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102楼姜思文的帖子 正如“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所说的,所谓的“经”,就是永恒的、绝对的道理,不可改易的伟大教诲。经典就是民族智慧的结晶,结合陈教授所讲的中华民族民族精神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的十大内涵,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凝练的民族精华就是现代人民学习的经典,是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来聚集起来的民族智慧。
但是由于民国初年废除读经,使得这些经典文化被封尘将近一个世纪。虽然现在一些学者在为全民学习国学经典做出不断地努力,但由于语言的障碍和现在社会的性质,人们没有刻意去了解和深究我们经典理论。不过据我的日常观察,我发现现在学生教育日渐注重经典教育,比如说小学课本上我们常常会看到三字经、弟子规等。为了小朋友们学习的方便,我们相关教育机构改编了“百孝篇”,还编奏了一些孝亲敬老的歌,旨在在孩子小时候就开始让他们接触中国的经典理论。相对于97年入学的我们来说,现在语文教材通过几版改编,已经日渐增加了经典教育。甚至在小朋友幼儿教育期间,一些幼儿园已经将"国务院幼儿园幼儿行为规范"纳入教学范围。这些教育方法为国家推进全民学习经典教育起到了奠基作用。
在陈教授提到的经典教育的八项(诚敬、理解、体悟、集粹、诵记、涵养、信仰、力行)原则中,我觉得“体悟”这一原则很重要,正如,老师一直强调的那样学习要体会、理解并记忆。加上这些经典理论在语言上与现代语言结构、形式等方面存在很多不同,在理解和记忆上可能存在一些障碍。所以,悟,无很重要,是前提。
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鼓励国民从小开始接受经典文化教育,一场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热弥散全国。用习总书记的话来表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传统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学习传统文化时应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保证方向正确、科学性强,在提升国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起到积极作用。总之,推广全民经典文化教育,任务艰巨,仍值得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和国学研究者的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