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930313233343536» / 3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八、践行仁道 [复制链接]

481#

孔子说:“富和贵是人们所需要的,不通过正当的途径,即便有了富贵,也不能安处;贫和贱是人们所嫌弃的,不通过正当的途径,即便处于贫贱之中,也不自我嫌弃。”在这句话里,有孔子为人处世的态度和准则,那就是利益的追求必须要有一个正当的途径和方式,不能够以破坏社会准则及规范的行为来获得利益。就像现代的赚钱养家不容易但也不能够去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TOP
482#

1、心中没有仁德的人,是因为私欲心太重。穷困时为谋取名利,容易孤注一掷,不择手段,不惜损人利己;富贵时不能自律,容易得意忘形,骄奢淫逸,最终挥霍无度。
2、仁德厚重的人,以仁义礼智信为本,不求名利,只为心安。不为穷困忧心悲戚,也不为身居富贵而骄奢凌人,有着平和德心态和情操。智慧的人懂得“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知道仁德的长远价值,所以更加努力积善行德。
3、对照自省。我们步履不停,追名逐利,有圆满有遗憾,难以心安。也许我们未必能做好仁德之人,但至少做一个智者,向着仁善的方向走,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变得坦然。
TOP
483#

真正仁义的人,是时刻心系他人,为他人着想。简单地说,在你面前的地上有一块香蕉皮,你是捡还是不捡,正因为仁德正义的存在,你考虑到香蕉皮会导致后面的人摔倒,于是你才会捡起来扔进垃圾桶。倘若没有仁德之心,也许这香蕉皮会祸害许多人。仁德对于我们个人来说,一个人的修养和内涵给人留下的印象,同样也能给人机会。而对整个社会来说,仁德可以保持社会一定的秩序性也让整个社会充满着爱,因为仁德的存在,大街上才不会有那么多垃圾;公交车上的让座,让有需要的人得到帮助;看见有残疾的人,伸出援助之手,都让世界充满了爱。
TOP
484#

孔子践行仁道的方式有以下三点:1、通过教育自己门下的弟子仁道,让弟子们再去推广仁道;2通过游说诸侯;3通过著书立说来推广仁道 。我们或许做不到像孔子一样去推广仁道,但我们可以督促自身,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同时通过正当的途径寻求富贵,不可为了自身利益破坏社会秩序、危害人民安全。
TOP
485#

我认为,人生对于道、德、仁、艺这四种文化思想上修养的要点都需要了解。这四个重点的前一半“志于道,据于德”包括了精神思想,加上“依于仁,游于艺”作为生活处世的准绳,是他全部的原则,同时告诉每个人,具备这些要点,才叫学问。如无高远思想就未免太俗气,太现实的人生只会令自己厌烦。没有相当的德行为根据,人生是无根的,最终也不能成熟。如果没有仁的内在修养,在心理上就没有安顿的地方。没有“游于艺”,知识学问不渊博,人生就枯燥了。所以这四点统统要,后人对这四个重点都有所偏重,其实从孔子思想来讲,要从这四点均衡发展。
TOP
486#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和贵是人们所需要的,不通过正当的途径,即便有了富贵,也不能安处;贫和贱是人们所嫌弃的,不通过正当途径,即便处于贫贱之中,也不自我嫌弃。君子离开了仁,怎么成就名声呢?君子任何时候都不违背仁,匆忙急迫中必定如此,颠沛流离时也必定如此。”
富贵也是要通过正当途径去获得的,在《狂飙》中的高启强就是一个例子,本来他也是一个普通的卖鱼先生,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下逐渐违背了自己的初心,为了金钱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但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金钱终究是无法心安理得的去使用的,也不可能一直让他逍遥法外。可以不富贵,但是做人一定要脚踏实地,才能安处,任何时候,都不能抛弃仁义。
TOP
487#

人生对于道、德、仁、艺这四种文化思想上修养的要点都要懂。这四个重点的前一半“志于道,据于德”包括了精神思想,加上“依于仁,游于艺”作为生活处世的准绳,是他全部的原则,同时告诉每个人,具备这些要点,才叫学问。如无高远思想就未免太俗气,太现实的人生只有令自己厌烦。没有相当的德行为根据,人生是无根的,最后不能成熟。如果没有仁的内在修养,在心理上就没得安顿的地方。没有“游于艺”,知识学问不渊博,人生就枯燥了。所以这四点统统要,后人对这四个重点都有所偏重,均衡发展。
TOP
488#

孟子认为,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他具有四种基本的道德能力:一是恻隐之心;二是羞恶之心;三是辞让之心;四是是非之心。这四种道德能力,构成了人的道德品格和道德人格。孔子也把仁的基本内容归结为四个方面:一是“仁者,人也”,即爱人,即同情、体贴、关爱他人。二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三是“虽千万人吾往矣”,即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四是“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即爱好自然,热爱生活。这四方面的内容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上述四个方面的内容,就能成为一个善良、诚实、有正义感的人。
TOP
489#

在《论语》中,孔子反复强调“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也就是说,君子应该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去指责他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为仁由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基础。一个人想要有所作为,就必须要注重自己的修养。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意思就是一个人要想治理好国家和社会,必须先修身养德;同样,一个人想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存也”。就是说,一个人想要有所作为、成就事业,必须从自身做起。只有自身修养达到一定的境界,才能“成其道”。
TOP
490#

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这个时代给了我们所有人平等的机会,让我们有了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理想的舞台。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因此,我们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这句话,在努力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优秀的中国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做一个有“仁”之心的人,以仁爱之心待人,在为人处世中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TOP
491#

从哲学的角度看,“仁”是人的存在方式和价值实现的最高境界。儒家认为,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追求“仁”,否则,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人。“仁”是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崇高的价值。“仁者爱人”就是一种爱别人的精神境界。在儒家看来,只有拥有仁爱之心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儒家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和道德理想。仁是道德理想与道德现实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当一个人拥有了仁爱之心,他就会以仁爱之心来处理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自身人格完善、社会和谐稳定的目的。总之,仁既是人之为人的道德本性和根本原则,又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仁既是道德原则,又是道德修养的目标。
TOP
492#

孟子认为,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他具有四种基本的道德能力:一是恻隐之心;二是羞恶之心;三是辞让之心;四是是非之心。这四种道德能力,构成了人的道德品格和道德人格。孔子也把仁的基本内容归结为四个方面:一是“仁者,人也”,即爱人,即同情、体贴、关爱他人。二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三是“虽千万人吾往矣”,即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四是“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即爱好自然,热爱生活。这四方面的内容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上述四个方面的内容,就能成为一个善良、诚实、有正义感的人。
TOP
493#

在《论语》中,孔子反复强调“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也就是说,君子应该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去指责他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为仁由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基础。一个人想要有所作为,就必须要注重自己的修养。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意思就是一个人要想治理好国家和社会,必须先修身养德;同样,一个人想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存也”。就是说,一个人想要有所作为、成就事业,必须从自身做起。只有自身修养达到一定的境界,才能“成其道”。
TOP
494#

人与自然的发展需要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就是人类发展时体现的仁爱。过去人类为了发展而对自然进行破坏,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恶化,这与孔子的“爱物”原则相违背,今天我国制定生态环保法律的文化资源,启发了我们要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节约资源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国现在所推行的绿色发展观也受到了国际的认可和重视,相反,对于某些违反国际公约、不顾各国反对依然向海中排放污水的国家则受到了来自各个国家的谴责。
TOP
495#

践行仁道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个人层面,践行仁道可以培养人们的善良品质和道德观念。通过关注他人的需求、尊重他人的尊严和提供帮助,个人可以建立起与他人的良好关系,并获得更多的信任和支持。此外,践行仁道还可以增强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和满足感,使人更加快乐和满足。 在社会层面上,践行仁道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共荣。当人们将仁爱、善良和公正作为行为准则时,社会将变得更加公平和包容。人们将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的需求,并努力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利益。践行仁道可以减少社会冲突和紧张,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