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829303132333435» / 4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中华十大义理 [复制链接]

466#

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是广大人民在劳动、生活中实践出来的,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个人的生命实践和道德实践。核心价值更直接地通过文化产品的创造而表现出来,特别是历代思想家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此,找回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不仅仅要从中华历代杰出人物的事迹中去寻找,更应当从流传下来的历代思想家的著作中去寻找。
TOP
467#

陈先生通过总结中华延绵千年的义理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中国的义理文化概括为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可以说,中华十大义理包含了中国自古至今的传统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将这十大义理观重新整合,结合现代社会的价值取向,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对于构建社会的整体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就是中华义理,中国近现代社会最大的损失是中华义理的丧失,中国当代最迫切而又没有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需要也就是中华义理的重建。重新解读传统中华义理,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也有十分必要的意义。可以使当代大学生对传统的义理观有深刻的认识,从而在实际生活中深入贯彻,为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
TOP
468#

国学经典于我们不仅仅是背诵,更是要去理解,并努力践行。让经典植根于我们心中,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中。
社会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有才无德的孩子是危险品、是毒品。”作为华夏的一份子,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品读国学经典,践行中华义理。让我们优秀的品行在我们的校园中、家庭里、社会上发光放彩。  品读国学,涉中华之精华,孕当代之精英,让中华传统文明发扬光大,让孔子学院在全世界每角落开满鲜花,让世人共同沐浴古人的仙露,加强世界和谐与文明建设个,共创美好的明天。  悠悠华夏,漫漫国语,细心品读,受益终身。
TOP
469#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     十者缺一不可
TOP
470#

我们生活得时代是新的时代,是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而这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这是革命前辈在这伟大的“中华十大义理”的指导在创造出来的,而我们在享受这成果的同时要牢记为这生活贡献自己的前辈和尊重伟大的“中华是大义理”,同时我们在自己生活点点滴滴中发扬和传播中“华十大义理”。
TOP
471#

中国十大义理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更是文化上的优势。我们在新形势下,必须学习发扬它的合理方面,既不能妄自菲薄,对孔孟之学全盘否定,又不能陶醉于历史,被过去的种种束缚。所以我们要合理挖掘儒家文化内涵的科学成分,使之成为利国利民的思想武器!
TOP
472#

中华民族十大民族精神,又可称之为:中华十大义理、中华十常、中华十德、中华十大价值观、中华十大人文精神。
TOP
473#

仁就是宽厚,义就是正直,礼就是谦让,智就是才能,信就是诚实。孟子提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仁,不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以仁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怀,经过现代改造,可以转化为现代人文精神。

义,与仁并用为道德的代表:“仁至义尽”。义成为一种人生观、人生价值观,如“义不容辞”,“义无反顾”,“见义勇为”,“大义凛然”,“大义灭亲”,“义正辞严”等;义是人生的责任和奉献,如义诊、义演、义卖、义务等,至今仍是中国人崇高道德的表现。

礼,与仁互为表里,仁是礼的内在精神,重礼是“礼仪之邦”的重要传统美德。“明礼”从广义说,就是讲文明;从狭义说,作为待人接物的表现,谓“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涵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这些已经成为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一种表征和直观展现。北京为迎奥运正大力开展礼仪教育。“礼之用,和为贵”,其价值取向为“和谐”。继承发扬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智,从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学智慧,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和统一起来,这是我们今天仍要发扬的。

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兴业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讲信义是中华民族共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
TOP
474#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中华义理作为国学的核心,更多的强调的是一种在民族精神和民族品质形成上的作用。这样的义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褪色,历久弥新。无论是在我们的社会中,还是在我们个人的小家中,我们一直被教育要有各种美德,在家庭教育中讲求家风,都是义理在我们生活中的体现。作为一个中国人,这样的义理融入了我们的骨子里,是我们割不掉,舍弃不了的。从小接受这样的教育和培养,那么在我们的为人处事上,我们也应该将其充分发扬和应用,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这样 ,那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更加的美好。
TOP
475#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仁义礼智孝信中廉毅和十大范畴全面系统完整的表达了中华民族精神,这十点对我们中华儿女的道德品质提出要求,成为我们的准则底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提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是新时代的价值精神观,与题主提出的十大范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TOP
476#

去除糟粕,取其精华,的确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传统价值观的正确态度
TOP
477#

礼仪可以大致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五大分支。简单的说,礼仪就是人类(大部分是中华民族)在日常交际中总结出来最不会伤人的话,虽说是不伤人,但是在网络上,有一些人不太喜欢这些客套话。礼仪既是对他人尊重的体现,也是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正所谓致福曰礼,成义曰仪。古人讲“礼者敬人也”,礼仪是一种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也是交往的艺术。它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TOP
478#

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是广大人民在劳动、生活中实践出来的,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个人的生命实践和道德实践。核心价值更直接地通过文化产品的创造而表现出来,特别是历代思想家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此,找回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不仅仅要从中华历代杰出人物的事迹中去寻找,更应当从流传下来的历代思想家的著作中去寻找。
TOP
479#

于丹在“百家讲坛”上讲《论语》心得,是用现代化、大众化的表达
方式,以个性化极强的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论语》。陈杰思所著《中华
十大义理》一书,则是另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是让历代圣贤自己站出来讲
述他们的思想,将他们关于十大主题的种种看法,直接呈现出来,或许更
真实、更全面、更有思想的深度,将学术性与普及性统一起来。
——汤恩佳
TOP
480#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这十大义理是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是中华民族上下5000年 所秉承的精神。现代的“善良、诚信、友善”等倡导的社会主流价值观无不是从十大义理中引申而来,十大义理已经深深的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古代先人的著作也同样是十大义理的阐释以及对于行为的规范,正如《孟子》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就是以十大义理为基础解释君子如何行为。十大义理在《论语》中即有体现,更让人对于孔子等哲学先驱的敬仰再上一层楼,不禁让人想起颜渊对孔子的评价:“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