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122232425262728» / 3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八、践行仁道 [复制链接]

361#

首先,“仁”表现为一种孝悌之心。中国伦理道德的核心源自于血缘亲情,对仁的践行当从对父母长辈之“孝”和对兄弟手足之“悌”入手,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全面展开和扩充。如果丧失了“孝悌”这一源头活水,所谓的伦理道德都成了空中楼阁。
其次,“仁”表现为一种扩充之心。虽然“孝悌”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源头,但是传统的道德教育并不仅仅局限于此,而是将这种对父母兄弟的爱扩充出去,推致天下万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便是对这一扩充的真切描述。
再次,“仁”表现为一种自省之心。自省是指内心的自我反察和思虑,源自人对道德的追求和向往,并以此追求目标为参照来反观自身之不足,日思日进,日进有功。
TOP
362#

仁是儒家提倡的处世准则,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义。俗话说,不义之财,君子不会取,那么不仁之事,君子也不会去做,因为这样会害天理,内心愧疚,得来的利益享受得也不会安心。坚守仁德,尽管贫穷,一无所有,但他他有高尚令人敬畏的灵魂,在宇宙中大放光彩。舜的父亲,弟弟几次想置他于死地,可舜仍以诚相待,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原因吧,所以百官百姓都去拜在田间耕作的舜。践行仁道,是一刻也不能停止的,即使颠沛流离,即使深陷困苦,这大概也是颜回之所以是颜回的原因吧。
TOP
363#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良知良能”是孟子著名的说法,值得我们认真探讨。他说:“人不经学习就能做的,那是良能;不用思考就知道的,那是良知。年幼的孩童,没有不知道要爱慕父 母的;长大以后,没有不知道要敬重兄长的。爱慕父母,属于仁德;敬重兄长,属于义行。这没有别的原因,因为这两种品德是天下通行的。”
TOP
364#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这正如麦克白夫妇一样,本来他们都是仁义之人,而罪恶的欲望,让他们通过毒死仁义的国王获得王位,最后两人众叛亲离,郁郁而终。
TOP
365#

仁是以仁爱为核心,以良知和本性为根基的,正如孔子所言“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的第一层面首先要爱自己,要做到自尊自爱,“人必其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在任何时候都应该珍爱自己的身体、生命,不轻贱,不自卑;其次是爱自己的亲人,爱护关心他人,最后才是如程颢所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爱天地万物也是仁爱的最高境界了,这也达到了庄子的“齐物”的融为一体的思想了。我们平常人要达到最高境界不容易,但是“亲亲而仁民”“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等还是可以付之于行动的 。自尊自爱,爱护他人,关心他人,仁——是一生值得学习的优秀品质!
TOP
366#

不“ 仁”体现在人们不正当地获得利益,在这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违反社会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因此培养正确的义利观,规范自己的道德准则是非常必要的。
TOP
367#

        “仁”是古代中国人的伦理观念,因为儒家的发展而成为中国古代重要的道德标准、人格境界及哲学概念。“仁”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仁的产生是社会关系大变动在伦理思想上的表现,是对子与父、君与臣以及国与国关系的伦理总结,因而具有很丰富的内容。
TOP
368#

“人者,仁也”,在孔子看来,“仁”是人最高的精神追求,是做人的最高道德标准“仁”是孔子思想也是其法律思想的核心。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要做到仁,需要个体自觉的道德修养。
TOP
369#

仁爱践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仁爱品质:形成内在于己的仁爱品质,这是道德行为的发端之处。第二层次是自爱自重:爱自己是仁的开始,可以推及到爱别人。第三层次是由近及远: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第四层次是万物一体:将仁爱之心推向宇宙万象万物,达到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
TOP
370#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这教育我们,要立志于大道,遵从道德准则,依从于仁道,游身于六艺之中。我们都知道这是很难的。立志,志向要立得大,还要依从于社会道德标准。然而,最主要的,还是要首先做好自己。
TOP
371#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仁义之道放在当今社会到底应该怎么做呢?如何从中吸取孔子留下的精华呢?这是我们 越来越关注的问题,让仁义不再看似离着我们很遥远。要遵从道德准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违背,真正的发于言,立于行。
TOP
372#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我们要践行仁道,绝对不能只是说说而已,又或者仅凭三分钟热度。践行仁道,是要奉之一生的准则。“仁”不仅是一项精神原则,它还是一个具体的礼仪风范。君子的风度,气质乃至精神面貌都体现在“仁”的践行上。正有言:“君子取之有道。”,这句话肯定了争取财富的正当性,但是更重要的是暗示出争取财富的途径不能是不义之道,我认为现在的盗窃犯、诈骗犯都应该认真学习这句话。
TOP
373#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仁义道德是我们每个人必须遵循的道义,正如孔子所言:“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不管贫穷也好,富贵也罢,只有符合仁义的才是应该得到的,否则就算拥有也只是暂时或者不开心,不要因为追求富贵而丢失我们本身的仁义,一切都会没有价值。
TOP
374#

吾以为仁者有二:一为守,二为行。何为守?守即恒也,吾以为,居仁三月未变,可谓守矣。何为行?行即行也。仁礼之行,必躬行也。人,万物长也,自然运作,达者为长,达者居仁,方能万物达也。
TOP
375#

人活于世,必须要遵守社会的道德准则。其实,我觉得每个人自己也应该在社会公有的道德准则之外再树立一个更高要求的道德准则,严格要求自己。另外,所谓富贵,必须要通过正当途径来获得,否则,只会整日惴惴不安,提心吊胆。即使贫穷,只要活得有尊严,坦坦荡荡,也自然问心无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