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2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六、众德之本 [复制链接]

61#

仁爱,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同时这一思想也贯穿于他的政治、教育、伦理、文化主张的诸多方面,尤其是在做人的问题上,在孔子看来,仁爱是做人的根本

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应该诚心诚意去求“仁”,如果这样做了,那么就会得到“仁”。达到“仁”的境界的根源在于自己如何去做,而不是由他人来推动,只有主体自己的主动追求,才有可能达到“仁”的理想境界。表明孔子认为“为仁”是某种自觉的内在情感行为,任何人是无法替代的,只要自己态度端正,就可以实现“仁”的要求。孔子强调在内心的价值观念上首先要明确对“仁” 的态度,孔子这种在内心深处对“仁”的价值追求的思想,被后来的孟子引伸为“四端说”理论。孔子对“仁”的思想的重视,表明“仁”的思想和学说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价值核心。

孔子思想体系中“仁”这一重要概念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有内在的如何达到“仁”的境界,有外在的如何实现“仁”的方式方法;小到个人理 想人格的培养,大到治理国家的理想社会行为,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包括个体及群体生活在内的思想和行为各方面的理想人格修养体系。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及适用性,这也是孔子思想的强大生命力之所在。孔子思想为后来的孟子和荀子所提倡的“内圣外王”之道提供了理论参考,其中的某些行为甚至完全被后人所吸取,成为儒家人学思想中永恒的“不灭之火”

TOP
62#

伦理道德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传统的规制人类行为的体系和基本要求。古代人们坚守儒家的“三纲五常”君行君道,臣尽臣责。伦理道德秩序井井有条,也创造了巨大的民族认同和凝聚力。尽管在今天看来他们中有一些是封建腐朽的是落后的,但却不失道德纲常,合乎人们当时的人性要求和历史的发展。而今,思想解放了,创新了,但又有多少传统的道德礼仪精华还存在和发展着,值得深思。

TOP
63#

仁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又“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又《卫灵公》:“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庄子.在宥》:“亲而不可不广者,仁也。”清谭嗣同《仁学.界说》:“仁为天地万物之源,故虚心,故虚识。”
TOP
64#

“仁”是人的本性,是人所固有的;“仁者爱人”,实行仁德,可以促进人类的进步。仁人要使白己想树立的也帮助别人树立,自己想达到的也帮助别人达到,应该善于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使不能兼济天下也要切忌不要幸灾乐祸、乘人之危、以大伐小、以怨报德,都被视为“不仁”的表现。

TOP
65#

一个人若能以恭敬之心修己待人,自然谨慎有礼,言行有度,不会招致怠慢,这是谨慎的美德。待人之际,要能宽厚而包容,凡事设身处地地为别人想想,多留余地,自能获得众人的爱戴和拥护,这是宽容的气象。接物处事时,诚恳信实,无所欺瞒,自能得到信赖,这是真诚的品质。做事要有效率,勤快敏捷,不拖延,自然有显著的工作绩效,以服务社会,这是勤敏力行之德。而“力行”近乎于“仁”。总之,恭、宽、信、敏、惠都是仁心仁德的表现,而此五德必须在与人相处、于事相接之际,随时随地,力行实践。
TOP
66#

西方哲学构建了天、地、神、人四位一体的哲学结构,中国哲学构建了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哲学框架。中国历代的哲人用敏锐的眼光、细腻的心思,就应有一种美德,这种美德就是“仁”。“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在伟大的孔圣人看来,君子的“本”就在于“仁”二字。孔圣人在穷究一生的摸索与追寻中,发现,“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这才是“仁”的最高圆融境界,这也才是由地及天的大境界。孔圣人以“仁”为人“立人极”,并把其看为“众德之门”。

“仁”,是一个人的立人之本,在“仁”中,一个人的个人肉体的局限性可以得到一种无限的超越。人也不再仅是肉体的束缚,而展开了追寻自己的精神食粮;不再仅是一副行尸走肉,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有思想的仁者。

“仁”的智慧是最高智慧。生生幸福的亮点在于“仁”,为人处事的重点在于“仁”,通透智者达人的关键在于“仁”,明晓宇宙乾坤的尺度在于“仁”。但是,“仁”的起点却可以是很低的,“欲仁而得仁”,只要自己有心思,就可以实现自己的“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达而达人”。

做一个有思想的仁者,依偎于历史长河的深深怀抱中!

TOP
67#

以仁安义,以仁正我。

古云唯仁者安天下,世事如棋局局新。

仁者胜乃万古之理。

以仁博爱众生,不可能的事,就会变成可能。

TOP
68#

众德之本乃为“仁”,孔子称仁者能安于仁道,智者利用仁道。在孔子眼中仁道其实是非常高的,能称为仁者的是极少数的。孔子弟子颜回,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雍也》)颜回尚且才做到三月不违仁,何况常人。在孔子言中,能做到智者算是不错的了,能够利用好仁道,治一国之事也就不难了。
TOP
69#

     众德之本

仁是中国古代含义极其广泛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孔子主张仁并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人们怎样才能让我们找到我们的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人对物质世界的呈现出两种态度:意识沉溺与物质世界中而迷失自我,一种是仇恨与鄙视可我认为人可以依靠强大的精神力量,总是他有万贯家财亦或是一贫如洗。

     其实美好人性是可以御寒的,无论是对待他人还是对待自己,只要运用简单的方式,把你人性中最善良,朴素与真诚交付,也信任别人给与你的不设防交付,也就可以了。孔子日: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日:“恭,宽,信,敏。恵。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焉,敏则有功,恵则使人足。 也正是有了仁的思想,这纷繁复杂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也为先秦文化提升了品位。也才流传至今,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吧。

TOP
70#

     众德之本

仁是中国古代含义极其广泛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孔子主张仁并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人们怎样才能让我们找到我们的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人对物质世界的呈现出两种态度:意识沉溺与物质世界中而迷失自我,一种是仇恨与鄙视可我认为人可以依靠强大的精神力量,总是他有万贯家财亦或是一贫如洗。

     其实美好人性是可以御寒的,无论是对待他人还是对待自己,只要运用简单的方式,把你人性中最善良,朴素与真诚交付,也信任别人给与你的不设防交付,也就可以了。孔子日: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日:“恭,宽,信,敏。恵。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焉,敏则有功,恵则使人足。 也正是有了仁的思想,这纷繁复杂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也为先秦文化提升了品位。也才流传至今,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吧。

TOP
71#

记得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我们今天不去讨论道德和知识谁更重要,但我相信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最需要的是具有道德高尚的知识者。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道德。无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还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无不都以高尚的道德做为他们的至高境界。宋代文人苏辙就曾写道:“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至。”这就说明,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只要我们能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就会成为有道德的人。  

古往今来,沧海桑田。虽然时光在流逝,时代在变迁,但是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不仅没有消减,反而与日俱增。我们党和政府对公民的道德建设十分重视。三年前的今天,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去年的今天,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作出决定,将每年的9月20日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今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党和政府为什么对我们未成年人的道德建设如此重视呢?因为我们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目前,我国18岁以下未成年人有3.67亿,我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成败兴衰。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接班人,就能够确保几代人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就能够确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    

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是需要勇气的,有时还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在刚刚结束的第28届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健儿们不仅在金牌数上取得了突破,而且表现了道德风尚,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好评。给我印象很深的中国男子花剑团体的运动健儿们和俄罗斯体操运动员涅莫夫在运动场上所表现出来“一切服从裁判”的道德行为,告诉每了一位运动员和我们这样观众这样一个道理:只要表现出高尚的道德风尚,那么虽然可能会失去项目上的金牌,但一定会得到观众心中的金牌。     

  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是需要毅力的,道德高尚的人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培养出来的。我觉得我们要想成为一名道德高尚的人,除了要积极参加学校和社区开展的“青少年维权岗”、“青少年网络文明行动”、“手拉手”、“雏鹰行动”等有意义的活动外,还必须从小事做起。比如说,在家里我们给劳累了一天的爸爸和妈妈端上一杯热茶,在学校里我们帮助同学解决一道难题,在公交车上我们主动为年迈的老人让个座,在上学路上我们扶正一颗被风吹歪了的小树,在广场上我们弯腰捡起一片废纸屑等等。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从这些小事做起,那么我们每做一件事情,我们的道德水平就会得到一次升华。长此以往,我们一定能够成为一名有道德的好少年。   

  亲爱的同学们,党和政府在关心着我们的成长,爸爸妈妈在期待着我们成才,我们在为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我们还要明白自己在道德建设中所肩负的重要使命。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开始,自觉地做道德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捍卫者,逐渐具备良好的公民道德,长大后成为一个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的响当当的中国人!

TOP
72#

何谓道德?几千年来,对道德的阐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的就在你不经意间,你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在诠释你的德行。以德待人,人报以德。德,是人的内在修养。无德,便无内心的纯真、真诚。德,在我们的每一个瞬间。故人人都要有德行。
TOP
73#

明间有个说法,叫二人成仁,就是说仁爱从来不是一个单立人状态下的自我状态。在孤单的,自我的封闭的环境下,是谈不到仁爱的,仁爱一定是你旁边还有一个人,两人在一起时,才能看出是否仁爱,仁爱是一种身体力行。一种点点滴滴身边的行为

TOP
74#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何为善,何为恶?谁能判断!也许只有一片赤诚的内心,才能践行仁道吧!
TOP
75#

孔子以前,仁并未受到特别的重视,只有到了孔子这里,仁才被从其它德性中超拔出来,并被赋予新的丰富的内涵。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世衰道微,这就成为了孔子“仁”的思想得到认同的现实基础。冯友兰曾说:“孔子对于中国文化之贡献,即在一开始试将原有的制度,加以理论化,与以理论的根据。” 这话非常正确。而孔子所给与原有制度的“理论的根据”不是别的,正是仁。全新意义上的仁,完全是孔子动心忍性、敏求善思,自家体贴出来的,是孔子述中所作。借助于仁,中国传统文化顺利地实现了由上古向中古的转折;借助于仁,孔子之前数千年和孔子之后数千年的文化血脉得以沟通连接,而没有中绝断裂。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