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孔子践行仁道的方式有三:一、通过教育自己门下的弟子仁道,让弟子们再去推广仁道。二、通过游说诸侯,即亲自去教育诸侯。三、通过著书立说来推广仁道。
这次学习的是践行仁道,我觉得孔子对践行仁道提出了三点要求:1、立志于仁,即如何做一个有仁爱博爱的人,要知道如果没有目标与志向,如何实现仁爱,所以要在道德的约束下,立志于仁,创造性的发挥仁爱;2、立志之后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面临不同的境遇,例如富贵贫贱,诸多因素将会影响我们践行仁爱所以我们如论环境如何改变,我们都不能离开仁爱,违背仁道;3、有了上述两个方面,我们践行仁道还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正如孔子赞赏颜回那样,颜回是内心长久不违背仁道,其他人不过是短时间坚持罢了!
此三点正是孔子提出践行仁道的三种途径:立志于仁;环境改而仁爱不改;持之于仁!
我认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就是“仁”的体现。如果人具备了“仁”的品质,那么他就成了君子。“克己复礼为仁”与“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礼的要求与君子的做法是一致的。仁是君子所必不可少的,同时又是作为一个君子所追求的。生活中,我们要时刻用“仁”的思想要求自身的行为,把关注的焦点投向社会,投向现实,时刻关注现实生活中如何实现自身价值问题。“仁”不是纯粹的理论思想,更多的是结合具体行为方式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为了崇高的“仁”的境界,我们绝不做违背最高道德准则的事情,必要的时候要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成就这一伟大的事业。
仁”作为价值主体内在精神状态的反映,是实现理想人格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在孔子看来,一个本质上有问题、思想上有邪念的人是不可能达到“仁”的境界的。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
仁,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仁者爱人,更是孔子所宣扬的优良美德的核心,对于我们来说,仁,便是爱我们周围的一切,包括我们的亲人,朋友,以及一切对我们善的人,我们要有一颗善待别人的心,用仁这一美德对待我们周围的一切好事好人,以善对待万物
践行仁道,首先人自身要具备“仁”的观念,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这是基础。在践行的时候,按照道德标准办事,不违背良心,不违背道德标准,这就是践行仁道。如今,市场经济蓬勃发展,违背仁道的现象层出不穷,所谓无奸不商。比如毒奶粉、毒淀粉事件引起了人们的恐慌,也引发了人们对仁道的思考。难道昧着良心赚来的黑心钱会安心的享受吗?我相信,这都是对自己和对后代的惩罚。
不可否认,昔日思想,必定有与我们时代的精神气质所不协调之处。孔子的“仁”的思想也需要接受时代的洗礼和社会的改造。然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源自人伦亲情,强调明人伦,尊重人格,提倡关爱,注重责任,追求社会和谐平安,这一原则却不会随时空的改变而改变,也不应随同过时的具体道德规范一并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仁爱精神作为一种民族精神它具有永恒价值,它正是塑造中华民族健康道德心理,提升国人道德境界的根本生长点,也是形成中华民族克己为人、见义勇为、当仁不让,遵从各种社会规范、积极维护社会生活准则的独特个性的心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