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920212223242526» / 3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八、践行仁道 [复制链接]

331#

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孔子提出过仁者爱人,而道者即道德,道义。
践行“仁道”我想这应该就是用“仁”来实现自我的价值观。孔子的仁政曾被多个国君作为治国的根本,这是仁道的践行,在我看来这是统治者的一种博爱,对自己的子民宽容有度。而作为现在的我们应该如何践行仁道呢?首先我们应该有一套自己的道德准则,一个我们做人的底线,然后要有一颗仁爱宽容之心,宽容别人,要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去看待问题,不要过分盲目。最后“礼”,儒家一直主张克己复礼,践行仁道更离不开礼,事君以礼,事亲以礼,以礼待人,这样才能确保我们的仁道不会发生偏离。
TOP
332#

孔子大概是最接近圣人的人了吧?一开始听说他周游列国的时候,并不觉得有什么值得称颂的地方。但是随着见识的增长,对事情接触的增加,才明白坚持做一件遥不可及的事的困难之处。事实上,仁道难道不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吗?《孔丛子·记问》:“仁道在迩,求之若远。”重要的是是否有这个志向。而要践行仁道,必须靠我们做起。只要我们坚持,总会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积少成多,生活中的仁与爱一定会更多,更多,更更多。
TOP
333#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何为真正的仁者?真正的仁者无论是身处何种境地之中也不会动摇仁德的信念,他不会因为追求富贵而放弃仁,他不会因为贫贱而动摇仁者之心。哪怕在颠沛流离中也不忘弘扬仁道,当我们真正以一颗仁者之心对待万事万物之时,我们会更加从容坦荡。因为心中的大道—仁大于一切。
TOP
334#

不要把践行仁道看得很遥远,认为这是伟人的事业。其实我们平凡的人也可以在平淡的生活里践行仁道。譬如在公交车上让座,给深陷低谷的人一个鼓励的眼神等等。如果每个人都有这种意识,社会将会更加温暖。
TOP
335#

行胜于言,无论我们对仁理解的多么深刻,如果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话,在人们的眼中终将是极其肤浅的事情!我们要做的不是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及时我们知道了什么是仁,仁的对象是什么?那只是一个最基本的层次,我们要做的是在生活中实现仁,实践仁。为此,我们应该遵循最基本的道德规则,我认为这是实现仁的最基本的要求,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保证人身的自由,真正的去无拘无束地实践仁。其次,我们还要注意正确地对待贫贱与富贵,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想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得起自己的内心。当然,最重要的便是要学会坚持,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有长久的坚持下去,我们才会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以仁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做一位合格的仁者。
TOP
336#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正如孔子所说的富贵是我们每个人所需要的,但是我们要通过正常的途径获得,通过不法的道路得来的钱财,即使是富裕了,也是不得安心的,虽然贫穷是我们所不喜欢的,只要为心无愧,也是不会自我嫌弃的,人如果是离开了任,便不会成就自己的名声。作为一个人在任何境况下都不能离开任,都不可以违背德性。现实社会中,多少人为了权和钱,而丧失了一个人应该的本质,丧失了人应有的最起码的德性。各种尔虞我诈、虚情假意、谄媚献殷,短期的利益得到了满足,而却被动的活到了其他人的世界中,始终走不出来认识真正的自己。正如孔子说的那样即使是富裕了,也并不安心。“仁”是需要我们去践行的,心中存仁,行动践仁。我们抱有这种念想,我们并不会迷茫。当所有人都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那么社会也将无比和谐。
TOP
337#

1.仁之克己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载”
朱熹注: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焉仁者,所以全其心之德也,盖心之全德,莫非天理也。
这就是说,仁是本心完备的德,克己就是,要禁得起个人自身的欲望。礼,是天理的礼仪规范,所以仁是一自发的,由内到外的思想行为。一方面强调,要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仪规范“为仁由己”,而并不是听任他律的制约或为他驱使。这说明了仁的自觉性,自发性。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自觉的遵循礼。合于礼,实行礼的过程是人性化的过程,是仁在特殊社会条件下的外在表现,所以“仁”就要修己,达到实践仁的自觉的道德主体。肯定克己复礼,主张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即以礼修身。
TOP
338#

富和贵是人们所需要的,不通过正当的途径,即便有了富贵,也不能安处;贫和贱是人们所嫌弃的,不通过正当途径,即便处于贫贱之中,也不自我嫌弃。  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要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所收获的财富都值得被尊重,而通过非正当的手段获得的富贵都应该被斥责!
TOP
339#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我想孔子讲仁也还是重视仁道的践行的,只是历史所流传下来的孔子的“仁”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感悟的思想性的东西,而具体实践方面的东西还是要交由后人结合时代来完善,而不同身份的人可能面临的情况是不一样的。而仁道,可以是人们的最终追求,因而对六艺的学习,名利的获得都可以算是追求仁道路上的附属品。如果是要追求富贵摆脱贫贱的话,仁道则化为一种道德规范是人们所遵守的。而仁道应该是我们时时刻刻都要做到的,不能只做到一时,如同孔子所讲的颜回一样,我们是可以过上一种求仁得仁的生活的,只要我们坚持去做。
TOP
340#

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说:“百行万善总于五常,五常又总于仁。”孟子在孔子仁说的基础上,提出著名的仁政说,主张“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TOP
341#

践行仁道不能只凭一时兴起,要持之以恒,就像君子一样,“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哪怕身处贫穷、疾病、逆境,都要心存仁爱,践行仁道,将践行仁道作为一种习惯,只有这样,才算真正做到了仁。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和不仁之人无异,只能算五十步笑百步。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像颜回一样,长久地实行仁德,践行仁道。只有这样,中国才算是真正的礼仪之邦。
TOP
342#

要想践行仁道,应该从身边小事做起,如关爱老人,怜爱幼小,但却不应该溺爱幼小,当今熊孩子现象层出不穷,我们不应该仅仅以他们还小为借口来掩盖他们不合理行为下的道德教育缺失。我们应该践行仁道,从小事,从小时做起,只有这样,才能使仁义之道得以传承,得以发展。滴水穿石,磨杵成针,任何细微的力量,只要给它足够的时间,都可以造成巨大的影响,践行仁道也是这样,我们应该通过自身践行仁道的方式来感染身边的人,哪怕再小,只要做了,就有意义。
TOP
343#

“躬行实践”。道德修养的关键是身体力行,即孔子所说的“躬行”。书本上的学问是比较容易学到的,但要按照道德的要求去做,那就不容易了。因此,孔子很强调学了就要做,说了就要行,十分重视“言行一致”。他主张:“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这是说你要先实行了,再说出来;做得到的就说,做不到的就不要说。这才是真正的“君子”,否则就是“伪君子”。孔子对“伪君子”深恶痛绝,是因为“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他主张“听其言而观其行”(《公治长》),以是否身体力行来作为检验道德修养的试金石。
TOP
344#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所谓君子是孔子个人认为践行仁道的人,
君子顺天道,行仁义,心底无私,所谓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小人是相对君子而言的,小人心中物欲难平,患得患失,自然心中经常忧虑。远虑之人,必为君子。未有远虑,只为眼前得失悲喜,自是小人所为,怎么会没有近忧呢?
孔子践行仁道的方式有三:
1通过教育自己门下的弟子仁道,让弟子们再去推广仁道
2通过游说诸侯,即亲自去教育诸侯
3通过著书立说来推广仁道
TOP
345#

  “仁爱”是孔子所树立的最高的人生道德理想。在《论语》中有一百多次提到“仁”,虽然具体语境的差异各不相同,但所指都是一种道德的修养境界,是一切德行的总和,孔子提出“仁爱”,是对人的情感、情操、修养的重视。“巧言令色,鲜矣仁”!那些胁肩谄笑,趋炎附势,出于利欲诱惑而屈己的人的行为不是“仁”。何谓“仁”?“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仁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孔子认为恭敬就不会招致欺侮,宽容就能得到多数人的拥护,守信就会得到人们的信任,机敏就会取得成就,而慈善就容易调遣别人。这就是孔子认为的“仁”的五者能行天下的理由。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