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3334353637383940 / 4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中华十大义理 [复制链接]

571#

回复 4楼李智的帖子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和我们青年息息相关。以后走向社会,从事工作都是密不可分的。中国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国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子曰“仁者爱人,”为仁 ; “见利思义”为义 孔子讲“不学礼,无以立”为礼 ;“知(智)者不惑”为智 ; “朋友有信”为信 ; 岳飞“精忠报国”为忠; “百善孝为先”为孝 ; 包拯“为官清廉”为廉 ; 曾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为毅 ; “家和万事兴”为和。 走向和谐社会,我们必须做到这些。
TOP
572#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中华十大义理指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这十个字可以全面、系统、完整地表达中华民族精神。我们现在所大力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这十个字的核心内涵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时间沉淀,依然能在千百年后的今天熠熠生辉,成为社会主旋律。
TOP
573#

陈先生从国学的角度,概括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十大范畴,分别是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以及它们的传统内涵和现代意义。他认为,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是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民族灵魂,应当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和课程,称之为义理学,这样的概括全面、系统、完整地表达出了中华民族精神。我一直以为古代传下来的儒学经典离我们很遥远,但读过陈先生的文后,才明白我们身边处处都在体现着这些,包括平时的行为规范以及道德规范,都是在这十大义理的指导下才制定出来的,对于我国传统的道德准则,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继续发扬我们对美德的追求,从自身做起,提升个人修养,发扬中华美德。
最后编辑王旭 最后编辑于 2024-01-01 17:35:05
TOP
574#

       览十大义理,甚慨于“忠”者。忆白日观古装戏。刀光血影,赫赫战功,赏加官进爵,寒门封王。军权在握,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矣。久之,帝忧疑,谗人间之,欲收大权而杀之。
       夜兴阑珊,久不能寐,铁马冰河入梦。过千山,行万疆,陌上花在岸。少妇城南肠断,浅看聚散,风行云未淡。一夜风起,玉阶生寒,战鼓声声,狼烟起,白骨横。铁甲血染,弯弓如月满,忠心无二,戎马踏关山。帐内小憩,梦回金殿,诉当年金戈铁马,将军百战,何故问兴衰。似一步登临,云散天光开。纵宦海浮沉难计,青史长卷漫漫,千古功德谁叹,不过须臾,风云涌,山河寂,天地苍茫。
       万言万当,弗如一默。护驾勤王,知之虽易,行之惟艰,行笔落抬处,忠命黄泉间。为万民守疆曰忠,为悉族雪耻曰义,忠义欲两全,可得乎?正道直行以卫国,竭忠尽智以事其君,然,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卯时惊坐起,觉东方之既白,残梦幽然,久不复静。
TOP
575#

       陈教授依历代圣贤的思想,把种种看法直接的呈现出来,确立了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为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十大主题,就各主题的内涵作了系统阐释,并正确区分出其精华和糟粕。陈教授总结的十大义理不仅是对以往的总结,更融注了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公平竞争、个性自由、人格独立等时代精神和新思想,使中华民族精神根源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
      要将这十大义理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使中华民族精神不仅存在头脑中,更体现在民族的生活实践中。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以此来要求自己,传承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在实践中发扬十大义理。
TOP
576#

三字经》中对十义的说法是:"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
《礼记·礼运》里。 十义则是: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个义理是儒家提倡的伦理道德的十个原则。我国古人非常注重十义,认为是每个人都要遵从,不可疏忽的事。儒家提倡的伦理道德的十个原则。我国古人非常注重十义,认为是每个人都要遵从,不可疏忽的事
TOP
577#

中国十大义理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更是文化上的优势。我们在新形势下,必须学习发扬它的合理方面,既不能妄自菲薄,对孔孟之学全盘否定,又不能陶醉于历史,被过去的种种束缚。所以我们要合理挖掘儒家文化内涵的科学成分。
TOP
578#

中华十大义理指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这十个字可以全面、系统、完整地表达中华民族精神。我们现在所大力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这十个字的核心内涵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时间沉淀,依然能在千百年后的今天熠熠生辉,成为社会主旋律。
TOP
579#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中华义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义理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互相尊重、互相帮助,追求社会和谐与稳定。同时,中华义理也强调个人的品德修养,提倡君子之道,要求人们保持谦虚、诚实、守信、勤奋等美德,以达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中华义理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和行为准则。在现代社会,中华义理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TOP
580#

孔子提出“仁者爱人”的命题,韩愈将“仁”定义为“博爱”,仁即是爱护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仁爱是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传统道德的核心观念。仁爱是以人的良知、善良本性为根基的爱,不同于功利原因的爱或基于本能的爱。仁爱以人的良知为基点,依据远近关系向外层层扩展而形成自尊自爱、爱亲人、爱人民、爱天地万物四个层次。孔子明确指出仁爱的行为准则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将仁爱的对象从亲人推向人民,推向天地万物。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也应该学习并传承先人对“仁”的要求与感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与推广,爱己爱人,推及社会。
TOP
581#

15.讲到中国的义理哲学,那自然和易学是分不开的。但是易学在民间大多与算卦挂钩。算
卦的是象数易学,而易传之后,易经哲学就更多的偏向于义理易学。象数易学和义理易学是易学思想的两种表述方式。象数易学认为卦爻象系统在易学发展的历史中产生得最早,是更接近于圣人之义的表述方式。故对卦爻象系统的把握,就等于对卦爻象所蕴含的圣人微言大义的领悟。义理易学对易学思想的表述,采取的是对意义的直接表达,而反对采取将“意义”“还原”为“象数”,再将“象数”对等于“义理”的“还原”法,而是强调对意义世界的直接表达。象数易学秉承先秦易学卜筮思想的传统,认为只有通过象数系统这一途径来把握圣人之义,这其实和他们的历史思维是分不开的。而义理易学则以把握圣人之义为目的,一旦象数系统不利于意义的解释,可以将象数系统抛开。义理易学强调对意义世界的直接领悟和表述。“象数”与“义理”从不同的思维维度对易学思想进行相应的表述。象数学从象数的角度,将易学放置在历史维度下,根据《周易》一书的成书过程,肯定了“象数”表述方式的有效性。而义理易学派则立足于“意义”至上论,使“意义世界”成为超越性的存在,成为所有表述的终极追求目的,并立足于主体自我理论构建,用“六经注我”的方式,给予易学思想表述的最大自由空间,凸显了“意义世界”的至高无上性。易学的发展史,就是“象数”和“义理”两种表述方式的不断交锋和不断融合的历史。
TOP
582#

孔子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精神导师,是十大义理的奠基人。《论语》一书已建立了十大义理的基本框架,历代圣贤则为之添砖加瓦。管仲有“四维”之说,包括礼、义、廉、耻。董仲舒有“五常”之说,包括仁、义、礼、智、信。宋代有“八德”之说,包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孙中山先生提出“新八德”,包括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以十大义理为核心的中华道统代代相传,以致永远。
TOP
583#

孔子提出“仁者爱人”的命题,韩愈将“仁”定义为“博爱”,仁即是爱护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仁爱是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传统道德的核心观念。仁爱是以人的良知、善良本性为根基的爱,不同于功利原因的爱或基于本能的爱。仁爱以人的良知为基点,依据远近关系向外层层扩展而形成自尊自爱、爱亲人、爱人民、爱天地万物四个层次。孔子明确指出仁爱的行为准则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将仁爱的对象从亲人推向人民,推向天地万物。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也应该学习并传承先人对“仁”的要求与感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与推广,爱己爱人,推及社会。
TOP
584#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所谓的中华十大义理,有人觉得,放在现代社会来看,很多已经不适用了。现代社会,确实是高速发展的,也确实是需要一定的思想指引的,那么我们应该去哪里寻找呢?其实,不管是怎么发展,我们和古人之间是没有割裂的。我们都是中华民族,体内都有中华民族的血液,所以十大义理就是更适合我们的东西。我们承认,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有人曲解,但是我们要寻找根本,从而点亮精神明灯。
TOP
585#

陈教授依历代圣贤的思想,把种种看法直接的呈现出来,确立了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为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十大主题,就各主题的内涵作了系统阐释,并正确区分出其精华和糟粕。陈教授总结的十大义理不仅是对以往的总结,更融注了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公平竞争、个性自由、人格独立等时代精神和新思想,使中华民族精神根源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
    要将这十大义理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使中华民族精神不仅存在头脑中,更体现在民族的生活实践中。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以此来要求自己,传承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在实践中发扬十大义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