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华义理:国学的核心学科 [复制链接]

1#

中华义理:国学的核心学科



   陈杰思



      国学的核心学科有三门:即中华义理、中华文学、中华历史。其中,中华义理长期以来被忽视了。


“义理”一词,最早见于《礼记․礼器》:“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 这里的“义理”,是指“礼”所包含的精神。孟子《孟子‧告子上》曰:“故曰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也,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义与理结合,是指健康的心灵所需要的正面的生命精神。宋代偏重于阐释儒家经文中的道理、意义,遂形成义理之学。张载在《经学理窟》中说:“义理之学,亦须深沉方有得,非浅易轻浮之可得也。”从传统的意义上说,义理即是传统文化经典的内在意义,是文化经典承载的精神内涵。义理主要存在于中华文化经典中,也表现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贤人圣人之理义非它,在乎典章制度者是也。”[1]总而言之,义理就是经学、子学、玄学、理学、心学等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思想与精神。


义理学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说明:


第一,义理学是中华民族精神价值体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人文精神、生存智慧、人生哲学、民族精神、价值观念相互交融而形成的有机整体。道德观、人生观、宇宙观、价值观完全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第二,义理学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一个有限的生命,在一个特定的时空条件下生存,经验是有限的,缺乏智慧。因此,必须潜入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众多生命践行而形成的智慧之河中,吸取智慧。孔子思想,绝非个人的主观意见,而是孔子在整理、阐释、传播古代文化经典的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体系的最集中、最全面的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是义理学的奠基者。


第三,义理学是中华民族思想史上儒、道、佛各家各派的思想精华。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位思想家,从不同方面不断地补充、发展、丰富中华民族的精神价值体系。我们应当超越时空限制,超越流派限制,将他们的优秀思想抽取出来,作为构建义理学大厦的具体材料。义理学在剔除了等级观念、专制作风、男尊女卑、特权意识、奴性思想等封建糟粕之后,能为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所用的传统文化思想精华。


一、建立义理学,可以确保中国思想的完整性与整体性,并为研究与教学提供便利


义理学包括了经学、子学、玄学、理学、心学等。义理学是以孔子思想为核心,以儒家为主干,同时包括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杂家等诸子之学。我们以现代视角,回首中华文明,不分时期,不分门派,从中国众多思想家的思想素材之中,取其精华,纳入义理学之中,这就保持了中国思想的完整性。


义理学,如果借用西学的分类方法,就应当包括中国哲学、中国伦理学、中国心理学、中国教育学、中国美学、中国文化学、中国民俗学、中国宗教学等学科。在西方文化中,哲学、宗教、美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是相对独立的学科,而在国学中,对应于西方哲学、宗教、美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文化学、民俗学诸学科的内容,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以义理学统摄以上各学科内容,如此,便保持了中国思想与精神的整体性。


许多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者,运用西方文化的观念、结构、逻辑、概念来研究中华文化,将中华文化材料作为西方文化框架的填充物。按照西方的学科分类标准,义理学的内容就会被肢解,部分内容就会被分别分配到哲学、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美学、民俗学、宗教学等学科上去,不能被分配的部分就会被作为多余的东西抛弃。建立义理学学科,可以避免中国思想被肢解,避免中国文化变得支离破碎,也可以避免中国思想中的优秀成分因不能同西方各学科相应而被抛弃。


如果按西方学科的分类标准来开展中华文化教育,我们如果在教育中只讲中国哲学,而不讲中国伦理学、中国心理学、中国人学、中国教育学、中国文化学、中国宗教学、中国美学、中国民俗学等,那么,范围太小,中华文化的精华不能系统展现。因而在教育中特别设立义理学一科,可以将以上各科融为一体,否则,以上各学科独立呈现,将造成学习上及课程设置上的困难。



二、        建立义理学,可以弘扬中华精神,弥补长期以来对中华精神与道德的忽视与淡薄。


在清代,经学仍然占据着学术的核心位置:本朝学术,实以经学为最盛,而其余诸学,皆由经学而出……是故经学者,本朝一代学术之宗主,而训诂、声音、金石、校勘、子史、地理、天文、算学,皆经学之支流余裔也。”[2]但在经学的研究与学习中,出现了这样的偏差:弃义理而趋从考据、训诂。在文化专制主义的高压之下,人们不敢有自己的头脑,不敢有自己的思想,故义理之学走向衰微,相应地,毫无风险的考据学,出现繁荣景象。“今世天下相率为汉学者,搜求琐屑,征引猥杂,无研求义理之味,多矜高自满之气,愚鄙窃不以为安”[3] 方东树《汉学商兑》中讲:“汉学者全舍义理而求之左验,以专门训诂为尽得圣道之传,所以蔽也。”鲁迅所描述的种种国民的劣根性,正是在义理学长期丧失之后,中国国民得不到义理学的滋养,出现的集体精神病变而已。 近现代以来,国学研究与教育最大的缺陷,就是沿袭清代的学术传统,重辞章之学、考据之学,而忽视义理之学。忽视义理之学,放弃思想,不敢用义理之学来改造社会,这样就可回避政治风险,同时,忽视义理之学,放弃修身,可以回避道德责任。这是一种对国家民族不负责的行为。国学在缺乏义理的情况下,就沦为文人雅客、知识精英的无聊游戏,或者谋生饭碗。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后,采用苏式的教育模式,中国传统的义理学更没有任何立足之地。

本主题由 管理员 chenjiesi@chen 于 2014/7/1 18:50:39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接贴子主题)

三、在义理学的基础上重建真正的中国哲学,以消除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危机。

按中国没有哲学的论调,哲学成了西方人的专利,并且由西方人来垄断哲学学科,而中国的文化只能贴着“思想”的模糊标签而找不到自己的学术位置。这也许就是文化殖民主义者运用的文化竞争战略,如果中国人也跟着起哄,硬要说中国没有哲学,岂不是上了他人的当了。如果按这种思路,中国的宗教不符合西方宗教的特征,也就不是宗教。照这种逻辑,如果你要学哲学的话,就只能去学西方哲学;如果你要信教的话,只能去信西方宗教。我们不能再犯自我贬低的错误,如果说中国没有哲学,就是将自己从世界哲学界中放逐出来。

判断某一理论是否是哲学的标准何在?我们认为,哲学作为一门学科,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凡是关涉到哲学研究对象的理论,就可以纳入哲学的范畴之中。如果说中国不存在哲学,那就是说,中国古代思想家并没有面对哲学研究对象,那显然是说不通的。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张岱年">张岱年ersonName>先生说:“我们可以将哲学看作一个类称,而非专指西洋哲学。可以说,有一类学问,其一特例是西洋哲学,这一类学问之总名是哲学。如此,凡与西洋哲学有相似点而可归为此类者,都可叫做哲学。以此意义看哲学,则中国旧日关于宇宙人生的那些思想理论,便非不可名为哲学。中国哲学与西洋哲学在根本态度上未必同,然而在问题及对象上及其在诸学术中的位置上,则与西洋哲学颇为相当。”[4]如果将哲学的研究对象视作宇宙、社会、人生的基本原理,那么,在不同民族那里,有会有一定的见解,从而产生本民族的哲学。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张岱年">张岱年ersonName>先生认为,“哲学”是一个“共名”,在此之下,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和印度哲学等都是它的一个“属”。    

我们最好的选择也许就是:首先建立义理学体系,然后再根据哲学的研究对象,将相应部分提取出来,真正的中国哲学就这样诞生了。只有这样,中国学者才能从西方哲学的枷锁中解脱出来,发现本民族思想的真正价值。中国哲学合法性的危机,不在于中国有没有哲学,而在于中国人运用西方哲学范式建立起来的中国哲学是没有价值的。这种人为地制造中国哲学合法性危机,正是依从西方文化霸权,再一次听从西方文化中心论而导致的错误。建立义理学学科,并不否定中国哲学,而是以真正的中国哲学为核心,括大范围,将多种人文学科的内容包含进来。

四、       建立义理学,是谋求中国学术文化的独立地位与主体地位,建立中国学术文化的独有范式。

     由于中国人与西方人同在一个地球之上,是同样的人类,因而面对着共同的生存境遇。在此前提下,中国人和西方人都需对宇宙、对社会、对人生的基本原理有所认识或体证,也就是说,都需要有哲学。中国和西方,长期以来是两个互不统属的文明体系,中国与西方都各自有自己的思想源头。在中国形成的哲学,就是真正的中国哲学;在西方形成的哲学,就是西方哲学。

但是,在西化浪潮中,出现了西化的中国哲学。西化的中国哲学作为西方哲学的附庸而存在,作为西方哲学的注解而存在。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彭永捷">彭永捷先生还用“汉话胡说”四字来概括八十年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历程,认为中国哲学史学科领域内这种“汉话胡说”的模式,虽然取得了看似辉煌的学术成就,却使国人对于中国传统不是更易于理解和更加亲近了,而是更加不解、更加疏远了。

1919年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和1934年冯友兰两卷本《中国哲学史》的出版,建立了西化的中国哲学的范式。西化的中国哲学建立的范式,就是搬用西方哲学的范式。这里说的西化,不仅仅是指欧美化,而且包括了苏化。如果将前苏联视为西方国家,那么来自苏联哲学的模式,也可算作西化的一种。西化的中国哲学,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可以说是研究中国哲学的主导方式。

中国哲学范式丧失还有极其深刻的社会原因,近现代社会,中国处于弱势,西方处于强势,西方文化殖民主义席卷中国,某些中国学者丧失了文化的自信与自尊,不知不觉地放弃了中国哲学范式。中国哲学原来是有自己的范式的,只不过在由文言文转化为白话文的过程之中,文言文中的哲学术语在白话文中没有现成的,只能大量使用通过翻译传入中国的西方哲学术语,不知不觉地就陷入了西方哲学范式之中。用这一堆西方哲学术语来解读中国思想材料,就会产生谬误。例如套用柏拉图的“理念”来解释朱熹的“理”,以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来解释理气关系,中国哲学的范式就丧失了。

西化的中国哲学,实际就是西方哲学在中国的具体印证。西化的中国哲学的主要研究方式是:先将西方哲学和苏联哲学的概念、逻辑结构、理论观点树立起来,然后再回到中国思想家的言论材料中,运用西方哲学的方法,对这些材料进行肢解、阐释、误读,然后将符合西方哲学的概念、逻辑结构、理论观点的材料抽取出来,作为论证的材料,附会于西方哲学的框架之中。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的开头亦表示:“哲学本一西洋名词。今欲讲中国哲学史,其主要工作之一,即就中国历史上各种学问中,将其可以西洋所谓哲学名之者,选出而叙述之。”[5]

西化的中国哲学已给中国文化带来极大的破坏,这是从内部推倒了传统文化。时至今日,按这种模式所取得的成果,无非是证明了某些西方哲学的观点,在中国古已有之。在编写哲学教科书时,论述到西方哲学的某一观点之时,可以列举一下中国的某位思想家说过类似的话。中国哲学作为西方哲学的附庸而存在,中国哲学中只有符合西方哲学标准的论点,才是有价值的。而中国哲学中许多独特的思想,被作为糟粕而被抛弃。以这种方式研究而产生的成果,除了给研究者带来所谓的学术地位和利益外,并没有产生实际的价值。研究者的成果可以按西方学术标准而成为真正的学术成果,既可获得国内的学术地位,又可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名利兼取。一味地套用西方哲学范式,就会造成对中国哲学的曲解与误读,造成中国哲学民族性的丧失,使中国哲学丧失灵魂,西化的中国哲学由此而产生。对大众而言,“西化的中国哲学”已变成一堆毫无意义的抽象词语,已远离了中华民众,从而丧失其存在的价值。在而事实上,西化的中国哲学完全可以由西方哲学取而代之,其自身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因而,西化的中国哲学可以完全取消。西化的中国哲学,如果将“西化”二字去掉,冒充为真正的中国哲学,就只能算作为伪劣产品。在中国哲学界要进行一场打假运动,将西化的中国哲学驱出去。

陈寅恪在《吾国学术之现状及清华之职责》中提出:“求本国学术之独立”。国学必须自立于世界学术之林,不成为西方文化的附庸。中国哲学研究,首先就是要放弃西化的中国哲学的理论成果,到中国思想家的思想素材中去探索中国哲学的范式,而不是去照搬西方哲学的范式。不同哲学范式有不同的术语、概念、范畴、命题、逻辑结构、理论观点、表达方式,有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结论。重建中国哲学的范式,就是建立与古代思想家相一致的术语、基本概念、思维方法、范畴、命题、问题。真正的中国哲学有自己独特的概念、逻辑结构、理论观点,也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中国哲学的独特性,也反映出中华民族的独特性,反映出中华民族生存背景的独特性,反映出中华文化范式的独特性,反映出中国语言文字的独特性。中国哲学中的真理,是同中国人的生活背景紧密相联的。在研究中国哲学之时,西方哲学不是标准,而是参照。只有在参照之中,才能进行对比,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才能产生自我意识,才能形成中国哲学的主体性。

完全按西方学科分类的方法来划分国学学科,最大的问题是,曾在传统学术中占主导地位的经学,不仅在全新的国学分类中丧失其主导地位,甚至找不到自己的立足之地。我们认为,重建义理学,以经学为主,整合子学、玄学、理学、心学,以义理学取代经学原有的地位,使之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学科。建立义理学,可以使中国哲学、中国教育学、中国心理学、中国伦理学、中国美学、中国文化学、中国民俗学、中国宗教学等学科能从义理学中获取不同于西方思想的独特的思想资源。

义理学应当建设成为一门综合性人文学科,应当建设成为一门在小学、中学、大学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拙著《中华义理》及《中华义理经典》依据传统文化资源,基本上确立了义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要点、逻辑结构、思想体系,为将义理学建设成为一门综合性人文学科作了初步的努力。

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就是义理学,中国近现代社会最大的损失是义理学的丧失,中国当代最迫切而又没有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需要也就是义理学的重建。

[参考文献]

[1]戴震.戴震全书卷七﹒题惠定宇先生授经图[M]. 合肥: 黄山书社,1995.505

[2]邓实.国学通论[J].国粹学报(3)

[3]姚鼐.惜抱轩诗文集·复汪孟慈书[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4]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序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82.2.

[5]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M].中华书局,1961.1.

TOP
3#

[原创]

通过对中华义理的学习,让我认识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意识到了我们所学过的知识简直就微不足道!通过义与理的完美结合,能使我们当代大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可以更进一步的学习,不只是在专业技术上,而且是在道德修养上,有个大的提升!有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便来我们走出学校,步入社会后,更加有力的用自己学来的知识,造福社会!!!

TOP
4#

周汝昌?说:训诂义理,是中华大文化中的综合性精神命脉,缺一不可,而兼擅至难。

可见中华义理的博大。

中华义理,更多的是教化人民,是人向善承德,秉持中华本性,围绕着这个国学核心,我们该做的还有很多,学习义理,是中华人民的本心!

TOP
5#

一直都很喜爱中国的文化,中国是一个很强大的国家,不是从它的军事,经济方面来讲,而是从它的文化方面来讲,现在的社会已经是多元化的,文化也是多元化,但是我们文化的核心没变,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的义理学,我们要喜欢,我们要继承,我们要学习。
TOP
6#

通过对中华仪理的学习,,看了一些频视和 讲解。真的感到很羞愧,一些我们曾经因以为自豪的中国优秀传统竟然要靠日本和韩国去继承和传成,,不知其他国人是什么感觉。我不是种族歧视,,我只是觉的我们国人的素质真的一天天的在滑落。。一些曾经的美德被人为是落后,老套。而文身,游戏成为我们的时尚,我们管它叫时髦,流行。父母的教导被认为是古板,,被认为是腐朽。。我们经常对父母说你不理解我,,但我想不同一天只知道上网,,上课不认真听课 ,只知道谈游戏:;晚上不回家,只知道通宵。。难道这也要理解吗?父母一天辛苦工作只换回我们的抱怨,,,还要他们理解我们吗?
TOP
7#

义理即是传统文化经典的内在意义,是文化经典承载的精神内涵。义理主要存在于中华文化经典中,也表现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贤人圣人之理义非它,在乎典章制度者是也。”[1]总而言之,义理就是经学、子学、玄学、理学、心学等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思想与精神。

通过对义理学的了解学习使我知道:义理是传统文化经典的内在意义,所以作为我们当代的学者来说要了解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就应该先学义理,因为不仅义理学是中华民族精神价值体系和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义理学还是中华民族思想史上儒、道、佛各家各派的思想精华。可见无论是哪家哪派,义理是其共同的思想。

所以,义理学的研究对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现在的社会中似乎就欠缺这方面的东西,因此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掀起义理学的学习浪潮,让整个社会都融入其中。

TOP
8#

我国的礼仪教育传统

礼仪教育也是人的素质教育,历来为我国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所重视。孔子曾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后">后ersonName>君子。”其大意是说只重品质朴实,而不重仪表礼节文雅,则显得粗野;只重仪表礼节文雅,而缺乏质朴的品格,则显得虚浮。只有二者结合,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他非常重视学生在日常行为方面的养成教育,要求学生站坐有样,彬彬有礼。枟史记· 孔子世家枠中就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其中“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 ,而“礼”为“六艺”之冠。  

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晚年为教训子孙,写了枟颜氏家训枠20篇,为后人确立了“治家规范” ,成为古今家训之祖,在我国家庭教育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托名管仲所作的枟弟子职枠,是我国第一部学生守则,被列为当时学生尊师礼节和学习、生活方面的行为规范。宋代教育家朱熹从教40 余年,他编写了枟小学枠、枟蒙童须知枠等教材,对儿童进行礼仪教育。他说:“古之小学,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师、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相传为南宋学者王应鳞所著的枟三字经枠,是我国流传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一本启蒙学教材,里面写道:“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清代学者李子潜编写的枟弟子规枠则以学规、学则的形式规定了学生从早到晚在饮食起居、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礼仪规范:“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钮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不循分,不称家。… … 步从容,立端正,缓揭帘,勿有声。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妄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即使对做买卖的商贾,也有规范商业礼仪的枟生意经枠:

生意经,仔细听,早早起,开店门。

顾客到,笑脸迎,送烟茶,献殷勤。

待顾客,要恭敬,顾客问,快答应。

货与价,记得清,从不烦,总耐心。

讲礼仪,重信任,保质量,客盈门.

对老幼,要搀送,多推销,盈万金。

在我国历史上流传的讲究礼仪的佳话,更是举不胜举,比如廉蔺之交、孔融让梨、张良纳履、范式重信、杨立中程门立雪、顾炎武谦逊敬贤等。正因为我国历来重视礼仪教育,所以使得我国优良的礼仪传统,能世代相继并成为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当然,古代礼仪中所夹杂的等级尊卑观念是必须摒除的,但是古代礼仪教育的思想和实践,仍然对我们有借鉴作用。

TOP
9#

"明礼诚信"中涉及到中华美德的三个"德目","礼"、"诚"、"信"。 突出诚信,是公民道德规范体系的时代特色。诚信建设,要从开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资源当中,去寻求智慧。诚信,是儒家道德体系的基础,诚者,天之道;思诚,人之道。诚,是真实无妄,是道德的根本,是人间之常道。信,是重诺守信,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诚信之道,是求真务实之道,是人、集体与国家尊严的体现,是"立人之道","立政之本",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黄金律。要极大地提升公民对诚信品德的认同度,要建立维护与建设诚信的相关制度,以营造当代中国诚信之道。正是因为诚信如此重要,党和政府才明确提出,公民道德建设要以诚信为重点。
TOP
10#

道德观、人生观、宇宙观、价值观完全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TOP
11#

礼仪教育也是人的素质教育,历来为我国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所重视。孔子曾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ersonName ProductID="后" w:st="on">后ersonName>君子。”其大意是说只重品质朴实,而不重仪表礼节文雅,则显得粗野;只重仪表礼节文雅,而缺乏质朴的品格,则显得虚浮。在我国历史上流传的讲究礼仪的佳话,更是举不胜举,比如廉蔺之交、孔融让梨、张良纳履、范式重信、杨立中程门立雪、顾炎武谦逊敬贤等。正因为我国历来重视礼仪教育,所以使得我国优良的礼仪传统,能世代相继并成为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义理学的研究对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现在的社会中似乎就欠缺这方面的东西,因此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掀起义理学的学习浪潮,让整个社会都融入其中。所以我们大家要发扬国学。
TOP
12#

文化保守主义在当今的文化潮流中虽然不是很大,但已经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文化保守主义要保守人类社会千百年来共守的基本道德价值,要保守中国五千年历史中共奉的文化经典,要保守源于人类心灵的常道、常理,所以,这种“保守”倾向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相信,文化保守主义今后一定会成为中国思想的主流,一定会引导中国人完成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TOP
13#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 ,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农耕文明发祥地之一 ;中国古代科技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 ,还曾创造出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和城市文明 ,创造出世界上独具特色的文学艺术、哲学、史学、教育等精神文明成果。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生命力最强、曾经最发达的文明 ,在世界文明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TOP
14#

中华文化日益丰富、新颖、厚实而庞大。但贯穿中心的总方向是绝不变的,这便是中华文化的内核——美好和谐,摒除邪恶。期望全人类一起走向最理想的美好和谐之中。

TOP
15#

大家都知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那是因为我们的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在神州大地上,我们的智慧在不断地进步中,自然而然地凝结成了一套适合于我们自己的文化特色。毫不客气地说,我们中华儿女自己就有足够的能力一步一步地去追求美好、和谐!我们漫长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积累了起来。从先秦而下,没有停止过新内容的增长。无论汉魏六朝,隋唐元明清,以至近代当代,哪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贡献,都有一点新鲜的学问成长起来。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