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3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八、践行仁道 [复制链接]

1#

[经典学习]  八、践行仁道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


译:孔子说:“立志于大道,遵从道德准则,依从于仁道,游身于六艺之中。”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译:孔子说:“富和贵是人们所需要的,不通过正当的途径,即便有了富贵,也不能安处;贫和贱是人们所嫌弃的,不通过正当途径,即便处于贫贱之中,也不自我嫌弃。君子离开了仁,怎么成就名声呢?君子任何时候都不违背仁,匆忙急迫中必定如此,颠沛流离时也必定如此。”(恶:同“乌”,相当于“何”,怎样,如何。造次:匆忙。颠沛:穷困,受挫。)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论语?雍也》)


译:孔子说:“颜回啊,他的内心长久不违背仁德,其他人不过是短时间地达到仁的境界罢了。”


(节选自:陈杰思著《中华十大义理》(中华书局2008年版)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4:05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孔子践行仁道的方式有三:1通过教育自己门下的弟子仁道,让弟子们再去推广仁道;2通过游说诸侯,即亲自去教育诸侯;3通过著书立说来推广仁道 。“仁”是通过“人”实现的,“仁者爱人”是 善良的孔夫子提出了一个恳切的希望, 一个做人的标准。作为一个从政者,要爱什么人呢? 光是自己的家人? 光是自己的上司? ( 其实也不是真爱, 只不过是巴结谄媚罢了) 不! 当官的应该爱的是百姓! 百姓不只是他们服务的对象, 更是他们的衣食父母, 没有百姓的纳税完粮, 这些官员们吃什么? 穿什么? 可吃着百姓, 穿着百姓, 还欺压着百姓, 盘剥着百姓, 这种人, 不要说算不上什么“仁者”, 甚至根本就算不上是个人!践行仁道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

TOP
3#

真正仁义者,心系国家、心系百姓。要想践行仁义就得从全民做起。再者,在践行仁义的过程中,就不得论及贫富。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困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就如上楼所说“仁者爱人”,爱人者人爱之。这样践行才达到真正的目的……

TOP
4#

践行仁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孔子对仁的见地很是明显,只有做到了才能是真正的仁,没有足不出户的仁者。恭、宽、信、敏、惠,放到我们今天这个不断为金钱名利争夺者的社会,卸下了伪善的面具以后,我们真正做到是又只有哪些?我们对上司是谄媚;对地痞流氓是忍气吞声,去我们的邻居却斤斤计较;平日里听说德国人的时间观便注意着与他们的约定却忘记带那个父母的晚饭;勤敏是为了加薪,是在向女友献殷情;惠,不是有托与人就是为了得到更大的合同,获得更多的利益......

怎样做到仁?我们有着先人的指导,我们并不迷茫。可我们有是怎么去实践的?我想起另一句话: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是否真当我们不再对我们的世界要求太多的利益时,我们才能更好地去实践仁!

TOP
5#

有仁的理念还不算真正的仁,真正的仁是要付出实践的。经常口上挂着仁但不付出实践是一种虚仁,践行了仁的理念才是仁。就像肚子饿要吃饭一样,看着饭不吃还是饿,只有吃了才能填饱肚子化解饥饿。对仁的追求也同样如此。
TOP
6#

当人类进入21世纪时,大家面临许多共同的问题。当我们面临“道德滑波、信仰危机、理想破灭”的趋势之时,重新肯定和发扬孔子的思想是有益处的。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诸侯纷争,礼崩乐坏,天下无道,出现严重的道德危机。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极力主张进行道德教育和伦理建设,克己复礼,实现和谐的社会生活。
TOP
7#

仁爱践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仁爱品质:形成内在于己的仁爱品质,这是道德行为的发端之处。第二层次是自爱自重:爱自己是仁的开始,可以推及到爱别人。第三层次是由近及远: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第四层次是万物一体:将仁爱之心推向宇宙万象万物,达到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

TOP
8#

有人帮你,是你的幸运;无人帮你,是公正的命运;没有人该为你做什么,生命是你自己的,你得为自己负责 。那么,要怎么样来为我们的行为负责呢,就是要仁爱践行,用一颗仁爱之心,来面对我们会遇到的一切困难,无论成功与否,我们都不会后悔,过一个无悔人生。
TOP
9#

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他把关注的焦点投向社会,投向现实,时刻关注现实生活中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孔子关于“仁”的学说不是纯粹思辨性的形而上的理论体系,更多的是结合具体行为方式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这不是哲学意义上的实践理性的体现,而是对一般民众人格升华 、人性解放的终极关怀。
TOP
10#

在爱别人以前,一定要先学会爱自己。

爱自己是仁的开始,只有这样才能推及到爱他人。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懂得爱惜,还能够爱谁呢?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永远无法实现自身的价值,又何谈实现其他。

TOP
11#

仁爱的践行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仁爱的品质,我们从小就要培养这种品质,形成内在于己的仁爱品质,这是道德行为的发端之处。  第二个层次是:自重自爱,就是爱自己是仁的开始,可以推及到爱别人。第三个层次是由近及远,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先去爱我们身边的人,然后在爱远处的人。

当今社会,践行仁爱已经是当务之急……

TOP
12#

仁的外用

子曰:“茍?志于仁矣,无恶?也。”当然不会是说只要一立志修养仁德就没有邪恶了,凡事总有一个过程,这种“立竿见影”式的效果事实上是不可能出现的。圣人之言,不外乎是强调罢了,不可作胶柱鼓瑟的理解。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对一个人的好恶一定要有是非标准,既不能只凭个人的私心得失之见,也不能被舆论所左右,人云亦云。
    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孔子提出了“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正确地去喜爱人,才能够正确地去厌恶人”的看法。实际上是要求我们修养以“仁”为核心的内在品格,克服偏私之见,正确对待他人。

TOP
13#

对于仁道的践行,我认为应做到多思考、常检点,从个人和小处出发。因为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一个道德缺失的社会,这是很明显的现实,我们也改变不了。只好“独善其身”在来教化其他……

那么,我们该如何来做呢!

孔子谈到的“君子九思”就是很好的办法,“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看到一个现象时,要想一下,是否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是否真正理解、明白所看见和看到的东西;听到什么的时候,要考虑一下,偏听了没有,轻信了没有;说话处事时,要老想着自己的脸色不要冰冷地板着,任何时候脸色都要温和才是;要到考虑自己的态度是否恭谨,不论贵贱,自己的态度都得恭敬;说话时,要想一下,自己是否在撒谎。是否说了实在话;做事时,要想一下自己是否在敬业、认真;有问题或疑问时,是否马上问人了,以求得正解。人非圣贤,孰能无惑?惑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自己要发脾气时,要想一下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想一下你自己也反感别人发怒;若是可以不劳而获时,要想一下是否取之有道、得之有义,是否自己应该得到。"

还要努力学习,培养自己仁爱之心。我们在学习中认识并把它践行,慢慢地我们才能走进“仁”的门槛。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己度人、推己及人。这是孔子思想里的“忠、恕”思想,我们也要好好践行,如自己所厌恶的,就不要强加于别人;而对自己所希望的,所欲求的,所要达到的某个目标,也要让别人去追求和实现,所欲与之。

并且要培养自己自强不息的精神,坚毅果敢的品质,志向坚定不动摇的。我们现在的一代,心理脆弱、身体薄弱、意志力弱是我们的通病,要在仁的要求下加以克服以至完善。

TOP
14#

当人类进入21世纪时,大家面临许多共同的问题。当我们面临“道德滑波、信仰危机、理想破灭”的趋势之时,重新肯定和发扬孔子的思想是有益处的。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诸侯纷争,礼崩乐坏,天下无道,出现严重的道德危机。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极力主张进行道德教育和伦理建设,克己复礼,实现和谐的社会生活。
TOP
15#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能得民心他就是对人民仁爱,像我们所知道的李世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施行仁政,以一颗仁义之心对待天下百姓从而的天下,从中可知只有践行仁爱,推己及人,才能得到他人的爱戴。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