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678910111213» / 2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六、众德之本 [复制链接]

136#

仁是众德之本,它包括了很多方面。其中主要有庄重,宽厚,诚实,勤奋,慈惠五种仁道。庄重对我们的一言一行要求很高,我们语言行为都不能随随便便,不能表现的轻浮。只有这样才不会导致侮辱。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的言行不乎合规范而遭到别人的“另眼相待”,对此我们也是司空见惯的。但是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应该懂得各种场合的礼仪,并用最高的礼仪标准要求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有气质有修养的人。

宽厚即宽而厚。指待人接物懂得宽容厚道,宽恕别人的过错,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会得到大家的拥护。能否宽厚待人可以检测出一个人心胸是否宽广。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懂得谅解他人的不足之处,如果他人做了什么让自己不高兴的事,我们也应该原谅他,而不是与之斤斤计较。

诚实要求我们内心与言行一致,不虚情假意。只有诚实才能够得到别人的信任,才能获得别人的真心相待。其实我认为有时候善意的谎言也是真诚的一种,为了不让他人受到伤害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来处理,也许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勤奋就是要求我们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不怕吃苦,努力的干好一件事情。“一生之计在于勤”只有勤奋才会有成就。虽然也有人说“努力了不一定有收获”但是我认为如果不努力那就是百分之百的没有收获。对于生活我们要怀着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态度,不怕失败。如果我们屡战屡败,我们也要有屡败屡战的精神。

慈惠就是对人要和善、慈爱,要学会施惠于人。做到了慈爱我们就能够使唤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们对待别人用什么样的态度别人也会这样对待我们自己,所以我们要学会和颜悦色,不要将自己的坏情绪传染给他人,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形象很重要。如果我们总是能在人前保持美好的形象,我们的修养就会在不知名的情况下得到提升。学会施惠于人并不是我们将财富分给他人,而是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慷慨解囊,帮助其渡过难关。

仁道的内容很多,我们需要学习的也很多,只有真正付诸了实际行动我们才能离仁更近一步!

TOP
137#

自古以来孝为众德之本,在道德中第一之根本,不但是学佛成佛之正因,也是做人第一基础,也是中国几千年来道德的根本,就算不是一个学佛的居士,首先这也是做人的大根大本。孝养父母天经地义,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心,不但使之物质不溃乏,重要的是养父母之心神,在精神上有所依托,有所慰藉。[em01]
TOP
138#

仁是做人的标杆。一个真正有仁爱之心的人,是不会用不正当的手段去发财和做官,更不会做损人利己之事。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也是是内在精神的体现。仔细观察某人所犯的过错,就能知道他是怎样的人了。人与人之间本无差别,但一个人内在的修养铸造了他们不同的人生。综上所述,“仁”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基本要素,在今天的中国和世界依然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仁”的思想已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一部分。同样“仁”也是是推动理想人才的原动力,因为“仁”是内在,是成为理想人才的必要条件,也是是理想人才之根本。

TOP
139#

仁是仁爱之心;义是处事得宜和合理;礼是人际关系的正常规范如礼仪、礼制、礼法;智(古书或作「知」)是明辨是非;信是言无反覆、诚实不欺。孟子以仁义礼智为四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对他人遭遇的不幸生起恻隐之心即是仁心。羞恶之心是对自己做出不合宜不合理的事感到羞愧,对别人犯此则厌恶。辞让是指不接受违反礼制的好处。是非之心则需要智慧来支撑
TOP
140#

不仁,安能致富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用这句话说现在的食品问题,会发现真的很有道理,不法商贩不安于贫穷的现状或者不满足于现实利润的低增长,生产假冒伪略的产品以满足自己对财富的需求。这种不仁的行为会使他们心中久久不能安歇,遭受良心的谴责,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同时法律也会让他们的财富梦不会长久。
TOP
141#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TOP
142#

仁字从人从二,也就是人们互存、互助、互爱的意思,故其基本涵义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孔子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

从说文解字来讲,仁乃”+“,可以理解为二人相处之道!那么二人相处遵循的道是什么?在易经里面,代表道,暨由两条大道组成,暨天道与地道,人必须在我们生命的道路上,不断的遵循天道地道这些自然大道来立于世,如此能修成;如若更精进一步,当我们的修炼达到一定境界,那么人就立于天地之间,成顶天立地真丈夫,就可以成为某种意义上的

TOP
143#

庄重就不会导致侮辱,宽厚就会得到大家的拥护,诚实就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勤奋就会有成就,慈惠就能够使唤人。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是再正确不过了。再就是,不管走到哪里,遇到什么情况,都要保持住基本的品德。
TOP
144#

仁德,乃众德之本,人无仁,便无以立。仁爱之心,如黑夜之光华,吸引人的目光,令人真心向往,信服,所以自古中国名君多以仁爱闻名,尧舜之才,敬天顺民,为天下万民万世称道。古时君子,欲修身成大才,必备仁爱之心。中国的故圣人们非但有不世之才,亦有博大的仁爱之心,譬如儒家一直推崇的仁爱,墨家的兼爱,非大仁,怎得大爱。大仁,为众德之本。
TOP
145#

我们所说的人本主义与所谓的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有着极大的差别。强调以人为本本非是推崇人类主导自然,实则是将人性回归到自然的本来逻辑上,重拾人本来的、自然的意义。首先把人看做是一个自然体,其次才是人的发展需求,但终究是跳不出自然圈的。所以以人为本其实是人的本质回归。尊重人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我们要一切顺其自然,而并不是像人类中心主义那样强调人可以 主导一切。

TOP
146#

孔子认为仁有五种德行,分别为:庄重、宽厚、诚实、勤奋、慈惠。能够实行这五种德行就不会受到侮辱,会得到拥护、信任,有所成就。所以仁是众德之本。

TOP
147#

孔子认为,为人宽容,能得到众人的爱戴;为政宽容,能使有才干的人各尽其力。如果没有宽宏的气度,不论是为人还是为政,都会受到影响。从大的方面说,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能推己及人;从小的方面说,不苛责于人,能理解别人合乎情理的缺点,不记小过,胸襟宽阔。
TOP
148#

德是一种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人们的需求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它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往往流传较为广泛,形成共识。
必须与法律相分别,两者都是行为规范,但是法律是具有国家强制力保障的,而道德是一种心灵的契约,只能靠人们自觉遵守,所以约束力比法律弱很多,靠舆论来实现道德的力量。形成也不同,道德是在生活中逐步确立的风俗规则,法律则是有国家制定的。代表的利益有所不一样,法律一般是当权者管理的有力工具,而道德是群众在生活中的利益体现,有一定差距。
TOP
149#

<原创>佛门里有句老话,叫做广结善缘,一颗仁爱之心,一颗积极心,心怀宽阔,与人友善。不是命运把孤独送给了谁,人活一大把年纪,保持仁爱,才能常乐。人生是什么?肯定不是挑剔别人,往往挑剔别人,难受的是自己,岁月很自然,日子更朴素,人活一回,不可偏执,不可懦弱,不可猜忌,不可抱怨用一种仁爱的心态,欣赏这海阔天空,路过这趟风景,一刹那,成信念。快乐与痛苦、拥有和失去、成功与失败……都是一念之间的分别。因缘生灭,春秋轮回,皆属自然,很多事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都必须经历。无需回避,以仁爱之心面对,坦然接受现实,然后甩掉心灵的包袱,相信祸福也只是一时的悲欢。学会仁爱,学会原谅生活,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人生路上,走过的也许是一次刻骨铭心,也许是一场痛彻心扉,也许是一段平平淡淡,也许是一番轰轰烈烈,在人生这一场场不断流转的风景里一一走过时,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共同的任务,那就是学会仁爱。

TOP
150#

仁德 指致利除害爱人无私的崇高道德。《逸周书·大聚》:“生无乏用,死无传尸,此谓仁德。”《淮南子·缪称训》:“善之由我,与其由人,若仁德盛者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