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223242526272829» / 3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八、践行仁道 [复制链接]

376#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仁是六艺的指导思想,就像哲学上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一样,所以更应该确立仁的思想,注重仁的建设。
TOP
377#

践行仁道
  对于统治者的“仁”的要求是“恭、宽、信、敏、惠”,所谓“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其中“恭、信、敏”是说要保持统治者的权威和威严;“宽、惠”是说要正确对待人民,缓和阶级矛盾。
孔子宣扬“仁”的自觉性:“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这是为了把“礼”这种外在的道德约束,通过“仁”的教化,完全变成一种内在的自觉的道德行为要求。
TOP
378#

践行仁道
  孟子的“仁政”学说就是对仁道的践行。孟子的“仁政”学说是针对当时地主阶级激进派的改革提出的,他主张用井田制的形式推进封建制度,这种新型井田制,就是国家把土地分封给官僚地主,再由地主租借给农民耕种,“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这样一方面限制了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一方面把人民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使他们“死徙无出乡”。孟子把这种“制人之产”的“仁政”描绘成最理想的社会制度:“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TOP
379#

仁爱践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仁爱品质:形成内在于己的仁爱品质,这是道德行为的发端之处。第二层次是自爱自重:爱自己是仁的开始,可以推及到爱别人。第三层次是由近及远: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第四层次是万物一体:将仁爱之心推向宇宙万象万物,达到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
TOP
380#

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他把关注的焦点投向社会,投向现实,时刻关注现实生活中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孔子关于“仁”的学说不是纯粹思辨性的形而上的理论体系,更多的是结合具体行为方式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这不是哲学意义上的实践理性的体现,而是对一般民众人格升华 、人性解放的终极关怀。
TOP
381#

在这里,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陈">陈ersonName>先生主要通过翻译孔子一些关于“仁”的语录来告诉我们仁道的饯行以及其重要性和意义,通过这些语句,我想,我们大家都会对这个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与仁政学说及重视人权,满足人的基本物质生活需求的理论相联系,从政治治理的实践和人的生存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儒家重视民生,主张满足人们求生存的基本物质欲求,并倡富民思想,强调先富后教,使民从善,然后政权得以稳固。孟子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乃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明">明ersonName>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儒家认为,民生是治国之本,民以食为天,衣食足,有恒产才有恒心,满足了百姓的衣食需求,国家才能稳固而得到治理。孔子的最高境界是仁,但这不是个人处世的匹夫之仁或小恩小惠妇人之仁,而是治理有方为民 造福的大仁大义;“克己复礼,仁在其中”,好象仁这个境界很容易达到,但孔子说的不是一 人个人的仁,而是有权势在手的统治者的仁,要这些人克服自己的私心欲望,遵守秩序,有步骤 地管理国家,这决不容易,自古极少数大权在手的人能做到;连孔子自己也不好意思说能做到, 只敢说自己好学,常自我反省,希望能接近仁。
TOP
382#

当人类进入21世纪时,大家面临许多共同的问题。当我们面临“道德滑波、信仰危机、理想破灭”的趋势之时,重新肯定和发扬孔子的思想是有益处的。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诸侯纷争,礼崩乐坏,天下无道,出现严重的道德危机。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极力主张进行道德教育和伦理建设,克己复礼,实现和谐的社会生活。
TOP
383#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孔子谈到的“君子九思”就是很好的办法,“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看到一个现象时,要想一下,是否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是否真正理解、明白所看见和看到的东西;听到什么的时候,要考虑一下,偏听了没有,轻信了没有;说话处事时,要老想着自己的脸色不要冰冷地板着,任何时候脸色都要温和才是;要到考虑自己的态度是否恭谨,不论贵贱,自己的态度都得恭敬;说话时,要想一下,自己是否在撒谎。是否说了实在话;做事时,要想一下自己是否在敬业、认真;有问题或疑问时,是否马上问人了,以求得正解。人非圣贤,孰能无惑?惑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自己要发脾气时,要想一下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想一下你自己也反感别人发怒;若是可以不劳而获时,要想一下是否取之有道、得之有义,是否自己应该得到。"
还要努力学习,培养自己仁爱之心。我们在学习中认识并把它践行,慢慢地我们才能走进“仁”的门槛。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己度人、推己及人。这是孔子思想里的“忠、恕”思想,我们也要好好践行,如自己所厌恶的,就不要强加于别人;而对自己所希望的,所欲求的,所要达到的某个目标,也要让别人去追求和实现,所欲与之。
并且要培养自己自强不息的精神,坚毅果敢的品质,志向坚定不动摇的。我们现在的一代,心理脆弱、身体薄弱、意志力弱是我们的通病,要在仁的要求下加以克服以至完善。
TOP
384#

当人类进入21世纪时,大家面临许多共同的问题。当我们面临“道德滑波、信仰危机、理想破灭”的趋势之时,重新肯定和发扬孔子的思想是有益处的。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诸侯纷争,礼崩乐坏,天下无道,出现严重的道德危机。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极力主张进行道德教育和伦理建设,克己复礼,实现和谐的社会生活。
TOP
385#


我们传统的“经”,是民族文化中精华,是我们的先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断代和失传只能让我们成为民族的罪人、历史的罪人。我们的教科书常常拿历代的英雄人物教育我们的孩子,却从不问英雄当年读了什么样的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活水源头来”,而源头水之清甚于渠水,更甚于自来水。为什么我们弃源头水之甘甜而奔向渠水和自来水
TOP
386#


我们传统的“经”,是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是我们的先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断代和失传只能让我们成为民族的罪人、历史的罪人。教科书常常拿历代的英雄人物教育我们的孩子,却从不问英雄当年读了什么样的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活水源头来”,而源头水之清甚于渠水,更甚于自来水。为什么我们弃源头水之甘甜而奔向渠水和自来水
TOP
387#

仁爱践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仁爱品质:形成内在于己的仁爱品质,这是道德行为的发端之处。第二层次是自爱自重:爱自己是仁的开始,可以推及到爱别人。第三层次是由近及远: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第四层次是万物一体:将仁爱之心推向宇宙万象万物,达到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
TOP
388#

富贵是人们都想要追求的,但是对于财富的追求,一定要遵从合理的途径,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人可以去追求财富,但是应当是合理的途径,如果是不合理的财富,是绝对不能够要的,即使是身处穷困之中,也要恪守自己的道德。仁是每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在任何时候都要恪守仁,不管是富贵,还是穷困之中。现在的社会之中,很多人为了利益就不讲仁义,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彼此之间都不信任对方。所以在当代,重提“仁“这一概念,对于反省当今社会中的诚信缺失的问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如果每个人都能够修身养性,恪守仁,那么我想会对社会有积极的影响,从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TOP
389#

中庸开篇就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一句说明原始儒家提倡顺应发展人性,并可通过学习而至。这与宋明出现的提倡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正好相反。宋明理学主张节欲或许是受佛教影响。但我认为自孟子提出外在于人的“浩然之气”就已经开启了于“率性”不同的道路。
TOP
390#

对于仁道的践行,是我们很多人所需要的。一个人要成为仁者,首先要爱自己;但现在社会上,很多人不珍爱自己,吸食毒品,沉迷于吸烟,酗酒等等,一个对自己都不珍爱的人,如何能成为一个仁人。在做到了自爱之后,我们推己及人,将仁爱弘扬出去,使社会成为一个仁爱的社会。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