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2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九、行仁之方 [复制链接]

61#

“仁”的表现方式。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即“泛爱众而亲仁。”这首先是自我认知上的一种升华,是自我精神状况的内在反映。“仁”作为价值主体内在精神状态的反映,是实现理想人格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只有内心以“仁”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仁”的境界来考察自己的思想,是达到真善美崇高境界的前提条件。孔子“仁”的表现方式还体现在时时处处以人为主,以人为研究和关注的对象,一切围绕“人”的思想行为的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在孔子看来,一个本质上有问题、思想上有邪念的人是不可能达到“仁”的境界。 “仁”的实践价值。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他把关注的焦点投向社会,投向现实,时刻关注现实生活中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孔子关于“仁”的学说不是纯粹思辨性的形而上的理论体系,更多的是结合具体行为方式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这不是哲学意义上的实践理性的体现,而是对一般民众人格升华 、人性解放的终极关怀。孔子还认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为了崇高的“仁”的境界,绝不做违背最高道德准则的事 ,必要的时候要不惜牺牲自己来成就这一事业。以至于“杀身成仁”成为后世一些知识分子报国捐躯的行为准则,多少“仁人志士”在此原则的指引下奋不顾身地为国家、为民族事业而奋斗终生。

TOP
62#

我认为行仁,是自己的一种行为,不能说是别人对你仁你才对别人仁

仁者有大度,胸怀可以囊括四海,“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TOP
63#

仁不是纯粹思辨性的形而上的理论体系,

更多的是结合具体行为方式告诉人们应

该怎么做,这不是哲学意义上的实践理性

的体现,而是对一般民众人格升华 、人性解放的终极关怀

TOP
64#

子曰:“仁者爱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是以仁爱之心去对待别人,不要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别人。儒家强调五德:仁 ,义,理,志,信。仁位居五德之首,可见“仁”的确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在现实生活中要是人人都能做到“仁”的话,那么这个世界也就会变得更加充满爱,充满人情味。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也提倡“仁”,我们自身更该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TOP
65#

一个“仁”字,写起来只有四笔,可做起来却没这么简单···············仁而不慈,慈而不仁。
TOP
66#

[em04]
TOP
67#

仁之方就是“能近取譬”,即能够将心比心,但还得“克己复礼”,人们用理性掌握着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道德行为是发自内心的要求,故曰:“仁远呼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比如孔子的学生宰我主张周年之丧,而反对三年之丧,认为三年太久了。孔子说:“夫君子之居丧,食亦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予之不仁也!”孔子以为君子出于对父母的爱和怀念,自愿居丧,“食亦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都是自然而然,合情合理。在孔子看来,一切仁的行为都是内心的自然要求,即合情又合理。人到原则和理性原则向统一。
TOP
68#

首先爱己,而后由己及人

仁爱是一种大爱 博爱的境界

真正的能做到仁爱的人必定有一颗善良的,宽广的心

TOP
69#

仁之道,应该首先在于思仁,在于自身的培养,在于自己的付出。然后才是去用。所谓半部论语制天下,就应该是这道理。

TOP
70#

“仁”是最有诗意的东西,需要我们以最好的方式表现出来。如何行“仁”?其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你身边的人感到温暖,给他人带来好的心情。不要伤害替他人。

有时候也许我们会因为碍于某种因素,不把自己的心声说出来,等到失去才懂得珍惜。

“仁”是发自内心的东西,不需要任何的伪装。它是真诚的,透明的。

TOP
71#

       做人以仁,是 孔子思想的 核心。统治者如果不 施行仁政,暴虐无道,将会失去仁 心失去天下;医生如果没有仁心,就 不会珍爱别人 的 生命,即使医术再高,也 得不 到 人们的 尊敬。

      有 的 时候,我 们 需要 站 在别人 的 立场思考 问题,每个人都 希望别人都 能 以仁心对待自己, 那 就 要 从 自我做起,先 去 关爱他人 ,而后也 会得到对方的 爱。

       在人与人的 交往中,只有 相互施以仁,彼此温暖,才 能携手同行。

TOP
72#

行仁之方在于心,在于行,在乎内,在乎外。有人说:“我们并没有太多时间来行仁。”这是借口,有时候,甚至一个真诚的眼神就可以温暖一片心灵,一个手掌就能托起一个生命。
TOP
73#

孔子以前,仁并未受到特别的重视,只有到了孔子这里,仁才被从其它德性中超拔出来,并被赋予新的丰富的内涵。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世衰道微,这就成为了孔子“仁”的思想得到认同的现实基础。冯友兰曾说:“孔子对于中国文化之贡献,即在一开始试将原有的制度,加以理论化,与以理论的根据。” 这话非常正确。而孔子所给与原有制度的“理论的根据”不是别的,正是仁。全新意义上的仁,完全是孔子动心忍性、敏求善思,自家体贴出来的,是孔子述中所作。借助于仁,中国传统文化顺利地实现了由上古向中古的转折;借助于仁,孔子之前数千年和孔子之后数千年的文化血脉得以沟通连接,而没有中绝断裂。

刘晋  传媒学院

TOP
74#

行仁之方,就是实践仁的方法手段。对于一个仁者,光有仁的思想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将仁发扬光大。要将仁惠及大众。其实,我也不是很清楚仁具体指什么,在我的印象中,仁就是做一些利人利己的是。最简单的就是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最近我在看一本书《酥油》在那本书里,我看到的是人性的善良。它由真实的日记改编。展现的是一个汉家姑娘义无反顾地进入麦麦草原,帮助那些在自然灾害中幸存的孤儿。可以肯定女主人公梅朵(藏语意为花儿)是一个有着美好品质的人,无论是谁,看到那草原上的情况都会动恻隐之心,可是会留在那儿好几年的人又有几个?她是十三亿中平凡的一个,可是她的经历又使她变得不平凡,甚至可以说是伟大。在我看来,她以她的一颗赤子之心践行了几千年来儒家思想的核心——仁。用她孱弱的肩膀为藏区孤儿扛起了一片晴朗温暖的天。用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实践了“仁”。她无疑是伟大的!怀着一颗慈悲的心,那你就是一位仁者。
TOP
75#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对仁的理解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