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孟子要求把仁的学说落实到具体的政治治理中,实行王道,反对霸道政治,使政治清平,人民安居乐业。孟子提出一些切于实际的主张,重点在改善民生,加强教化。其首要之点是“制民之产”,要求实行“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把仁政说与王道政治联系起来。认为人皆有仁爱之同情心,即不忍人之心,主张“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行仁政,天下可得到治理;不行仁政,则天下难以治理。孟子认为,即使是百里小国,只要行仁政,天下百姓也会归之而王。他还认为“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行仁政须落实到“省刑罚,薄税敛”,发展农业生产等要事上来,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国家经济政治生活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修德行教,使仁爱之心推而广之,即使是坚甲利兵也能战而胜之。强调以仁政统一天下,进而治理天下,提倡以德服人的“王道”政治,反对以力服人的“霸道”政治,批评暴力,反对战争。
孟子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乃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儒家认为,民生是治国之本,民以食为天,衣食足,有恒产才有恒心,满足了百姓的衣食需求,国家才能稳固而得到治理。
一般说来,自己和所爱的人都有同呼吸、共命运之感。这种纯洁的爱,先施之于亲近的人(如父母、妻子、兄弟),逐渐推及相处相识的人(如朋友、邻居、同事),直至一国的人,天下的人。在阶级社会中,往往局限于他所亲近的,所具有共同利益的人,就再不推下去了,而使它成了阶级性的爱了。这种纯洁的爱上升到实践理性阶段,就是一旦意识到自己是一个血肉之躯,一个有感知、有情欲、有思虑的人,也同时意识到在自己周围有数不清象自己同样的人,那么,自己所不喜欢的事情,就不要强加于别人的身上;自己要求在有组织的人群中有立足的地位和在德行、事业上的昌达,也同时推想到他人亦有同样的要求。因此,自己的这些要求,只有在不排斥他人有同样的要求和赞助他人实现这些要求中,得到实现,直至完满的实现,自己的地位、德行和事业与他人都有血肉相连的关系。这就是儒家所谓的“忠恕之道”,或“行仁之方”。这种爱人的思想推之于爱物,就是不能随便践踏生命,暴殄天物。儒家思想中的这种爱人惜物之心,在今天仍当讲求,先说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中,为工为农,为商为士,哪样没有健康发展的前途?立足之道多矣!何必定要踩在他人头上才算站起来?脱贫之道多矣!何必定要走坑害别人的歪门邪道才能致富?再说在一个由发展程度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的各类国家所构成的国际关系中,一个国家如果要保留自己的“球籍”,要实现国家的现代化,要提高国家的社会生产力和改善学技术的力量,执行开放改革的政策,就能办得到的,何必搞什么原子武器竞赛、星球大战计划、军事突击、颠覆阴谋,企图消灭对方,才能生存?又何必要去侵占他国的领土,掠夺他国的资源,奴役他国的人民,才能发展?难道在这个国际大家庭中,每个成员不可以安静下来,谋求过一个和睦相处、信息相通、困难相助、有无相补的共存共荣的美好生活吗?还有这种爱人之道,犹应推之于爱物,不能为了图谋私利、徒遂私欲,把珍禽稀兽,搜罗一空;大象鲸鱼,捕杀殆尽。禽兽与人,虽属异类,却同领生机,共沾化育,彼之云亡,此岂无祸?
博爱之心,言之容易,可怎样去做呢?每个人对仁爱的理解不同,那就造成了每一个人实践仁爱的方法不同,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个体,一个独立的个体,互不相同的个体,那么为仁的方法便不是一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为仁之法,佛陀用参悟的方法去爱万物,老子用实践去博爱众生,那么平凡的我们就要用自己的方法为仁,去博爱,一味的搬借也许会适得其反。博爱之心,仁爱之心,并不遥远,并不是遥不可及,也不是只有圣人才可以拥有,我们,平凡的我们也拥有着,要爱自己,然后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民族,身边的人民和万物,努力去爱他们,去善待他们,使自己安心,实心然后开心,那么仁爱之心,离我们并不遥远!虽然我们和平凡。
“仁”之笔画何其简单,而“仁”之施行又何其的困难!我们的先代苦苦教导我们要有一颗仁爱的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经过我们的大脑而实行的,而我们的大脑无疑又是和我们的心灵是息息相通的,一切发端皆由心生,正如一切善恶皆由心起一样。天地良心,天地之间有这么一个良心,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中间就得对得起良心。当我们问心无愧是,我们就开始了仁的旅程。不需要多么可以去做,只要顺其自然,让自己的心不愧对天地就是仁人。
谈到孔子的“仁”,常说它有积极的一面即“忠”;讲到行“仁”的方法,则曰“推己及人”。
其说直接的、主要的根据是孔子曾说过这样的话:“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
仁之方也已。”此话出自《论语·雍也》,是孔子与其学生子贡讨论“仁”时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