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7891011121314» / 2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六、众德之本 [复制链接]

151#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论语?子路》)樊迟询问关于仁的问题。孔子说:“平时恭敬,办事认真,对人保持忠诚。即使到了边远少数民族的地方,也不能丢弃这些原则。”君子行仁义之道,是一个持久的过程,无论身在何处,都坚持不懈的努力,具体而言就是“恭、宽、信、敏、惠”五种仁德。

TOP
152#

仁,是我们美德之本,是我们为人处世应该有的一种态度。我们应该心怀“仁”,善待人,善待生活,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是幸福,我们的社会也会更加和谐。仁,一个从古代就被各个朝代的统治者用来当作治国思想,可见它对我们的影响之大,它的作用之深。我们应该每天心怀仁,以仁待人。

TOP
153#

仁是孔子提出的主要思想观点,也是众德之本。“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曰:‘恭、宽、信、敏、惠。’”庄重就不会导致侮辱,宽厚就会得到大家的拥护,诚实就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勤奋就会有成就,慈惠就能够使唤人。仁,是恭 、宽、信、敏、惠的集合却不是简单的相加,只有做到这五点才能做到仁,仁乃是众德之根本,就想树的根一样,没有根哪来枝叶,仁都做不好,如何谈其他?因此要做一个有德之人必须从仁开始。

TOP
154#

儒家文化是整个国学的核心和代表,而孔子的学说又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同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范畴中,“仁”是最为核心的元素之一,即众德之本,也是最能表征儒家家国一体化思维特征的重要价值观念之一。学者蔡方鹿曾在《当代儒学研究动态述评》一文中指出,“在此信仰丧失、道德沦丧、利欲横流、唯利是图、图财害命之际,重提儒家就有了伟大的现实意义。”

      在《论语》中,“仁”总共出现了一百多次,可以说孔子整个思想的核心观念和终极价值关怀都体现在他关于“仁”的学说中。作为众德之本的“仁”从低到高分为可以分为四个层次,首先是孝悌,孔子认为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是实现人道之仁的心理情感基础。孔子“仁”的第二个层次是社会人际交往关系中的仁爱,孔子讲孝悌,这只是对一个仁德之人的最低要求,《论语•学而》中载: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就是指做一个仁德之人除了要做到孝悌,还必须行为谨慎,言而有信,博爱众人。在谈到个人要求与普通的社会伦理原则之间的关系时,孔子的基本态度是个体需要服从社会整体原则,也就是“己”要遵于“礼”,剔除“礼”中的阶级、社会局限性来看,这一层次在当代道德文化建设中也具有重大的意义,这也是“仁”的第三个层次。孔子的“仁”以“孝悌”起笔,然后依据平行顺延的方式向外生发,由家及国,由父子及国民,直至由子孝及忠国,由父慈推及君仁,故而有“仁者爱人,仁由亲始”的说法。至此,“仁”完成了从家庭到社会到国家的全面延伸,作为众德之本,如果下至家庭、上至国民都能做到“仁”,中华民族的复兴便能稳步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也会指日可待。
TOP
155#

圣人教人以孝,是顺应自然的人性,并不是勉强来的。因为一个人亲爱父母的心,是在父母膝下玩耍之时就开始有的。父母渐渐地把他养育成人,他便会对父母一日一日地尊敬起来。这就是人生的基本规律,是良知良能的表现。爱敬是自然产生的,圣人不过启发了人的良心,因其人之本性教敬教爱,并不是勉强来的。故圣人之教,不待肃戒而自会成功;圣人之政,不持严厉而自会治理。他所凭借的就是人生固有的本性。天下做父亲的,一定爱他们的儿子;天下做儿子的,一定爱他们的父亲。父子之爱,是天生的,不能勉强的,这个父子之爱的里边还包含着敬意,父如严君,故包藏着君臣之义。父母生下的儿子,上为祖宗流传后代,下生子孙继承宗嗣。家族的绵延,莫大于此。父亲对子,即是严君,又是慈亲,有两重恩爱,所以恩爱之厚,没有比这更重要的。
TOP
156#

在儒家的视域里,仁乃众德之本,仁能行恭、宽、信、敏、惠于天下,而且“虽之夷狄,不可弃也”,由此可见仁之重要性、基础性。然追究其源,应是道,儒家对道亦是不可谓不重视,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也”,从中可见道的终极性。
TOP
157#

   如果修学的根本被疏忽了的话,那么一切都免谈,说的就是“仁”,恭、宽、信、敏、惠都行星公转般围绕其展开。
TOP
158#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个人认为“仁”与“智”是后天的培养。

TOP
159#

所以儒家说“兄友弟恭”,对兄弟的有爱推广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就是扩展到更大的爱心,对所有人都有仁爱之心,就不要分彼此了。这就是由凡到圣的过程,这一点也就是佛家所讲的跳出小我,拥抱大我,回归无我的无私奉献的菩萨精神。不跟人家计较得失,默默奉献是一样的道理,这就是五常之中的仁。
TOP
160#

仁~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范畴,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孔子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仁,是一种博爱,是庄重,宽厚,诚实,勤奋,慈惠的集合体。大爱无私,和不让我们建筑这样一种爱,让自己立身于这样洁净的一片天空下。
TOP
161#

[em03][em03][em03]
TOP
162#

“厚德载物”---只有秉承一颗宽厚的心,才能从容对待世间万物。“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平时恭敬,办事认真,对人忠诚。现在流行一个词叫“浮夸”,并逐渐在年轻人之间形成一种潮流,这是不是“浮躁”的社会在年轻人身上的一种体现呢?
一个人只具有智慧是不行的,那是不长久的,只有德才兼备,拥有一颗“仁”心,才会完善自己的言行。
TOP
163#

         “仁”乃众德之本,连仁爱之心都没有的人,怎么可能会讲“义、礼、信”等呢?即使有“智”,也只会弄权,或误国误民,或横征暴敛,最终使民不聊生,埋下祸患。而仁者的宽大胸襟和博爱理念,却能逐渐调和利益冲突和自私思想,最终使百川归海,各司其职。纵览三代英才,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莫不如此也。故曰众德所归者,“仁”也。
TOP
164#

不论何时何地,做人都要保持谦恭,尊敬,忠诚。仁者安于仁道,不仁者不能在贫困中度日
TOP
165#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韩非子·解老》
仁者,可以观其爱焉。——《礼记·丧服四制》
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诗·郑风·叔于田》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