,就是和平共处,彼此尊重、彼此融洽。和并非是一团和气,不辨是非,而是遵循“和而不同”的原则,在与人和谐共处的同时,又能坚持自己的主见。“适度”,对于个人来说,就是言行举止恰倒好处,当为则为,当止则止,把握好尺度和时机。适度并非让人无所作为,而是要求人“无为而无不为”,把握好为与不为的时机。圆融的本质是高度的和谐与融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物我两忘的“天人合一”境界。
就人与自身的关系而言,中庸的道德智慧是处理好人与自身的关系,要求人能做到内外一致,身心和谐。 中庸之德既是一种崇高的道德理想,又是一种现实的道德实践活动。中庸之道上达与天,下至于地。它发端于浅显的知识,推究到事物的深奥精妙之处,昭然于天地万物之间。宋儒“二程”将中庸之德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将中庸之德看作超越自然万物的永恒理性和道德本体。“中正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朱熹则说:“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常行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致也。”由此,中庸被赋予了终极意义,中庸之德所彰显的人生境界被提扬到“天人合一”的至圣道德境界。
姓名:杨东平
学号:10311003
时间:2011年3月14日
电话:15198886443
仁孝是孔子的重要的思想,仁和孝在孔子那里不仅使人的外在行为,更是个体的感悟,仅仅是外在行为所体现的仁和孝那只能称之为外在的礼(节),是形式,而不是内涵。真正的孝是自己用真心去体悟内心的不安,是对自己父母的爱。仁则是推己及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由内心的仁孝才是真正的礼。这样的仁才是孔子所追求的。这样社会才会和谐孔子以“仁”为道德的第一原则,认为“仁”具有最高的价值。他说:“好仁者,无以尚之。”(6)仁是最高的,没有比仁更高的了。孔子区别了“安仁”与“利仁”,他说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7)“安仁”即安于仁而实行仁,即为行仁而行仁;“利 仁”即认为行仁有利而实行仁。“安仁”即认为仁不是追求某种利益的手段,仁本身具有内在的价值。孔子将道德的要求与物质生活的要求区别开来,他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8)又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9)饱食安居都是一般人所追求的,孔子则认为道德的价值远在这些一般人所追求的物质生活的价值之上。
。人民才会安居乐业。这是仁的终极价值。
就人与自身的关系而言,中庸的道德智慧是处理好人与自身的关系,要求人能做到内外一致,身心和谐。中庸之德既是一种崇高的道德理想,又是一种现实的道德实践活动。中庸之道上达与天,下至于地。它发端于浅显的知识,推究到事物的深奥精妙之处,昭然于天地万物之间。宋儒“二程”将中庸之德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将中庸之德看作超越自然万物的永恒理性和道德本体。“中正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朱熹则说:“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常行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致也。”由此,中庸被赋予了终极意义,中庸之德所彰显的人生境界被提扬到“天人合一”的至圣道德境界。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论语》的前前后后,孔子一直都在强调着仁。在孔子眼里仁是仅次于圣的道德标准。
礼乐,在孔子的世界里,是用来教化人民,服务天子的一种手段。同样在他的世界里,一个人不具备仁的道德水准,礼乐对他是没有任何作用的。仁,是区别于化外蛮人的准则,任何一个华夏人民都该具有的德行。
说起来仁之上一种道德,一种任何人都可以达到的道德。就如佛家说的:众生皆有佛性。
“依于仁”便是对众生的要求。搬到今天,便是我们的“八荣八耻”吧!
学院/FONT>云南科技信息学院
姓名:侬恒姮
学号:10311050
时间:2011年3月13日
电话:15887086323
卷一、仁
“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
孔子把“仁”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加以系统论证与阐述,才构成了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孔子之后,“仁”的思想被历代思想家,儒士“损益”,已经大为变化了。但“仁”的思想却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历史土壤之中,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爱人”是仁的出发点,孔子继承了上古的神本文化和西周时期人本文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标准,就是人要有爱心,要爱人,要关心人,尊重人。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的交流方式越来越多,可面对面的接触却越来越少,忙绿的人们总是匆匆擦肩而过。
建立在仁慈品质上的爱,是奉献式的道德之爱,如果一种爱的感情不是以仁慈的感情为基础,爱就成了情绪,或由功力引起的感情。
所以,仁,其根本意义是爱,是爱心。
姓名:王耀齐
学号:10311022
电话:15087186819
仁的产生是社会大变动在伦理思想上的表现,是对子与父、君与臣以及国与国关系的伦理总结,因而具有很丰富的内容。从另一个角度说,仁学思想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促使生产关系的变革,这种社会变革引起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剧烈变化,从而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在之前的被破坏后,有识之士便站了出来,寻求一种新的理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就是这样从春秋时代大量有关仁的思想资料中加以取舍,提炼和综合,使仁真正成为一个范畴,并以此为逻辑起点,构筑了早期体系。
在孔子提出系统的仁学思想之前的春秋时代就出现了许多关于仁的思想记载。《诗经·郑风叔于》曰:“洵美且仁”《诗经·齐风》曰:“其人美且仁”,两处提到仁,且都和美字联系一起,显然在这里,仁是仪文美备的意思,有“文质彬彬,然ersonName ProductID="后" w:st="on">后ersonName>君子”的意义。《尚书》有“予仁若考,能多才多艺,能事鬼神”,“予仁若考”就是“予仁而巧”,“巧”就是多才多艺,也就是《论语》中所说的:“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晋语一》:“爱亲之谓仁”,仁体现在父子关系上就是爱亲就是孝。《国语晋语二》中申生拒绝逃亡说:“仁不怨君”“逃死而怨君不仁”。仁体现在处理国与国关系上,就是保护小国,救助邻国。此外,仁还有其他含义。如《国语晋语二》说“利国之谓仁”。
姓名:张梦园
学号:10311052
时间:2011年3月21日
电话:15126305665
仁”的价值内涵。从《论语》中孔子论“仁”来看,其价值内涵主要指“仁”的情感性、自得性而言。孔子的思想是一门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学问,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孔子所提倡的是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达到理想人格的问题, “仁”精神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已立立人,已达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从理论源头上考察,孔子的“爱人”观点来自周初的“保民”、“敬民”思想。“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孔子 “仁”的价值内涵中,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内容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这一切都奠定了孔子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思想家的地位。不仅如此,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孔子所提出的一系列思想仍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永恒价值。
仁,不仅在古代在当代也是很具有社会意义的。
而仁的时代性的表现就是和谐社会的建设了
我们现在的社会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是仁的重要意义越来越被淡化。仁者爱人,这一点就很少有人真真正正的做到。人情冷淡,相信很多人都能感觉得到,见义勇为的人少了,并不是我们贪生怕死而是有很多外部因素让我们不得不放弃一部分人性。不仅是这样甚至法律有时候也没有办法保护见义勇为的人。把老人扶其咯爱送到院反而被老人的家属倒打一耙被法院审判赔偿受害人。有的时候我不禁想问一下 我们的社会是怎么了,难道我们在尊从人性去帮助人的时候还会受到这样的冤屈,这就是社会带给我们的舆论带给我们的,的确实让人心寒。所以人们越来越瞻前顾后。后来又听说有一个老人在街上摔倒,很多人围观,来人一直再喊 把我送去医院吧 我是自己摔倒的 没人推我。 这样的结局不仅让我们都很唏嘘。
仁,就是爱他人,爱自己。这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基本信条。现实社会的物欲横流和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为追求更好的生活乐此不疲。得到自己想要的,就会满心欣喜,未得,便想尽办法得到,甚至不择手段,失了仁心。可见,我们的生活必须要有善念和仁心,才能在世事泥淖中寻得一片净土。这也是仁的价值体现。
孔子所说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在以前总是结合注释弄懂它的意思,却不曾深究。
其实,这句话在讲仁的价值。我觉得仁的价值在于心灵的满足。当你帮助人的时候,你亦是在自帮。那便是一种满足。以前看感动中国的人物评选的时候觉得他们究竟凭借什么样的毅力才可以做到?感动整个中国?现在我有些懂了,救助他人的路上,他们也在自救。想必他们每天都会睡得很香甜,因为他们的心灵是如此强大,如此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