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678910111213» / 3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八、践行仁道 [复制链接]

136#

在这里,我的最大感触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仁道,这是人行万里路的标准和尺度,丢了它可是很难找回自我的啊。
TOP
137#

践行仁义

孔子的这句话和“富贵不能移,贫贱不能淫”有一些相似之处,都是说即使身处逆境,处于不利的境地,也不能违背自己的原则,做一些违反道德的事情。流传已久道理,应该让我们都看看,找工作的人,迷茫得人,站在悬崖边的,站在上层找不到自己的人。

TOP
138#

只有以仁爱之心对待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爱戴,不管是家人,朋友,甚至是陌生人,一个微笑,一生"你好",一句"谢谢",都会使身边的气氛变得温馨,充满仁爱.真心相对,才能换回真心朋友

TOP
139#

真正的仁者,除了关注统治阶级的动向!更多的是在意天下贫苦百姓的生活。不但要在有仁者的思想,最主要的是要付诸于行动!乐于施仁者才是真正的仁者,我们虽然只是社会的一小部分!做不了什么大事,但可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点滴做到仁···

TOP
140#

大家都喜欢讨论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最核心的核心是什么?当然是!仁是内心欣喜的爱别人。为别人的幸福而高兴,为别的的幸福而高兴。

真正的爱是伟大的,然而,是更高的理念,无论其外延和内涵都更为广博。爱,意味着喜欢,是对自己喜欢的亊物的态度。而仁,是对一切亊物应持的态度。

比如:对敌人,我们会善待对方,这是,不是,我不可能去爱他们的。对丑恶而有毒的动物,我怎么也不会爱,可是,我会容忍它的存在,不让它灭绝,这也是仁人之心

人与人,人与万物,第一要义就是,真正的仁,是不会变的,而爱,常常会改变。时过境迁,各种因素都可能改变。

仁就是先付出艰难的劳动,然后才获取,这就可以称为仁了。


TOP
141#

儒家仁学主张仁道主义,儒家仁学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核心。仁是伦理等级制的礼的感情化表达与导引。仁从人二,以二人(多人、血缘、关系)定义个体的人,人(只能具体体现为个人)的意义旁移于他人,个体的意义消解于群体,人的主体性不见了。中国传统文化是群体本位而非个体本位,它的准确命名应是以儒学为基础的仁道思想或仁道主义,而不是以自由平等为核心、以个人或个体为本位的人道主义。
TOP
142#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0文秘

姓名:李波

学号:10311020

时间:2011年3月13日

电话:13648877255


卷一

一、仁

                                                                                                             践行仁道

孔子从宏观和整体上来描述其一生: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执耳,七十顺耳.这是人一生中,时间的道和思想的道最好的一种结合方式,所以孔子为大“仁者”。

孔子说:“所谓仁,就是爱别人。” “仁,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就是说话迟钝——做起来难,说起来能不迟钝吗?”“仁,就是开始艰难,後来获益。”“刚直,坚毅,朴实,谨慎,离仁就不远了。”

仁不是单独存在,而是存在社会关系中,“仁”有体有用,体用结合,体是本体,本质,“用”现象和功能,“仁”首先是一种修养的功夫和境界,行动中,就是恭,宽,信,敏,德五种德行律己

对待“仁”的态度。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应该诚心诚意去求“仁”,如果这样做了,那么就会得到“仁”。达到“仁”的境界的根源在于自己如何去做,而不是由他人来推动,只有主体自己的主动追求,才有可能达到“仁”的理想境界。表明孔子认为“为仁”是某种自觉的内在情感行为,任何人是无法替代的,只要自己态度端正,就可以实现“仁”的要求。孔子强调在内心的价值观念上首先要明确对“仁” 的态度,孔子这种在内心深处对“仁”的价值追求的思想,被后来的孟子引伸为“四端说”理论。孔子对“仁”的思想的重视,表明“仁”的思想和学说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价值核心。

“仁”的实现方式。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即“泛爱众而亲仁。”这首先是自我认知上的一种升华,是自我精神状况的内在反映。“仁”作为价值主体内在精神状态的反映,是实现理想人格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只有内心以“仁”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仁”的境界来考察自己的思想,是达到真善美崇高境界的前提条件。孔子“仁”的表现方式还体现在时时处处以人为主,以人为研究和关注的对象,一切围绕“人”的思想行为的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在孔子看来,一个本质上有问题、思想上有邪念的人是不可能达到“仁”的境界的。

TOP
143#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0文秘

姓名:李波

学号:10311020

时间:2011年3月13日

电话:13648877255

卷一:仁

八、       践行仁道

孔子从宏观和整体上来描述其一生: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执耳,七十顺耳.这是人一生中,时间的道和思想的道最好的一种结合方式,所以孔子为大“仁者”。

孔子说:“所谓仁,就是爱别人。” “仁,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就是说话迟钝——做起来难,说起来能不迟钝吗?”“仁,就是开始艰难,後来获益。”“刚直,坚毅,朴实,谨慎,离仁就不远了。”

仁不是单独存在,而是存在社会关系中,“仁”有体有用,体用结合,体是本体,本质,“用”现象和功能,“仁”首先是一种修养的功夫和境界,行动中,就是恭,宽,信,敏,德五种德行律己

对待“仁”的态度。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应该诚心诚意去求“仁”,如果这样做了,那么就会得到“仁”。达到“仁”的境界的根源在于自己如何去做,而不是由他人来推动,只有主体自己的主动追求,才有可能达到“仁”的理想境界。表明孔子认为“为仁”是某种自觉的内在情感行为,任何人是无法替代的,只要自己态度端正,就可以实现“仁”的要求。孔子强调在内心的价值观念上首先要明确对“仁” 的态度,孔子这种在内心深处对“仁”的价值追求的思想,被后来的孟子引伸为“四端说”理论。孔子对“仁”的思想的重视,表明“仁”的思想和学说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价值核心。

“仁”的实现方式。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即“泛爱众而亲仁。”这首先是自我认知上的一种升华,是自我精神状况的内在反映。“仁”作为价值主体内在精神状态的反映,是实现理想人格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只有内心以“仁”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仁”的境界来考察自己的思想,是达到真善美崇高境界的前提条件。孔子“仁”的表现方式还体现在时时处处以人为主,以人为研究和关注的对象,一切围绕“人”的思想行为的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在孔子看来,一个本质上有问题、思想上有邪念的人是不可能达到“仁”的境界的。

TOP
144#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0文秘

姓名:王玉舒

学号:10311037

时间:2011年3月19号

电话:18788420740

卷一

一、仁

                   践行仁道

     富有和尊贵是人们所希求的,在你追求富有和尊贵的过程,必须得遵守“仁道”。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正是说明了这个道理,以“仁道”为前提,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仁德,因为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去处理事情,这样内心才会得到安稳,“仁道”不是一蹴而成的,要从小事做起,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做事之前得先学会做人,所以不论你处于什么样的地位,都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去办事,这样做人才会成功,我们得遵循“仁道”以至永远。

TOP
145#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0文秘

姓名:王玉舒

学号:10311037

时间:2011年3月19号

电话:18788420740

卷一

一、仁

                   践行仁道

     富有和尊贵是人们所希求的,在你追求富有和尊贵的过程,必须得遵守“仁道”。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正是说明了这个道理,以“仁道”为前提,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仁德,因为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去处理事情,这样内心才会得到安稳,“仁道”不是一蹴而成的,要从小事做起,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做事之前得先学会做人,所以不论你处于什么样的地位,都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去办事,这样做人才会成功,我们得遵循“仁道”以至永远。

TOP
146#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0文秘

姓名:王玉舒

学号:10311037

时间:2011年3月19号

电话:18788420740

卷一

一、仁

践行仁道

富有和尊贵是人们所希求的,在你追求富有和尊贵的过程,必须得遵守“仁道”。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正是说明了这个道理,以“仁道”为前提,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仁德,因为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去处理事情,这样内心才会得到安稳,“仁道”不是一蹴而成的,要从小事做起,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做事之前得先学会做人,所以不论你处于什么样的地位,都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去办事,这样做人才会成功,我们得遵循“仁道”以至永远。

TOP
147#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0文秘

姓名/FONT>黄杰

学号:10311036

时间:2011317

电话:15096669415

,我认为就是要与人为本,一切从关怀人、爱护人、发展人的目标出发,使这个国家民族达到和谐的最佳状态,《礼记》说,上下相亲谓之仁,能够做到上下相亲,这个社会一定是很和谐的了。仁的思想,还体现在众生平等的状态,孔子的教育观是有教无类,社会平等才能体现爱心,如果对待别人,不是出于一种平等的理念,那么善良将成为怜悯,它就不是对人的一种终极关怀了。

TOP
148#

有句台词说得好啊 “以德服人” 可是这已经变成了空口大话。在这个利欲熏心的年代,只有唤起人们心底最纯真的爱才能以德服人。相信最传统的思想可以做到。

[em07]
TOP
149#

[em01]
TOP
150#

学院/FONT>云南科技信息学院

系别:文史

班级:10文秘

姓名:吴娅君

学号:10311007

时间:2011321

电话:18608762921

卷一、仁

八·践行仁道

儒家仁道精神中的超越意识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时有着强烈的担当意识,亦即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这是任何社会所不可缺少的。在儒家那里,个人命运是和群体命运、社会命运紧密连在一起的,人要爱自己就必须爱他人、爱社会。儒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倡一个人既要铸造自己的理想人格,也要培养他人的道德情操,优化社会的风俗习气。

儒家的仁道精神将宇宙看作一个整体,平视其中的一切存在,主张人不仅要爱自己、爱人类,也要爱天地、爱自然,因为它们与人类一样也是宇宙间的存在,并且与人类是血肉相联的;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国家、民族负责,也要对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负责。如今全球性的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已到了令人忧心的地步,若再不改变观念,增强环保意识,减少污染和破坏,则终将受到大自然的严惩。因此,大力宣扬儒家的万物一体、赞天地之化育等观念,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迫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