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人之为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重承诺,说到做到,肯负起责任。孔子认为,"信"是人的立身之本,如果没有诚信,人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条件。古人认为"谨而信"、"敬事而信"是为人处事中最基本的。
“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随着人类的发展,“道德、伦理和礼仪”在自然与不自然的对立统一中形成。人类的“道德、伦理和礼仪”的深层的原因是人类生存、生活与进步的需要,是人类的需要与世界发展情况的对立统一。人类“道德、伦理和礼仪”的程度是历史、现实以及人类所需要的未来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类“道德、伦理和礼仪”的程度与人类的文明程度也是相一致的,也与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相一致。人类的生产及经济的能力对人类的文明程度具有重大的人类内因方面(或人为方面)的决定作用,但人类文化对生产及经济的人类内因方面(或人为方面)的反作用力也越来越大。随着人类理性的增强,人类对“道德、伦理和礼仪”的人为干涉性和干涉能力也越来越大,随着人类理性的深入,人类的“道德、伦理和礼仪”也越来越符合人类的进步利益,也越来越能够处于自然与人为的相对和谐的对立统一之中。
观孔子之言,校验于我之行,方可知所谓“仁”即是一种见诸于生活中的行动,是在生活中利他进而提升自我修为的行动,故而孔子说:“我欲仁斯人至矣”。仁与生命合而为一,是生命自然而然的表现,非扭捏做作,故仁之修为即是生命的成熟,仅仅停留于口头的“仁”,正如孔子所说:“巧言令色,鲜矣仁”。故须加强修身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