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13141516171819» / 3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八、践行仁道 [复制链接]

226#

孔子践行仁道的方式有三:一、通过教育自己门下的弟子仁道,让弟子们再去推广仁道。二、通过游说诸侯,即亲自去教育诸侯。三、通过著书立说来推广仁道。

TOP
227#

    这次学习的是践行仁道,我觉得孔子对践行仁道提出了三点要求:1、立志于仁,即如何做一个有仁爱博爱的人,要知道如果没有目标与志向,如何实现仁爱,所以要在道德的约束下,立志于仁,创造性的发挥仁爱;2、立志之后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面临不同的境遇,例如富贵贫贱,诸多因素将会影响我们践行仁爱所以我们如论环境如何改变,我们都不能离开仁爱,违背仁道;3、有了上述两个方面,我们践行仁道还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正如孔子赞赏颜回那样,颜回是内心长久不违背仁道,其他人不过是短时间坚持罢了!

    此三点正是孔子提出践行仁道的三种途径:立志于仁;环境改而仁爱不改;持之于仁!

TOP
228#

我认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就是“仁”的体现。如果人具备了“仁”的品质,那么他就成了君子。“克己复礼为仁”与“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礼的要求与君子的做法是一致的。仁是君子所必不可少的,同时又是作为一个君子所追求的。生活中,我们要时刻用“仁”的思想要求自身的行为,把关注的焦点投向社会,投向现实,时刻关注现实生活中如何实现自身价值问题。“仁”不是纯粹的理论思想,更多的是结合具体行为方式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为了崇高的“仁”的境界,我们绝不做违背最高道德准则的事情,必要的时候要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成就这一伟大的事业。

TOP
229#

践行仁道,不拘泥于善人善事,做好各自的工作,不折腾,不添乱,维护社会稳定,让他人能够正常的工作生活,便是仁道。
TOP
230#

践行仁道

    知道“仁”的内涵也许并不难,可是要在生活中真正去践行“仁道”才是大问题。我认为一个人,只有首先做到对自己“仁”,他才能从自己出发,推己及人,对他人“仁”。在生活中,要有一颗热情、积极、乐观的心,无论遭遇什么样的困境,记得对自己“仁”,相信彩虹在风雨后,一切都会变好。对人对事,不必太过执着,“人生何处停歇不得”,适时的放弃,适时的驻足也许会欣赏到更美的风景。
TOP
231#

仁义看似只是为了别人而进行的行为,事实上最主要的对象是自己。让自己心无杂念,不受利益和外界享受的干扰,做自己所希望做的伟大的事情 。不因为外界的吸引,放弃,不因为外界的条件使用不利于他人的手段。只有自己坚定信念,不忘初心,在自己的路上,才能真正做到仁义。也才能坦坦荡荡的获得成功。
TOP
232#

仁爱之心,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心系国家,为普天下的劳苦大众和芸芸众生有所想,有所思,有所忧;从小的方面来说就是对自己的家人,朋友,有所关爱,关心,以自己内心的仁爱去践行。而不是一味的吹捧所谓的“仁爱”实则是做些不仁不义之事。
TOP
233#

       “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中国是礼仪之邦,所谓厚德载物,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所以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必须有一颗仁心,穿越五千年的人类社会文明史,时代发展到今天,“仁”的意义,已经从传统的理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逐步的升华为高于儒家思想的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为人民服务”,“为促进时代发展而修身立本”的新时代高度。
这种高度,不再是“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的境界。真正的“仁者”,看事客观,心态正面,为人忠厚,方向正确,思想积极,为树立真正可以引领“大时代发展潮流”的大时代楷模、大时代精神、大时代文化、大时代格局而奋身不已的“大时代践行理念”,正向的引导一切,以期诸多的事务因之而可以愈加正向、阳光、明晰、和善、积极的成长与发展为本质方向。
TOP
234#

仁”作为价值主体内在精神状态的反映,是实现理想人格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在孔子看来,一个本质上有问题、思想上有邪念的人是不可能达到“仁”的境界的。

                            

TOP
235#

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应该诚心诚意去求“仁”,如果这样做了,那么就会得到“仁”。达到“仁”的境界的根源在于自己如何去做,而不是由他人来推动,只有主体自己的主动追求,才有可能达到“仁”的理想境界。
TOP
236#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

TOP
237#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和礼”。君子应行仁义之道。孔子提倡“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这句话在今天也很有价值。富贵是我们每个人所追求的,但是财富的聚集不能通过不仁不义的方式来聚集。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除了财富的方面,“仁”应该体现在我们的生活的各个方面中。比如对他人包容仁爱,处理事情有仁有义等。仁义会使我们的人格升华,境界提高。
TOP
238#

仁,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仁者爱人,更是孔子所宣扬的优良美德的核心,对于我们来说,仁,便是爱我们周围的一切,包括我们的亲人,朋友,以及一切对我们善的人,我们要有一颗善待别人的心,用仁这一美德对待我们周围的一切好事好人,以善对待万物

TOP
239#

   践行仁道,首先人自身要具备“仁”的观念,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这是基础。在践行的时候,按照道德标准办事,不违背良心,不违背道德标准,这就是践行仁道。如今,市场经济蓬勃发展,违背仁道的现象层出不穷,所谓无奸不商。比如毒奶粉、毒淀粉事件引起了人们的恐慌,也引发了人们对仁道的思考。难道昧着良心赚来的黑心钱会安心的享受吗?我相信,这都是对自己和对后代的惩罚。

TOP
240#

不可否认,昔日思想,必定有与我们时代的精神气质所不协调之处。孔子的“仁”的思想也需要接受时代的洗礼和社会的改造。然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源自人伦亲情,强调明人伦,尊重人格,提倡关爱,注重责任,追求社会和谐平安,这一原则却不会随时空的改变而改变,也不应随同过时的具体道德规范一并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仁爱精神作为一种民族精神它具有永恒价值,它正是塑造中华民族健康道德心理,提升国人道德境界的根本生长点,也是形成中华民族克己为人、见义勇为、当仁不让,遵从各种社会规范、积极维护社会生活准则的独特个性的心理基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