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2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六、众德之本 [复制链接]

76#

孔子以前,仁并未受到特别的重视,只有到了孔子这里,仁才被从其它德性中超拔出来,并被赋予新的丰富的内涵。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世衰道微,这就成为了孔子“仁”的思想得到认同的现实基础。冯友兰曾说:“孔子对于中国文化之贡献,即在一开始试将原有的制度,加以理论化,与以理论的根据。” 这话非常正确。而孔子所给与原有制度的“理论的根据”不是别的,正是仁。全新意义上的仁,完全是孔子动心忍性、敏求善思,自家体贴出来的,是孔子述中所作。借助于仁,中国传统文化顺利地实现了由上古向中古的转折;借助于仁,孔子之前数千年和孔子之后数千年的文化血脉得以沟通连接,而没有中绝断裂。

刘晋   传媒学院  

TOP
77#

孔子以前,仁并未受到特别的重视,只有到了孔子这里,仁才被从其它德性中超拔出来,并被赋予新的丰富的内涵。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世衰道微,这就成为了孔子“仁”的思想得到认同的现实基础。冯友兰曾说:“孔子对于中国文化之贡献,即在一开始试将原有的制度,加以理论化,与以理论的根据。” 这话非常正确。而孔子所给与原有制度的“理论的根据”不是别的,正是仁。全新意义上的仁,完全是孔子动心忍性、敏求善思,自家体贴出来的,是孔子述中所作。借助于仁,中国传统文化顺利地实现了由上古向中古的转折;借助于仁,孔子之前数千年和孔子之后数千年的文化血脉得以沟通连接,而没有中绝断裂。

刘晋   传媒学院

TOP
78#

      “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义”。禽兽亦知感恩回报,何况万物之灵的人?一个懂得孝道的人,不一定是成就大事业者,但一个不孝逆子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社会栋梁之材,成为一个效忠祖国的人。就是盗贼魔头,在他们祈求饶命的时候,流泪诉说“家有80岁高堂老母要扶养”,也常被认做没有完全失去人性而受到宽待。难怪人们对忤逆儿孙,斥之为禽兽不如。当!孝道是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已作为做人的优秀品质融入我们民族灵魂之中。刘霆“背着母亲上大学”引起如此广泛的社会反响告诉人们,社会需要孝道这样一个基本道德,呼唤这一传统基本道德的回归。人们认识到,浮躁社会更是孝心是金,孝心无价!
TOP
79#

      “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义”。禽兽亦知感恩回报,何况万物之灵的人?一个懂得孝道的人,不一定是成就大事业者,但一个不孝逆子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社会栋梁之材,成为一个效忠祖国的人。就是盗贼魔头,在他们祈求饶命的时候,流泪诉说“家有80岁高堂老母要扶养”,也常被认做没有完全失去人性而受到宽待。难怪人们对忤逆儿孙,斥之为禽兽不如。当!孝道是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已作为做人的优秀品质融入我们民族灵魂之中。刘霆“背着母亲上大学”引起如此广泛的社会反响告诉人们,社会需要孝道这样一个基本道德,呼唤这一传统基本道德的回归。人们认识到,浮躁社会更是孝心是金,孝心无价!
TOP
80#


《论语》有“以仁为爱体,爱为仁用。”意思是“仁是爱的根本,爱是仁的发用。”我们生活在这个儒家影响极为深远的国家,对此更是有很深的体会。要想去爱人,首先内心要有“仁”之意,而“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因此我们对身边的人是有一种爱的。特别是在公交车上,对老弱病残孕的优待,便是其一个很好的体现。如果没有这份仁爱,即便是公交公司要求了让座,大家也不会去主动践行的。“仁爱”表现出来了才更有意义。

TOP
81#

就“仁智统一”这个角度来看,“仁”为道德品行的范畴,“智”为才能智慧的范畴,这两方面对于一个理想人才来说,正如左膀右臂,缺一不可。

一个真正的君子,当他具备了“仁”时,才能够用一双慈爱、明澈的眼睛去看待世事沧桑、古今纵横,才能时时刻刻保持自己的言行是无害于己、无害于人的。当他具备了“智”时,才能有足够的智慧去经天纬地、纵横捭阖!

TOP
82#

毋庸置疑的是,和谐、秩序和繁荣是中国各大古典学派都拥护的社会理念,但是实现这些理念的途径却显著不同。法家学派完全依靠法治和惩罚,儒家则极为强调仁义道德原则以及“礼”的实践。
TOP
83#

正确的治国模式应是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即以正道治国,以奇术用兵,以无为治理天下。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境界。

一是道为德之全体,德乃道之部分。二是以无为治天下,达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提倡的无为而治是真正意义上的德治

孟子的仁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仁是“恻隐之心,仁也”,广义的则是“仁,人心也”,包括仁义礼智全部。孟子通过“仁义内在”说总结了子思的“仁内义外”说,确立了道德自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了孔门的仁学。

TOP
84#

仁是仁爱之心;义是处事得宜和合理;礼是人际关系的正常规范如礼仪、礼制、礼法;智(古书或作「知」)是明辨是非;信是言无反覆、诚实不欺。孟子以仁义礼智为四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对他人遭遇的不幸生起恻隐之心即是仁心。羞恶之心是对自己做出不合宜不合理的事感到羞愧,对别人犯此则厌恶。辞让是指不接受违反礼制的好处。是非之心则需要智慧来支撑。
TOP
85#

    孔子回答樊迟关于仁的问题是回答说:“平时恭敬,办事认真,对人保持忠诚。即使到了边远少数民族的地方,也不能丢弃这些原则。”  回答子张的问题说:“能够在天下施行五中德行,便是仁了。”重德之本——仁  我很认同这个观点。仁字由一人两横组成。横指土,为薄土,较贫瘠;两横指中土,不厚不薄,正可融生万物;若为三横,则为厚土,厚土埋下,万物无活。所以,仁就是人要有中土一样可融万物之污、可生万物之命、可养万物之灵的美德。仁: 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仁”的最初含义是指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
TOP
86#

在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刘备便是以仁治国,以德服人,从而取民心,得天下。仁与德是密不可分的。而仁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范畴,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孔子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仁,是一种博爱,是庄重,宽厚,诚实,勤奋,慈惠的集合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民为贵,社稷次之”也是仁。君主的仁和百姓的仁在今天已经没有明确的界限。在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我们更应该心中有仁。见义勇为是仁,汶川地震后八方支援是仁。只有全民都心怀仁爱,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TOP
87#

平时恭敬,办事认真,对人保持忠诚。即使到了边远少数民族的地方,也不能丢弃这些原则。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无论何时这些是我们不能丢弃的!
TOP
88#

这篇文章教会了我待人处事的方法---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虽然仅有短短的几句话,但能让我们一生受用.行为举止能够体现一个人的教养,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庄重;我相信好心必定有好报,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豁达;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进而我们必须遵守承诺;勤奋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所以我们应该抛弃懒惰;而惠赐则让我们更有威信.众德之本犹如一面镜子,时刻都呈现着我们的言行举止,让我们在这面镜子前变得更加美丽吧.

TOP
89#

          孔子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仁,是一种博爱,是庄重,宽厚,诚实,勤奋,慈惠的集合体。庄重,宽厚,诚实,勤奋,慈惠。庄重就不会导致侮辱,宽厚就会得到大家的拥护,诚实就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勤奋就会有成就,慈惠就能够使唤人。仁是道德的根本,没有仁,道德就无从谈起。往往仁与智慧是联系在一起的,懂得仁的人往往有智慧,有智慧的人往往又是仁慈的,有时候仁就是一种智慧,智慧又是一种仁。 让我们时刻保留着这种智慧吧!
TOP
90#

   仁德和理智应该是彼此结合在一起的,相辅相成。正真的君子在孔子眼里看来是仁德与理智的结合体,缺一不可,他胸怀天下,忧国忧民,如孔子说,博爱,庄重,宽厚,诚实,勤奋,慈惠。也有另外一个说法,孝为众德之本,大道之基,不过两者应该是无冲突的,孔子所说的这些品格里也包含着孝这个意思,如慈惠。个人认为这个“众德之本”的“本”,概念是很广泛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