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卷一 仁
五.仁的价值
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影响了中国二千多年,中国之封建王朝较他国繁荣强盛,缘于儒家思想的影响。仁,于国于民,于古于今,治国,修身,其价值与意义犹为深远。
隋朝灭亡,迎来一个新的王朝“唐朝”,“唐朝”是历史上一个富足的国家,人民安居乐业,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唐朝能有这样的繁荣之景,取决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于">于ersonName>君主的“仁政”,唐太宗李世民从根本上实行了“仁政”完全把仁的价值体现出来。他吸取前朝的经验,以“仁”治天下。以致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
仁爱的思想是儒家哲学里的基石,它作为儒家哲学重点中的重点,又有着怎样的力量与价值呢?它会给我们的生命带来温和、雍容、大气的气状态。一个真正有仁爱的人,他知道应该怎样去实现生命的价值。他的勇气也会表现为一种阔大的气象,而不是匹夫的鲁莽。
因此,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在学习与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是需要不断更新的,但人品和信誉则永远是人格的基石。仁爱不仅是一种情怀,也是人格道德的一种终极追求。它会改变我们的生命状态,让我们以欢乐的信念去面对世界,在世界与自我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仁,是孔子的道德观,这后来发展成为了他学生孟子的政治主张。孔子认为,“克己复礼为仁”。克制自己,遵循“礼”,这就便是“仁”。《论语》经历了两千个春秋,并不能完全适合我们现在的思想,但是它毕竟是经典中的经典。经典永远不会过期,我们要批判地继承这些中华传统文化,让《论语》为我们每个人服务,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22 13:10:21编辑过]
子曰:“仁者,爱人。”
孔子与早期的儒家主张的“爱”是有差等的爱,孔子主张“泛爱众”,,但他认为下手处是爱自己的亲人,然后推己及人,爱身边的人,爱众人,但是与“兼爱”是有差别的。人对自己父母兄弟的爱是自然真挚的感情,是泛爱众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对自己的身边最亲近的人先珍惜了,有一个和睦而温馨的环境,推己及人,将心比心,才能去热爱别人。所以,“人”的第一义是爱人!
孔子人的是人文主义的价值理想。“不仁者不可以久处也,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仁是安身立命的根据,不管生活是艰难抑或是安乐,都以“仁”为最高追求。没有仁德的人经不起困顿、贫贱的考验,遇到困难与挫折就一蹶不振;也经不起富贵与安逸的考验,易于陷进安逸的漩涡,越卷越深,直到被世俗的洪流所淹没!学会在逆境中成长,也克制在顺境中的贪欲与自我满足感,才能不被世俗所迷失。
怀揣着“仁”行走在人生的大道上才不容易迷失!
人需要仁,而仁也需要仁来实现,能够具有仁的人,才是人上人!
古往今来,许多成功人士都是走人仁道的道路上,走仁道才是大道,历代诸王实行仁政的才能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
“仁”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孔子所提倡的就是每个人都有一颗“仁”心,这样社会就会向好的方面演变!反之,这个社会肯定不会安宁!新时代党的目标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认为要建立和谐社会!每个人都应当有一颗仁义之心!这样那些在社会上经常发生的抢劫、盗窃、斗殴、甚至杀人的事情肯定少之又少!人们生活安居乐业!社会必定向和谐的方向发展!人之初性本善!我们可以试图去不怨恨!不贪婪!怀着一颗仁爱之心去对待每件事每个人!那样,幻想中的和谐社会将早晚变成现实!
宋代的思想家提出“孔颜乐处”。吧“孔颜乐处”作为道德修养的一个崇高的典型。即使人类一处在物质生活较古代大为丰富的今天,寻求粗糙崇高的精神生活的典型,仍是一个重要课题。
人类崇高的精神生活,往往是真,善,美相统一的。孔子有时从审美情趣的角度来像向子们谈论仁与智的统一。他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仁才是孔子的追求,这样人才能快乐,这样才能找到的仁德真正的价值。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贵,于我如浮云。”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德
“以德报怨”是中国人比较提倡的道德观念。老子《道德经》主张:“大小多少,报怨以德。”《礼记》中孔子认为:“以德报怨,则宽身仁也。”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使“以德报怨”成为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成为我们对人对事的一种态度。以德报怨能化解人际间的冲突,促使人们好相处;如果是以德报怨,则会导致冤冤相报,导致人们之间的冲突急展,扩大及无时无了。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难免会出现一些误会,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难免有磕磕碰碰,轻者可能会令人感到不便和不快,重者可能会给人造成麻烦甚至伤害。每逢遇到人与人之间的磕碰,不同的人会采取截然不同的处理方法,因而也会有不同的结局。有些人能厚德载物,怒不可遏,因而导致冲突升级,甚至出现意想不到的恶果。
孔子说:“人民对于仁德的需要,超过了对于水与火的需要。面对水与火,我看见溺水蹈火而死的人,却没见过践行仁德而死的人。”
仁义之人不可战胜。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