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3334353637383940 / 4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中华十大义理 [复制链接]

526#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孔子曾将“智仁勇”称为“三达德”,又将“仁义礼”组成一个系统,曰:“仁者人(爱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 仁以爱人为核心,义以尊贤为核心,礼就是对仁和义的具体规定。

仁义礼智信
孟子在仁义礼之外加入“智”,构成四德或四端,曰:“仁之实事亲(亲亲)是也;义之实从兄(尊长)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背离)是也。” “性善说”,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孟子·告子上》)
董仲舒又加入“信”,并将仁义礼智信说成是与天地长久的经常法则(“常道”),号“五常”。 曰:“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贤良对策》)。
TOP
527#

科技与人文,是中华民族腾飞的两翼。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上,与四大发明同等重要的文明成果,即是十大义理。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科技成果,十大义理则是中华民族的人文成果。中华十大义理,即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又可称之为:中华十大民族精神、中华十常、中华十德、中华十大价值观、中华十大人生观、中华十大人文精神。十大义理,是中华民族亿万生命践行的成果,并且由历代圣贤表述出来。中华十大义理汇聚了中华民族精神和道德观点点滴滴的精华。
TOP
528#

科技与人文,是中华民族腾飞的两翼。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上,与四大发明同等重要的文明成果,即是十大义理。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科技成果,十大义理则是中华民族的人文成果。中华十大义理,即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又可称之为:中华十大民族精神、中华十常、中华十德、中华十大价值观、中华十大人生观、中华十大人文精神。十大义理,是中华民族亿万生命践行的成果,并且由历代圣贤表述出来。中华十大义理汇聚了中华民族精神和道德观点点滴滴的精华。
TOP
529#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在中华十大义理“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中,“仁”应该为其他九个义理内容提供原则性的规定性。即其他九项义理成立的前提是不违背“仁”的原则。孔子在对“仁”从否定和肯定的两个方面做了说明。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对我们的要求是相互关爱、重良知、重道德。我们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及文革时期之所以会否认我们的传统义理文化,有一点原因是因为在君主集权统治时期我们的“忠、孝、义”是违背了“仁”这一原则的,变成了“愚忠、愚孝”,同样,文革中的做法也是对“仁”这一原则的破坏。
TOP
530#

“敬者,礼之本也。”(《日讲礼记解义》卷二十七《礼器》),“忠,敬也”([汉]许慎《说文解字》),孝,也可以解读为对长辈的敬,礼、忠、孝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那么同样地,我们也应该重点关注敬这一重要的文化传统。而敬与爱也是分不开的,因为爱而敬,敬中有爱。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有极大的影响,它的的核心——仁,孔子将其定义为爱人。所以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的情况下,以爱为基础的思想才是一种既可以使思想能够为大众所接受,又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TOP
531#

“和”有和谐、适中、适度之义,“和”这个传统义理让人联想到儒家“中庸”的态度。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被视为最高尚的德行,其具体含义可以理解为:不偏不倚则是中,“庸”则是用,就是中道运用的意思。中庸之道指的是做事讲求适当的尺度,无过无不及,心中需要秉持这份坚定的态度,中庸之道最高的境界是“时中”。即随时处于中道,根据不同的事物、地点等调整自己的应对方式,这也体现了中庸思想的灵活性。值得注意的是,中庸之道不是圆滑的做人处世原则,而是高的道德要求,希望学者们保持平和的态度、不走极端。孔子的言语中常常体现中庸之道的思想,如他评价《诗经》中《关雎》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是诗歌情感中的中庸;如“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是文质关系上的中庸。
TOP
532#

文中作者将中华民族精神概括为十大范畴,即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作者认为这十大可以全面、系统、完整地表达中华民族精神。我认为,作者比较简要精炼的概括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和代表性。仁义礼智信,这五种德性是常常联系在一起的,又叫做“五常”,可以视为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其中“仁”又可以视为这五德中最高的德性,仁含有其他四德。所以,在孔子那里特别强调“仁”,“人而不仁,如礼何?”,仁是一切德行的根基。忠孝二字,常常连用,我认为,这两个字在现代社会更是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它是处理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和根基。至于“廉”,做人要廉洁,堂堂正正,做官更是要清廉。至于“毅”,做事要有意志力,“士不可以不弘毅”,“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这是一种坚定的志向。至于“和”,“礼之用,和为贵”,不言而喻矣。
TOP
533#

《中华十大义理》确立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为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十大主题,就各主题的内涵作了系统阐释,并正确区分出其精华和糟粕。这十种文化内涵对于现代社会也有重要作用。在当今社会,很多人忽视了这些文化内涵的重要性,但学习其精华对于维护社会风气,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建设性意义。
TOP
534#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中国如今的发展人们普遍侧重于对经济方面及生活物质的追求,这当然是符合人的生存规律的,但有些人过分追求物质生活忽视了对个人精神世界的关注,就会导致沉迷物质,长久来看不利于个人和社会的长久发展。促进对中国经典的学习是改善这一状况的良好途径,但最重要的是注重方式方法,比如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应该怎样进行教育,学生应该如何学习,不能只是空洞死板的口号和“一刀切”的不符合人年龄发展规律的实践。
TOP
535#

中华民族精神有十大范畴,即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可以全面、系统、完整地表达中华民族精神。其一,“仁”,我们要学会培育自己的良知和发掘善良的本性。其二,义,即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正义精神,我们要“见利思义”、“先义后利”。其三,礼,礼是道德行为规范与文明行为规范的总和,要求“约之以礼”,“齐之以礼”。其四,智,我们要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其五,信,即真诚、诚信,正所谓:“唯天下至诚为能化。”。其六,忠,我们要做到尽心尽力、忠贞不贰、坚守正道。其七,孝是最具中国特色的精神,首先我们要不自取其辱,不轻生毁己,以免危及父母。其八,廉,我们要克制物质欲望的膨胀,追求朴素、节俭、廉洁的精神。其九,毅,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十,和,我们要追求协调、和谐、适中、合作的精神境界。
TOP
536#

中华民族精神存在于中华文化之中,存在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实践之中,是引领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旗帜。通过解读中华文化和考察中华民族的伟大实践,楼主认为中华民族精神可以用“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十个字来表述,并且对国民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首先我们要具有仁爱精神,注重道德品德修养的养成,互知互爱。第二,我们要表现出正义精神,重视整体利益其次再去获得个人的合法利益。第三,我们要讲道德行为规范和文明行为规范,继承仁爱、和平、优美等原则。第四,我们要重视教育和文化的精神,崇尚科学。第五,我们要讲究诚信,待人真诚。第六,我们要衷心对待民族国家。第七,我们要践行孝道。第八,我们要有廉洁精神,养成朴素节俭的品格。第九,我们要意志坚强,具有毅力。第十,我们要注重“和”,爱好和平,团结友爱。
TOP
537#

从“负面思想”辨析这一角度分析论语,因为论语被奉为经典,但是在社交网络平台上,有很多杠精,一直杠孔子,比如使对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民可使由知,不可使知之等妄加评论
自己查询了一些论文其中就有说到
其实前者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女子与小人是一种手法上的连类取譬,对于“女子”的这一连类取譬,丁纪认为 “小人以不德,女子以性别,则小人‘难养’以理言,女子‘难养’以情言。
“明明只将“女子与小人”简单并提,何以就能区分一则以理言、一则以情言呢?是道理分明如此,故能洞察清楚。生活中往往有女子难养而远近皆不是的经验,孔子以此取譬,以为小人之难养,本来就是这样。是女子之难养,只是生活经验如此,并非如小人一样,是其本性之难养也。
可能大家会有疑问,凭什么以女子的情形取譬,而不以男子呢?
女性是不是在生活当中比男性更容易陷入近则狎、远则怨的境地呢?这既然只是一个生活经验的问题,就不能否认别人一定不能有这种经验。其实孔子的判断十分高明。就像孔子说“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 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此亦基于生活经验对气质作出的判断,不也能让人觉得依然有效吗?现代女性能否像读这“三戒”一样,善加领会孔子针对女性单独提出的近则狎、远则怨的告诚呢?果能如此,则没有所谓“负面思想",有的只是对道理的彰明。所谓经典的力量,即以此种方式善意地理解。

后者“民可使由知,不可使知之”同样高频率被人当作负面思想
不可使知之  不属于思想主张,而属于对民的一种描述,思想主张可以被当作一种要求,但是描述则属于描述实情,孔子他并不是以统治者的口吻宣布一种统治策略,而仅以哲人的眼光洞察民情“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一语录戳中的痛点是愚民。
老子有云常使民无知无欲,孔子与老子的“道”论思想相一贯,也未必带有什么愚民的色彩。
孔子所言终究不是一种思想主张,更与愚民没有半点关系。丁纪以为,此处的 可与“不可”, “非‘允许’与不允许’之意,乃‘能够’与不能够’之意”,是否允许,这是要求;是否能够,这是实情。有了这种区分,愚民的曲解就能得到消除。
TOP
538#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义” 这个字是不能单独拿出来解释的,它是孟子儒学中的一个核心内容:善、信、利、义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可欲之为善,有诸己之谓信

善,具有可欲性,道德的实现是求诸己,孟子把意能择善视为人的本质。

《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恻隐,羞恶,恭敬,是非这些都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而这四个分别代表仁、义、礼、智,正是因为这些天性,才 “人、兽有别” 。所以,孟子怒骂不守礼的墨翟、杨朱兼爱无君,与禽兽无异,正是因为他们无恭敬之心,也就是无礼(上下之别、内外亲疏)

善是普遍化的,而求善的标准每个人都不同,儒家认为,个人的小善,叫利,对国家万民的大善,则叫义,这个就涉及到本题的核心了,孔子曾提出利、义之辩,为利与义定性,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个君子在春秋战国时期,也有天、道,君王,士子,圣人的意思。你可以理解为君王、士子这些掌握知识的人应该取义,即行家国万民之大善,这也是天与道,算是他们的责任与义务,而普通百姓,利于己就可以了。

这个利与义,是不能越级的,不然就是轻或者僭,孔子讲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个均字,大儒朱熹有解释,均,谓各得其分,其实本质还是以礼制国那一套。

孟子的观点和孔子大致相同,追求“应然”,大讲利、义之辩,粱惠王见孟子,就问:亦将有【利】吾国乎?孟子立马怒了,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你讲利干什么?君王【义】国家万民自然得【利】

这个义的价值,在儒家体系中,还是高于生死的,有舍生取义的说法,孟子的鱼与熊掌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就不说了。

至于儒家的义为何被抛弃,很简单,因为义也讲上下之别的,我们现在看来,就是导致社会不平等的【糟粕】之一,还是那句话,看孟子对墨翟、杨朱的态度就懂了。
TOP
539#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为十大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和中华十大义理有异曲同工之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人、社会和民族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儒家的精神为己任,对社会的影响无时无处不在,最高统治者从中找到了治国平天下的方针大计,个人从中找到了修身齐家的以身作则,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都在不断地探索,渴望达到“大同社会”的理想,如新冠肺炎的爆发,每个人都用自己微小的力量为国家抗疫工作做出贡献,才能使疫情在最短的时间得到最有效的控制。
TOP
540#

简短的篇幅中,先生着重阐述了自己对学术、社会与民族国家的思想主张,具有一定的深刻见解。总的来说,中华民族经历了公元1840年以来的剧烈动荡,到现在终于逐渐恢复其社会秩序与应有的国际地位。确实适当其时,重新梳理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重新阐明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与此同时,也由衷地希望正在走向复兴的中华民族,是一个能拥有开放心灵的民族文化主体认同;所谓的“中华十大义理”,在这方面应该还是能有抛砖引玉之功效的。也希望借此宝贵机会,能吸引更多的民间智慧、民间建言,来参与到国学复兴、价值重建的讨论当中。最后,仍然必须强调,重建民族文化认同、启发民族文化自觉,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不可也不能缺乏!
最后编辑湖北大学曾诚 最后编辑于 2021-09-04 00:19:38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