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89101112131415» / 5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五、仁的价值 [复制链接]

166#

卷一

     五.仁的价值

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影响了中国二千多年,中国之封建王朝较他国繁荣强盛,缘于儒家思想的影响。仁,于国于民,于古于今,治国,修身,其价值与意义犹为深远。

隋朝灭亡,迎来一个新的王朝“唐朝”,“唐朝”是历史上一个富足的国家,人民安居乐业,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唐朝能有这样的繁荣之景,取决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于">于ersonName>君主的“仁政”,唐太宗李世民从根本上实行了“仁政”完全把仁的价值体现出来。他吸取前朝的经验,以“仁”治天下。以致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

TOP
167#

仁爱的思想是儒家哲学里的基石,它作为儒家哲学重点中的重点,又有着怎样的力量与价值呢?它会给我们的生命带来温和、雍容、大气的气状态。一个真正有仁爱的人,他知道应该怎样去实现生命的价值。他的勇气也会表现为一种阔大的气象,而不是匹夫的鲁莽。  

因此,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在学习与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是需要不断更新的,但人品和信誉则永远是人格的基石。仁爱不仅是一种情怀,也是人格道德的一种终极追求。它会改变我们的生命状态,让我们以欢乐的信念去面对世界,在世界与自我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TOP
168#

仁,是孔子的道德观,这后来发展成为了他学生孟子的政治主张。孔子认为,“克己复礼为仁”。克制自己,遵循“礼”,这就便是“仁”。《论语》经历了两千个春秋,并不能完全适合我们现在的思想,但是它毕竟是经典中的经典。经典永远不会过期,我们要批判地继承这些中华传统文化,让《论语》为我们每个人服务,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22 13:10:21编辑过]

TOP
169#

       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应该诚心诚意去求“仁”,如果这样做了,那么就会得到“仁”。达到“仁”的境界的根源在于自己如何去做,而不是由他人来推动,只有主体自己的主动追求,才有可能达到“仁”的理想境界。表明孔子认为“为仁”是某种自觉的内在情感行为,任何人是无法替代的,只要自己态度端正,就可以实现“仁”的要求。孔子强调在内心的价值观念上首先要明确对“仁” 的态度,孔子这种在内心深处对“仁”的价值追求的思想,被后来的孟子引伸为“四端说”理论。孔子对“仁”的思想的重视,表明“仁”的思想和学说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价值核心。
TOP
170#

            

子曰:仁者,爱人。

      孔子与早期的儒家主张的是有差等的爱,孔子主张泛爱众,,但他认为下手处是爱自己的亲人,然后推己及人,爱身边的人,爱众人,但是与兼爱是有差别的。人对自己父母兄弟的爱是自然真挚的感情,是泛爱众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对自己的身边最亲近的人先珍惜了,有一个和睦而温馨的环境,推己及人,将心比心,才能去热爱别人。所以,的第一义是爱人!

       孔子人的是人文主义的价值理想。不仁者不可以久处也,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仁是安身立命的根据,不管生活是艰难抑或是安乐,都以为最高追求。没有仁德的人经不起困顿、贫贱的考验,遇到困难与挫折就一蹶不振;也经不起富贵与安逸的考验,易于陷进安逸的漩涡,越卷越深,直到被世俗的洪流所淹没!学会在逆境中成长,也克制在顺境中的贪欲与自我满足感,才能不被世俗所迷失。

      怀揣着行走在人生的大道上才不容易迷失!

[em07]
TOP
171#

人需要仁,而仁也需要仁来实现,能够具有仁的人,才是人上人!

古往今来,许多成功人士都是走人仁道的道路上,走仁道才是大道,历代诸王实行仁政的才能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

TOP
172#

在儒家的仁道价值体系中,至少存在四种主要的价值原则,即自然价值原则、德性价值原则、个性价值原则和自由价值原则,对于仁和人之间的关系也说明的很清楚,人需要仁,而仁更需要人要体现。仁者无敌,就是说,心存善念,对人对事都能做到仁者见仁的地步。所以,从我个人角度出发,建立“仁”要发自内心自觉自愿的。宽容是仁,勇于承担责任时仁。用一颗仁爱之心去对待与欣赏一切。像这样才能理解仁真正的含义。
TOP
173#

“仁”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孔子所提倡的就是每个人都有一颗“仁”心,这样社会就会向好的方面演变!反之,这个社会肯定不会安宁!新时代党的目标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认为要建立和谐社会!每个人都应当有一颗仁义之心!这样那些在社会上经常发生的抢劫、盗窃、斗殴、甚至杀人的事情肯定少之又少!人们生活安居乐业!社会必定向和谐的方向发展!人之初性本善!我们可以试图去不怨恨!不贪婪!怀着一颗仁爱之心去对待每件事每个人!那样,幻想中的和谐社会将早晚变成现实!

TOP
174#

    宋代的思想家提出“孔颜乐处”。吧“孔颜乐处”作为道德修养的一个崇高的典型。即使人类一处在物质生活较古代大为丰富的今天,寻求粗糙崇高的精神生活的典型,仍是一个重要课题。

     人类崇高的精神生活,往往是真,善,美相统一的。孔子有时从审美情趣的角度来像向子们谈论仁与智的统一。他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仁才是孔子的追求,这样人才能快乐,这样才能找到的仁德真正的价值。

TOP
175#

仁是孔子学术思想的支撑,是中国几千年的思想的升华,这对我们现在来说,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仅影响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影响在我们的思想,行为方式,道德标准。孔子提倡仁,是为了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天下富足,而现在仁的价值体现在我们的普通生活中,这影响了我们几千年,像汶川地震中体现出来的为他人,体现出来的大爱,就是对仁最好的诠释。。
TOP
176#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贵,于我如浮云。”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TOP
177#

[em01]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TOP
178#

                                   德


     “以德报怨”是中国人比较提倡的道德观念。老子《道德经》主张:“大小多少,报怨以德。”《礼记》中孔子认为:“以德报怨,则宽身仁也。”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使“以德报怨”成为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成为我们对人对事的一种态度。以德报怨能化解人际间的冲突,促使人们好相处;如果是以德报怨,则会导致冤冤相报,导致人们之间的冲突急展,扩大及无时无了。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难免会出现一些误会,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难免有磕磕碰碰,轻者可能会令人感到不便和不快,重者可能会给人造成麻烦甚至伤害。每逢遇到人与人之间的磕碰,不同的人会采取截然不同的处理方法,因而也会有不同的结局。有些人能厚德载物,怒不可遏,因而导致冲突升级,甚至出现意想不到的恶果。

TOP
179#

仁义作为中国文化思想中最高的道德规则和价值理想(包括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是每个人安身立命之所在;亦是人之所贵,即人之所以为人而与百物禽兽相区别的价值标准。尧舜等圣王仁人是中国人的理想人格,人们期望从臣到君主都由具有理想人格的仁义之人来担当。他们可以在任何艰难险阻的环境下,都能做到“杀身成仁”或“舍生取义”。为实现理想人格和理想社会而建功立业,如尧舜那样,为后世之楷模。
TOP
180#

孔子说:“人民对于仁德的需要,超过了对于水与火的需要。面对水与火,我看见溺水蹈火而死的人,却没见过践行仁德而死的人。”

仁义之人不可战胜。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