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56789101112» / 2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九、行仁之方 [复制链接]

121#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论语》里,孔夫子很少解释什么仁,且对不同的学生给的仁的定义也是不同的,在这里他给子贡的答案让我感慨良多,仁者,自己若想立身必要使他人立身,自己若想通达必要使他人通达,这种境界让我想起了曾国潘,曾国潘在事业有成之后,多次写家书,谆谆教导自己的弟弟们,希望他们在为人处事和道德品质等各方面都能有所提高,我想,这应该就是仁吧。

TOP
122#

    “仁”首先是一种自觉的道德修养,仁离我们其实很近,只要你想真正的追求仁,仁就来到你的身边了。要做到仁,一是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二是己欲立人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曰:“何事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孔子认为,像尧舜这样的圣人也不能完全做到“仁”,真正的仁者,在满足自己欲望和要求时,也希望并帮助别人实现他们的欲望和要求。能依据此而就近譬行之,这才是实现仁的方法。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完全做到像孔圣人要求的那种完美的仁,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尽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关心帮助他人,不失去对仁的信念的追求,我们离仁就更近一步了。

[em01][em01]
TOP
123#

想要得到“仁”首先要有想要做到仁的想法,没有想法如何有要达到的目标。其次,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的必然是自己所痛恨的,既然是自己所痛恨的又怎么能施受到别人身上。再次,君子需要结交良友,互相影响互相学习来培养自身的德行。最后,是要告诫自己,不要虚情假意,违背自己的原则去求取一些虚华的东西,这只会让你离仁德越来越远。
TOP
124#

仁的行为具有自觉性和主动性,孔子说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他就是说“仁远离我吗?我想做到仁,仁就到来了。”我们想达到仁,我们就要有积极践行仁的觉悟,孔子还提出了达到仁的途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和痛恨 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让别人来做。这当然只有假定“己”的心都是善良的,都是先验的认识什么是善良的,这个情况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具有道德的价值,成为达到仁的途径。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就是说花言巧语,伪善献媚,这样的人缺乏仁德。所以我们要达到仁就要待人真诚,不能伪善,这样就会让你的行为越来越接近仁。

TOP
125#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孔子的这句话表明仁的一个特点便是具有仁的德性的行为都是自觉的主动的。而孔子强调仁的自觉性的目的是为了符合礼的要求。因此孔子在行为方面则要求人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这充分体现了孔子仁学思想的全面性,进而孔子想通过仁的内化把外在的礼变成一种内在的自觉地道德修养。孔子又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论述了仁的行为,积极方面则是“夫人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人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消极方面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孔子看来,具有了仁的品德和行为之后,这些人就无所畏惧了,正如孔子所说,“仁者不忧”、“仁者必有勇”。

TOP
126#

孔子说:“岂止是仁爱之人,那简直就是仁爱之圣!尧舜也未必能完全做到啊!凡是仁爱之人,自己努力获得发展,也会帮助他人获得发展,自己努力取得成功,也会帮助他人取得成功。能先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就可以说是仁爱的实行方法了。”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有人说:用恩德来回报仇怨,这样做怎么样?孔子说:那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用正直来回报仇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仁爱之人还要有对公正的把握尺度。善的反面是恶,没有分寸的对恶人施以仁爱会伤及自身;正的反面是邪,没有分寸的对邪行施以仁爱会祸及大众。惩恶才能扬善,这样才会在社会上产生示范效应,从而使得社会风气产生良性循环。以直报怨便是仁者恶人的方式。那么,如何界定是以直报怨而不是以怨抱怨呢?应当以消除对方并且不会再继续为界定标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11 14:53:01编辑过]

TOP
127#

夫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正如杜甫所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正如孟子所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说文》中解释“仁”“仁者,亲也。”在我看来,“仁”就是指人们相互友爱,孔子将“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仁,是传统美德,古有皇帝搭棚施粥,现有各类慈善基金会,强调关爱的“仁”心已经扎根于现代人的心中。学会关怀别人,并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就可以实现仁,正如孔子所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TOP
128#

顾名思义,行仁之方就是践行人道的方法。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我觉得这句话最好地表达了行仁之方。自己要先提高自己的修养而后再去施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TOP
129#

      

行仁之方是践行仁道的方法论指导,行仁之方与践行仁道相辅相成,行仁之方给予践行仁道在方法论和思想内容的指导,同时践行仁道是对行仁之方的在实践上完成与发展。践行仁道首先思行仁之方,如何才能实现仁道,这是几千年来千古先人所追寻的目标,当然他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还远没有达到完美的地步。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从这句话中传授了行仁的方法,也告诉我们心中要时刻都有仁的念头,并加以实践久而久之便能成为仁者。心中思仁,才能践行仁道,心中无仁则不可能践行仁道。总之,行仁之方的首要是心中有仁的念想,通过这个念想,建议实践,这样行仁之方就可以真正的践行仁道,成为现实。

TOP
130#

孟子对梁惠王说:“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循以《王道》,施以《仁政》,使百姓免于饥寒,有这样作为的君王哪有不能称王天下的!
TOP
131#

1、“行仁”其实不难,只要行仁之心足够虔诚,那么我想做到仁,仁就来到了。

2、推己及人。首先让自己的行为靠紧“仁”,然后再把好的东西分享给他人。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社会人,纷纷扰扰的事情一直都存在也将永远存在,我们的关系网很复杂,一个线头可以牵连到许许多多个另一个人。所以,我们或许可以“不行仁”,但绝不能“行不仁”。

4、先付出,后得回报。有人“逸”就必定要有人“劳”。我们不能一劳永逸、不能以逸待劳,这样的话就回有人只付出却得不到回报,这种不好的结果是有我们造成的,那么我们就行了“不仁”;我们要劳逸结合,这样基本不会伤害他人的得失关系,不行“不仁”本身也是一种“行仁”。

TOP
132#

    “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论语?雍也》) 译:仁就是先付出艰难的劳动,然后才获取,这就可以称为仁了。”

       我喜欢这句话。“万事开头难”,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不劳而获或者一劳永逸的事情,所以人类才会不断地为着自己想要的目标而不断地努力奋斗!过程肯定艰难,但是请相信:苦尽甘来。有付出就有收获,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任何的艰难、坎坷只会让你成长,变得成熟稳重意志坚强。这样一来,你不会因为一点小小的困难就止步不前或者因为一次失败而心灰意冷。

        记住,凡是不能杀死你的,只会让你更坚强 !要想有所收获就必须付出努力!

TOP
133#

行仁有很多方面也有很多种方法。

在《论语》中所谓“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既我们想要成仁就需要先付出艰难的劳动,然后才获取。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我们也要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这里我想到了很多人在做事情往往都只是考虑到成功了会有什么结果,而从不考虑失败会有什么结果,这导致了很大的损失。在做事之前我们应该多考虑失败的因素,这样会是我们的成功率大大提升。

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我们要尊重他人,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这是行仁的一种。“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在人际交往的各个方面,我们的朋友可以很多,但是知心的朋友却很少。俗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们有了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语言就会形成一种朋友之间的默契相和。有了一个道德高尚的朋友我们自身的行为修养也会提高,反之我们的行为习惯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我们在交友的方面一定要慎重。

TOP
134#

何谓仁义之方,首先在日常生活中,你要想着仁道离我们很近,只要你想做,一点一滴的仁义之举都是仁德,然后用实际行动将仁德、仁义之举付诸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会付出艰难的劳动,些许会得不到他人的理解,但是不要因为这些而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不要怨天尤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守住自己行仁的原则,这样我们离仁义又进了一步,最后与人交往,不要花言巧语、伪善献媚,我们要对他人行君子之礼,用益友来培养仁德!

TOP
135#

孔子提出了者的标准:有仁德的人,自己想立于天地之间,有一番事业和抱负,他也一定会帮助别人达到;自己想要将来通达有前途也要帮助别人通达。凡事能够从身边的人和事做起,做到推己及人,就可以说是仁的方向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