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345678910» / 3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八、践行仁道 [复制链接]

91#

    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应该诚心诚意去求“仁”,如果这样做了,那么就会得到“仁”。达到“仁”的境界的根源在于自己如何去做,而不是由他人来推动,只有主体自己的主动追求,才有可能达到“仁”的理想境界。表明孔子认为“为仁”是某种自觉的内在情感行为,任何人是无法替代的,只要自己态度端正,就可以实现“仁”的要求。孔子强调在内心的价值观念上首先要明确对“仁” 的态度,孔子这种在内心深处对“仁”的价值追求的思想,被后来的孟子引伸为“四端说”理论。孔子对“仁”的思想的重视,表明“仁”的思想和学说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价值核心。

TOP
92#

孔子所追求的是一种社会秩序,但是这种社会秩序并不是“贵者恒贵,贱者恒贱”,否则他又何必教那么多平民弟子呢?在孔子之前,所谓君子就是指贵族,小人就是指平民,而到了孔子之后开始把道德高尚者称为君子,而道德低下者就算是一国之君也可以被称为小人、独夫的。
TOP
93#

如果将“仁”的哲学应用到商场上面,特别是对于管理者,是一件“仁”在生活中应用的很好的例子。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对下属持有谦恭的态度不仅不会让下属觉得你无能,只会使他们觉得你更加具有人格魅力与务实的领导作风。谦恭是一个管理者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其次是宽容,一个宽容的领导者鼓励员工创新,即使失败也不会受到惩罚;而且员工可以在特定环境下替公司作出决策。这样的领导者所制定的制度肯定会清晰明确,而且这样的公司也相当具有弹性。一个仁爱的领导者会全力为员工的工资与福利考虑,不会吝惜付给关键员工丰厚的薪资,因为这样会增强员工的向心力与归属感,并最终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市场回报,尤其是在企业面临危机的时候帮企业渡过难关。

TOP
94#

富贵贫贱,人生而不能选择,但自身的道德修养却是可以自己决定的。仁爱是大德,一辈子都行仁爱,可以为圣人也!
TOP
95#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 仁的表现是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如以仁为本体  表现在具体的行为上  对父母为孝对兄弟为悌 对朋友为信对国家为忠   对人则有爱心

TOP
96#

践行仁道是很容易的。因为仁是有形的。下面的这则报道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9时25分在该县又发生6.3级余震。初步统计,截至14日13时玉树地震已经有将近300人遇难,伤者达8000人。 壹基金得知灾情后启动紧急预案,在西宁地区成立救援临时指挥中心,与当地政府以及救援机构联络并协调前后方的救援工作。壹基金救援联盟在青海、河南和北京三地的救援分队已整装完毕准备出发计划在15日早上到达玉树。本次派出的大部分救援成员都执行过2008年的汶川地震救援任务,有着丰富的救援经验。同时,壹基金总价值超过200万元人民币的救灾物资已准备就绪,从今天起将会陆续被发往玉树灾区,救灾物资包中含光华基金会筹集的棉衣和棉被、陕西世强集团捐赠的药品及在当地紧急采购的食品和饮用水等。 壹基金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壹家人的行列中来,关注灾区情况,并为受灾的地区和人民提供更多帮助和支持。这样的事有很多,我也为灾区捐过,我相信所有看到这个帖子的人都这么做过。

TOP
97#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在仁至也。”

       仁是礼的补充,说白了就是教人们怎样做人。孔子说:仁者爱人,爱人首先要落实在自己的亲人和自己周围的人身上。例如,对父母的爱,不仅要奉养他们,而且还要始终对他们和颜悦色,让他们真正能感受到儿女的关爱和温暖。

      所以,仁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东西,它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只要我们真心想去追求,任何人都可以得到仁。

TOP
98#

[原创]

仁者爱人 常怀仁心 这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但我们是不是真正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去了?还是仅仅只是嘴上功夫?自古以来,我们提倡知行合一,也就是说我们仅仅了解、知道理论是不够的,因为知与行是一个整体,缺少了其中一部分便不完整了。如果我们总是对“仁”说说而已,那么具体什么样的行为才能称为“仁”,我们哪些行为是不符合“仁”的标准的,我们无法判定,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不经过实践,我们对“仁”的理解永远不会很深刻。所以,不仅要有“仁”的理论,而且要真正地践行仁的行动。
TOP
99#

仁强,暴弱!
仁者,得天下;暴者,失天下。以仁治天下的君主则民之爱之,臣之拥之,外之怕之;无仁心的君主则民之恨之,臣之远之,外之轻之。众观三皇五帝,明清汉魏晋,无不是这个道理。李世民以仁义治天下,创造大唐盛世;武则天体恤百姓,创下贞观之治;秦始皇以暴之天下,终被仁者打败;纣王虐待百姓,终失天下。故治天下者以仁治天下,则国之盛矣。
TOP
100#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仁道,重在于生活中的实践,而非单纯理论。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心中有了仁义悯世思想时,就应该及时实践,播撒仁爱,收获成长。

而仁道的践行,必须以正义为基础,必须采取正确的方式。仁,是心存善念,好于助人,爱惜他人生命,系心家国。所以遇人遇事要先分清是非、善恶,要有正确的是非观;同时,践行仁道需要量力而行,尽己之能、表己之意,而非蚍蜉撼树、鲁莽逞强;而有时为了践行仁道,需要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这样,才能以仁来达到和谐的效果!这也是践行仁道的真正意义所在!

TOP
101#


真正仁义者,心系国家、心系百姓。要想践行仁义就得从全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把仁说的再完美,还不如做一件事。

TOP
102#

只有做到了才能是真正的仁,没有足不出户的仁者。恭、宽、信、敏、惠,放到我们今天这个不断为金钱名利争夺者的社会,卸下了伪善的面具以后,我们真正做到是又只有哪些?我们对上司是谄媚;对地痞流氓是忍气吞声,去我们的邻居却斤斤计较;平日里听说德国人的时间观便注意着与他们的约定却忘记带那个父母的晚饭;勤敏是为了加薪,是在向女友献殷情;惠,不是有托与人就是为了得到更大的合同,获得更多的利益
TOP
103#

仁强,暴弱!
仁者,得天下;暴者,失天下。以仁治天下的君主则民之爱之,臣之拥之,外之怕之;无仁心的君主则民之恨之,臣之远之,外之轻之。众观三皇五帝,明清汉魏晋,无不是这个道理。李世民以仁义治天下,创造大唐盛世;武则天体恤百姓,创下贞观之治;秦始皇以暴之天下,终被仁者打败;纣王虐待百姓,终失天下。故治天下者以仁治天下,则国之盛矣。
TOP
104#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自己的老人小孩的同时也应该爱他人的老人和小孩。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老人和小孩受到他人的爱护。包括你自己,你对他们的爱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大家的爱才能使老人小孩过得更好。因为爱是会传染的,也是会传递的,不要吝啬你的爱,把你的爱传给其他人,像接力赛一样,一直传下去,相信总有一天会爱满人间,其乐融融。
TOP
105#

仁者,仁爱,仁慈;道者,道德,道义。仁道就是一种要求以“仁”治国的治世方针孔子提出的“仁道”就是其参与政治的一套方案一、对待“仁”的态度。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应该诚心诚意去求“仁”,如果这样做了,那么就会得到“仁”。达到“仁”的境界的根源在于自己如何去做,而不是由他人来推动,只有主体自己的主动追求,才有可能达到“仁”的理想境界。表明孔子认为“为仁”是某种自觉的内在情感行为,任何人是无法替代的,只要自己态度端正,就可以实现“仁”的要求。孔子强调在内心的价值观念上首先要明确对“仁” 的态度,孔子这种在内心深处对“仁”的价值追求的思想,被后来的孟子引伸为“四端说”理论。孔子对“仁”的思想的重视,表明“仁”的思想和学说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价值核心。 二、“仁”的价值内涵。从《论语》中孔子论“仁”来看,其价值内涵主要指“仁”的情感性、自得性而言。孔子的思想是一门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学问,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孔子所提倡的是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达到理想人格的问题, “仁”精神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已立立人,已达达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从理论源头上考察,孔子的“爱人”观点来自周初的“保民”、“敬民”思想。“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孔子“仁”的价值内涵中,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内容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这一切都奠定了孔子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思想家的地位。不仅如此,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孔子所提出的一系列思想仍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永恒价值。 三、“仁”的表现方式。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即“泛爱众而亲仁。”这首先是自我认知上的一种升华,是自我精神状况的内在反映。“仁”作为价值主体内在精神状态的反映,是实现理想人格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只有内心以“仁”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仁”的境界来考察自己的思想,是达到真善美崇高境界的前提条件。孔子“仁”的表现方式还体现在时时处处以人为主,以人为研究和关注的对象,一切围绕“人”的思想行为的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