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345678910» / 2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九、行仁之方 [复制链接]

91#

姓名:何英;学号:201005001839;学院:传媒学院;专业:新闻学(国际文化贸易)。

  春秋时,仁往往与忠、义、信、敏、孝、爱等并列,被看成是人的重要德性之一。但是,孔子以前,仁并未受到特别的重视,只有到了孔子这里,仁才被从其它德性中超拔出来,并被赋予新的丰富的内涵。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世衰道微,这就成为了孔子“仁”的思想得到认同的现实基础。冯友兰曾说:“孔子对于中国文化之贡献,即在一开始试将原有的制度,加以理论化,与以理论的根据。” 这话非常正确。而孔子所给与原有制度的“理论的根据”不是别的,正是仁。全新意义上的仁,完全是孔子动心忍性、敏求善思,自家体贴出来的,是孔子述中所作。

  孔子之后,在历代儒家不断地浇灌和护理之下,这棵新芽历经两千多年的时空穿越,终于又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儒家文化及以儒家文化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因此,发现仁,并且把礼乐文化植根于仁的基础上,这是孔子对中国文化最伟大的贡献。借助于仁,中国传统文化顺利地实现了由上古向中古的转折;借助于仁,孔子之前数千年和孔子之后数千年的文化血脉得以沟通连接,而没有中绝断裂。

TOP
92#

一个人不仅要有仁爱,还要将仁爱推行出去;也要在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德行,使自己的品质更加高尚。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推行仁爱呢?就是要用一种谦虚,宽容的态度来看待他人,要学会换位思考。首先自己要有一种宽厚的德行,要包容他人,不能因为别人的一个缺点或错误就对他怀有怨恨;也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强加给别人,更不要把自己不愿意的强加给别人。 用一种平淡而宽容的心对待别人;多付出,先付出,再获取。

TOP
93#


行仁之方有三:其一是“求之于己”,为仁作为个人的道德追求,其动力应该来自于自己而不是别人,其对象应该是要求自己而不是别人,即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其二是“笃信好学”,我们要孜孜不倦的追求学问,但不是为了学问而学问,要把做人和学问紧密结合起来。其三是“躬行实践”,身体力行,言行一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30 22:28:03编辑过]

TOP
94#

    在我看来;(1)、仁的最基本表现就是爱人。有爱人表现的人就是君子。(2)、比爱人高一级的是贤。贤是明智、贤能,贤者并不一定有极高尚的仁德,但是却很明智。(3)、比贤更高级的形态是圣。这是仁的高级要求,即无私奉献。(4)、仁对个人修养的要求是“克己复礼”。即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符合礼仪规范,不给别人造成心理压力,不触及他人的心理底线。做到使亲族、乡邻、同僚都没有怨言,不引起他人的嫉妒、嫉恨。克己复礼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赢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最后使人接受、敬爱。克己复礼有几方面的要求。

TOP
95#

孔子说:“作为仁者,自己要立身同时又要使他人立身,自己要通达同时又要使他人通达。能从当下的生活中推己及人,这就可以称为践行仁的方法。”这里的践行仁道,不仅谈到自己的仁行,更是升华到一个推广的层面。作为仁者,不仅自己要做到仁以待人,为他人着想,也要将这种美好的德行推广于人,让更多的人拥有这个德行,这才是一个伟大的仁者啊!而孔子和孟子不就是这种伟大仁者的典范吗?他们不仅自己修身养德,还四处讲说,教人以德,推广仁义的思想。我们向这些思想大家学习的地方果然有很多啊。
TOP
96#

孔子说“仁者,爱人”,但是一个仁者对所有的人都爱的话那就太脱离实际了,仁者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如果没有分清楚善与恶就同等的去爱的话往往会助纣为虐。有的人做了坏事我们就应该以“义,忠,孝。。。”等义理去处理。否则和谐之路就更难到达。

TOP
97#

我体会到孔子的“中庸”思想。孔子指出“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主张“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的思想,他把“中庸”作为自己为人处事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认为矛盾是有害的,要取“矛”与“盾”的结合点,用折衷的办法处理问题,这便是孔子哲学思想的一根轴线。

TOP
98#

我体会到孔子的“中庸”思想。孔子指出“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主张“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的思想,他把“中庸”作为自己为人处事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认为矛盾是有害的,要取“矛”与“盾”的结合点,用折衷的办法处理问题,这便是孔子哲学思想的一根轴线。

TOP
99#

践行仁德方法,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无论何种方式,只要自己快乐自己有收获就好。
TOP
100#

《论语》记载:“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孔子又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己。”(《论语·雍也》) 由此看来,如何实行仁,在于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换句话说,“己之所欲。亦施于人”,这是推己及人的肯定方面、孔子称之为“忠”,即“尽己为人”。推己及人的否定方面,孔子称之为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的这两个方面合在一起,就叫做忠恕之道,就是“仁之方”(实行仁的方法)。 忠恕之道同时就是仁道,所以行忠恕就是行仁。行仁就必然履行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这就包括了义的性质。因而忠恕之道就是人的道德生活的开端和终结。《论语》有一章说:“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 每个人在自己心里都有行为的“系矩”,随时可以用它。实行仁的方法既然如此简单,所以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TOP
101#

所谓仁之道,怜己子而到人之子,体父母至人之父母。

脚踏实地,多思索他人感受,多为他人着想,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能强加到别人头上

人人都如此,世界大同矣

TOP
102#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是中国的古训,天天对你说好话,奉承你的未必就是好人,他可以是笑面虎,在你被花言巧语麻痹时对你进行攻击。这让我想到了恋爱中的人,他们相信花言巧语,相信海誓山盟。《围城》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婚姻不过是同性人的恋爱,对方爱上的也许只是你的父亲或哥哥”,当今社会,利用婚姻走上自己仕途之路或者步步高升的大有人在,婚姻和感情在他们看来只是获得成功的一个手段,他们利用花言巧语骗取自己的婚姻,他们伪善献媚于自己的“伯乐”,他们违背自己的良心,贬低自己的人格,这样的成功人士哪里谈得上仁德啊,这个词于他们而言是多么的奢侈啊!我们应该知道,每一段感情,无论是亲情,爱情,还是友情,都不是靠满口的阿谀奉承和满心的虚情假意来维持的。所以,请做一个有仁德的人吧,怀着一颗坦诚的心真诚的对待身边的人,大胆公正的指出他们的不足,如果没有勇气没有信心做到这一点,那么就请你收起你的假笑,收起所有的谎言,保持沉默,保留最后的一丝仁德吧!
TOP
103#

[经典学习]  九、行仁之方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古文今译]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个人浅析]孔子在这里从反面讲仁。孔子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TOP
104#

    孔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即仁离我们远吗?我想做到仁,仁就来了。

   确实,举手间便可成仁,只是看我们想不想发自内心去做一些仁义的事。

   社会在发展在进步,理念在不断更新不断升级,但是践行仁义之道却是永恒之道。

   如果我们每个人每天做几件即便是很小的仁义之事,那么全球六十多亿人的力量足以让人间变成天堂!

  

TOP
105#

      “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是孔子对我们的教诲,意思是花言巧语,伪善献媚,这样的人缺乏仁德。

        现在社会中很多人都提倡要践行仁道,想出各种宣传的办法,声势浩大。

        但是收效并不如前期所期望,还是会有部分人践行人道不闻不问。

        我想改变这种现状的有效办法之一是,改宣传手段为实干手段。

        通过你我他的行为来感染更多的人加入践行人道的队伍中。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