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415161718192021» / 3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八、践行仁道 [复制链接]

256#

仁道为仁爱之道。《孔丛子·记问》:“仁道在迩,求之若远。” 晋 张华 《励志》诗:“仁道不遐,德輶如羽。”“仁“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或许不一样多,但确确实实是存在。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就应心存仁道,践行仁道。这样,就会慢慢构建出我们的和谐社会。
TOP
257#

仁,其落脚点必在于实际生活的行动之中,它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而且只有在行动中,仁才能彰显其生命力,致吾心中之仁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仁矣,所以孔子才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克己之私欲,行仁于时时刻刻,提升自我的修养功夫。
TOP
258#

       孔子不仅“仁人”,而且“爱物”。这也启示我们珍惜资源,不可浪费。就拿“光盘行动”来说,首先,能吃多少就拿多少,不够再去点,不可大摆排场,否则,鱼山肉海最后多是喂猪去了。其次,已取的食物,尽量吃光,不可借“年年有余”而浪费。再次,荤素搭配,平等喜爱,不可厚此薄彼而挑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勤俭节约也是仁德。我们应该对自然的赏赐怀着感恩之心,对他人的劳动怀着珍惜之情,而且节约下的资源可调配给更需要的人,相当于间接助人,亦是“仁人爱物”也。
TOP
259#

       “仁”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刘邦正是因为实行仁政,才能获得民心,最终战胜项羽。唐高宗正是因为实行仁政,才能为贞观之治奠定下基础。党和政府一直讲求为人民服务,正因为如此,人民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所以,不论是做人,还是治理国家,都需要我们践行仁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做我们自己,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
TOP
260#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读完,我想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句话大概和孔子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人都是拥有强大欲望的高级生物,那么“富”和“贵”必然也是人们的追求,与之对应的“贫”和“贱”就是人们所厌恶的。可是想要达到“富贵”就要通过光明正德途径,当你堂堂正正时,即便是贫贱也可以挺直腰板,因为你无愧于己无愧于人。
    就像我们人生中总会经历大大小小的竞争,把自己完美的展示出来就足够了,对于结果不要太执着,毕竟这个社会有些时候还是很功利的,有些手脚也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只要不忘自己的初心,上帝一定会眷顾你的。
TOP
261#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屈。即使我们通过正当途径获得了富贵,也不能干违背道德的事,即使我们身处贫贱,也要相信,有朝一日,我们会通过正当途径获得富贵。践行仁道,是一个长久的事情,我们应该终生实践它。
TOP
262#

仁,非口头之语且非一言一行能概之,应施之于行,扬其所长,敏于行而利于民。君子求富与贵,必行于仁道,遵其仁德,取之有道而非通于邪道,是此可达富贵而安处也。
TOP
263#

有良知的人,绝不会是一个自私的生命,每一次践行仁道,都是一次心与心的交流与贴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推己及人都是一种践行仁道。行动有大有小却又不分大小,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因此践行仁道是一件既迫切又功在千秋万世和后代的事了
TOP
264#

        说一千道一万,最终还得落实到实践上,否则,讲得天花乱坠也只是纸上谈兵。只有深刻践行仁道,才能众德合一,达到别人无法企及的境界;才能打好人生和事业的基础,逐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反,无“仁”则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不过,说易做难,能坚持不懈者,非大智慧、大毅力者莫属也。
TOP
265#

如果没有仁,那么即使变得富贵了,也不能心安理得的享受。但是有了仁,即使身处贫困,也不会感到羞耻,而是安之若素
TOP
266#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富和贵是人们所需要的,不通过正当的途径,即便有了富贵,也不能安处;贫和贱是人们所嫌弃的,不通过正当途径,即便处于贫贱之中,也不自我嫌弃。君子离开了仁,怎么成就名声呢?君子任何时候都不违背仁,匆忙急迫中必定如此,颠沛流离时也必定如此。”
TOP
267#

仁,基于民胞物与的一体感,而又具有等差性和层次性。“其为人也孝 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  学而》)可知,孝悌是仁的根本,是推及到他人的仁爱源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仁爱思想的展开是以亲疏关系为尺度的。在《孟子  梁惠王章句上》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孟子会见齐宣王时,对齐宣王说:“我听胡纥说,您坐在大堂之上,有下人牵牛从堂上过,将用来祭祀。您不忍牛无罪却将被置于死地,就将以羊代牛祭祀。您若是心怀怜
悯,那牛羊有何差别呢?”齐宣王无言以对,只能支支吾吾。我们想一想,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道:“见牛未见羊也。”不难看出,这种恻隐之心在此时是以空间的远近来区别一体感的强弱的。不仅如此,由仁义之心而生发的一体感又会因为时间、性情等因素而有强弱的差别。在此,不再一一论述。
TOP
268#

仁的价值跨越了古今,超越了天地。从古代的帝王到现在的国家领导人,哪一个不是仁爱的代表。他们关心民众疾苦,在灾难降临之时,第一时间出现在灾民面前并给予鼓励。对出现的贪污腐败也在大力督查,颇有见效。在这样一个充满仁爱的地方,我也愿意提高自身的道德,为祖国尽自己的一份力。
TOP
269#

一个心中没有丝毫对他人仁爱的人,无法成就美好的名声。通过学习懂得道理的人,无论身处於什麽样的时间,环境,与状态,都会存有敬爱他人的心,只有这样的人,人们才会始终爱戴他。
TOP
270#

1 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即:不要勉强、强迫别人
2 忠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即: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让给别人
所谓践行仁道,就是如此,不要勉强别人,不要把自身的不如意加到别人身上。同时也要加强自身道德,做有尊严的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