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345678910» / 2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六、众德之本 [复制链接]

91#

孔子曰FONT size=4>“恭、宽、信、敏、惠。"做到这五点,众人皆能成为仁者.所谓世上无难事,只要有心人,如果我们尽力去做一件事,会有成功的一天.

这篇文章教会了我待人处事的方法---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虽然仅有短短的几句话,但能让我们一生受用.行为举止能够体现一个人的教养,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庄重;我相信好心必定有好报,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豁达;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进而我们必须遵守承诺;勤奋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所以我们应该抛弃懒惰;而惠赐则让我们更有威信.众德之本犹如一面镜子,时刻都呈现着我们的言行举止,让我们在这面镜子前变得更加美丽吧.

TOP
92#

对每一个人来说,恭敬,办事认真都是应该具备的。这个社会需要有责任的人,一个有责任的人就要认真负责,以忠诚之心行事。看看身边,是不是也收获了他人的忠诚,忠诚就像身边的一个朋友,是可用真诚保护着你。
TOP
93#

 要想做一个道德的人,就必须先做到正直,这就好比盖楼房,在盖之前,就先必须打好地基,若连地基都打的不牢固,就算楼房盖的再高,也总有一天会塌下来.所以,"正直是道德之本" 

  正直是为人刚直.最早把道德做为一个概念使用的是荀子。他说如果办事都按礼去做,就达到了道德的最高境界.现在道德主要是指调整人们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从这个意义上讲,正直就是道德的根本.

TOP
94#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秘

班级:10文秘

姓名:李绕梅

学号:10311023

时间:2011313

电话:15288264344

卷一、仁

六、重德之本

具有仁品性的人,能够在为人处事、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庄重,宽厚,诚实,勤奋,慈惠等。并且这些表现是不会出现选择性对待的,也就是能够做到一视同仁。

若人有了这种种的表现,那也就说明他具有了仁的品质。或者我们应该说以上提及到的好品德,它们都是由仁所源生的东西。也就是说,仁,即所谓的重德之本。

TOP
95#

做人的本质在于我们自己有一颗良好的品德之心,怎样做人的,做一个道德品行好的人,拥有一颗美德的心,以德服人,以德来得到别人的称赞,得到别人的认同,这才是我们所要去做的,以美德来感化人们,所以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TOP
96#

六、众德之本

古人云:“万事莫贵于义。”(墨子贵义)确实,正义和道义乃世间万物中最宝贵的,而惟义是守的操行,如珠玑玉钻,在人类几千年形成的优秀品德的宝库中熠熠闪光。在我们祖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可说是禾苗与杂草共长,蚊虫与蝴蝶并飞,一些腐朽、丑恶的东西也沉渣泛起,侵蚀、吞噬着一些人的灵魂。有的人堕落、犯罪,有的人却纤尘不染,品行端正。我想,根本原因在于:前者惟利是图,后者惟义是守。可见,继承和发扬惟义是守的优良传统,在当今的现代化建设中,仍有着重要意义。

爱,有时很简单。在我生活的周围,充满了好多简简单单的爱。当我在病床上呻吟时,父母的爱是精心照顾、彻夜不眠;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老师的爱是谆谆教诲、不知疲倦;当我遭受挫折时,朋友的爱是耐心倾听、鼓励帮助;当我在陌生的环境里,大家的爱是无私奉献、鼎立相助……

亲情——是一种爱,一种仅存于家庭里的关爱。一个温暖的家庭是因为有亲情,这种仅存于家庭里的关爱凝成的。这种爱可以让你感到幸福。当你在徘回在正邪边缘,捆着自己长久的缺陷而迷茫时,这种爱将引你走向正确的道路。它可以化为一种无形的动力让你不断向前。

奉献——其实追根究底,这也是一种爱,一种对社会的爱。雷锋叔叔对社会作出了巨大的奉献。奥斯特拉夫斯基说过“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存时,也还能以你所创造的一切为人民服务”。雷锋就是这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这是一种奉献,一种爱,一种对社会的热爱。
TOP
97#

学院/FONT>云南科技信息学院

系别:文史

班级:10文秘

姓名:张梦园

学号:10311052

时间:2011321

电话:15126305665

卷一、仁

儒家仁学主张仁道主义,儒家仁学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核心。仁是伦理等级制的礼的感情化表达与导引。仁从人二,以二人(多人、血缘、关系)定义个体的人,人(只能具体体现为个人)的意义旁移于他人,个体的意义消解于群体,人的主体性不见了。中国传统文化是群体本位而非个体本位,它的准确命名应是以儒学为基础的仁道思想或仁道主义,而不是以自由平等为核心、以个人或个体为本位的人道主义。

  孔子在春秋时大讲“仁”,是以春秋时天子权威崩溃而天下无序且各自“放于利”为思想精神之背景的,有点象在“无政府主义”的世事背景下讲“仁”和“礼”(仁本礼用,仁质礼文)。因而,他不可能有明显的自由主义之思想学说(那个时代就是自由主义啊——相对于神权),但他的思想学说,却是在自由主义思潮和自由主义生活中提出来的。

  仁道即是遵循:“王道本乎人情 。”这一理念,更加侧重于对个人方面。

TOP
98#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韩非子·解老》

在心中,对他人多怀一份善意,多怀一份感恩之情,不要总是对他人心存怀疑,你会发现,其实这个世界的天空很蓝,微笑很多!

TOP
99#

[经典学习]  六、众德之本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论语?子路》)

译:樊迟询问关于仁的问题。孔子说:平时恭敬,办事认真,对人保持忠诚。即使到了边远少数民族的地方,也不能丢弃这些原则。(之:到,往,去。)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

译:子张向孔子询问仁道。孔子道:能够在天下施行五种德行,便是仁了。子张又进一步问内容是什么,孔子道:庄重,宽厚,诚实,勤奋,慈惠。庄重就不会导致侮辱,宽厚就会得到大家的拥护,诚实就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勤奋就会有成就,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TOP
100#

“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

关于仁是众德之本,我认为可以具体从以下三方面理解:

第一, 仁的基本精神是爱。

“仁”字在上古时代已出现,古人释为“相人偶”,意为二人以上的人与人之间亲密友善的关系。孔子继承了仁的基本内涵并作了重要发展,明确指出仁的基本精神是爱。“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孔子所宣扬的仁具有泛爱的特点,是对春秋时代人的价值发现的肯定。比如马厩失火,孔子退朝回来,曰:“‘伤人乎?’不问马。”“伤人乎”的人是指养马者,春秋时代养马者的社会地位很低,相当于奴隶或半奴隶的身份,这有力地说明孔子的仁适用于劳动人民。但是孔子的仁爱与基督教的博爱、墨家的兼爱又有区别,不是不分亲疏远近、一律平等的爱,而是有等差的爱,要遵循亲亲、尊尊的原则。亲亲、尊尊是西周宗法社会的原则,其本质就是礼。礼是血缘法则、道德法则和阶级法则的综合体。人的行为不仅要遵守仁,也要符合礼。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已内在地包容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血缘关系和阶级关系。

  第二,仁是以忠孝为本、包罗众德的总道德。

仁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是各种道德的总和。仁包括个体修养、待人接物等方方面面,如孔子认为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这五者就是“恭、宽、信、敏、惠”。孔子强调为仁要身体力行,反对花言巧语的伪饰和卑躬屈膝的奉承,说:“巧言佞色,鲜矣仁。”“刚毅木讷近仁。”在孔子看来,仁者心地坦荡无私,无患得患失之念,所以“仁者不忧”。具有仁的品德的人还无所畏惧,敢于坚持真理,“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总之,仁是各种品德的集合体,仁者是完美无缺的人格体现。

  在这个道德的集合体中,忠与孝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道德条目。忠字在孔子那里有更宽泛的含义,不仅要“臣事君以忠”,更要在人际交往与处事上做到“执事敬”、“与人忠”。孔子认为忠是待人接物的一般原则,是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的社会公德。孔子非常重视维护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在处理家庭成员关系的各种规范中,孔子尤其强调孝道的重要性。他认为,子女对父母不仅要尽赡养的责任,更需要“敬”;不但要养身体,更要养心,并把后者看得比前者还重要。和谐的家庭是和谐的社会之本。孔子的弟子有子深刻地揭示了孝道对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他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是各种道德的逻辑起点,也是最根本的道德。

  第三,达到仁的途径。

做一个仁者是孔子追求的理想,怎样才能做一个仁者呢?孔子认为,只要有坚定的志向,始终不渝地追求,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求仁而得仁”。孔子还从消极的不为和积极的有为两个方面提出了实现仁的具体途径。消极的不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积极的有为是:“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这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属于更高的道德层次,是道德的最高要求。最低要求和最高要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从这些理解来看,仁是一种博爱,是各种品德的集合体,仁者是完美无缺的人格体现,也是人生因该追求的最高境界,所以说,仁是众德之本,有着丰厚的内涵。如果我们也像孔子那样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处处以“仁”为准,即使不能达到“仁者无敌”的境界,不也可以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好公民吗?

TOP
101#

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也;智而不仁,则智而不为也。([]董仲舒《春秋繁露?必仁且智》)

译:有仁德而没有理智,那就是知道爱而不能加以区别;有理智而没有仁的品德,那就是知道该怎样去做而不去做。

深得我心啊

TOP
102#

孔子道:“庄重,宽厚,诚实,勤奋,慈惠。庄重就不会导致侮辱,宽厚就会得到大家的拥护,诚实就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勤奋就会有成就,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具备了这五种品德,就是“仁”了,

TOP
103#

仁是众德之本,不管拥有怎样的聪明才智,如果做不到仁,那终究称不上君子。恭,宽,信,敏,惠,虽然看上去简单,但真正去实践时,却没有几个人能做到。仁,是一个人素养的体现,表现的是你内在的涵养,仁,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无论在怎样的境地中,或贫或富,或悲或达,都始终能做到仁,8244那就是圣人讲学的目的了。

TOP
104#

追求与他人和谐,立己立仁,与人为善,与朋友和平共处。己欲仁而得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欲荣而荣人,己欲乐而乐人,己欲富而富人,己欲贵而贵人。也就是说要仁爱他人。

TOP
105#

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也;智而不仁,则智而不为也。([]董仲舒《春秋繁露?必仁且智》)

译:有仁德而没有理智,那就是知道爱而不能加以区别;有理智而没有仁的品德,那就是知道该怎样去做而不去做。我们既要讲求仁德但要拥有理智,不要为自身的主观感情蒙蔽眼睛。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