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4567891011» / 2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中华义理经典教育的八项原则 [复制链接]

106#

八个词却是字字为金, 是我们在学习中的基本原则,虽说是基本的却是难得做到,难难难!这八个原则道出我们在前进,在追求自己前进过程中要注意的方方面面,我们要继承和发展的精髓,要传承的精华,要将自己展示给世界的一种方法。
TOP
107#

我中华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其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自是其于中华历史之中有着不可替代之意义,我当今中华子女,自是应承其精华,扬其光辉。
TOP
108#

直指人心!
TOP
109#

此八项原则堪称教育的处事之道,值得推广[em17]
TOP
110#

        正如陈老师所说的一样,经典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前人的经验,理论,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慢慢积累起来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经历了上下五千年风风雨雨才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但如何维护和继承这份宝贵的财富,确实是很困难的问题,中国也走了很多弯路,要么一味的偏好中方文化,要么一味的学习西方文化,在曲曲折折中终于总结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法。  
        我们传统的教育和学习方法也是造成我们无法好好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经典的一个原因。由于一些错误的政策,如民国初年废除读经,使得我们没有渠道去学习中华文化经典,“文以载道”,连“文”都没有学好,那么又如何去宣扬“道”呢?另一方面,陈老师在文中提到过“现代学校教育主要是物的教育而不是人的教育,是知识的教育而非德行的教育,是技能的教育而不是智慧的教育,是“器”、“技”、“艺”的教育而非“道”的教育,是“谋食”的教育而非“谋道”的教育。”这说明了中国的教育的侧重点不对,只是注重了表面的学习,而没有去注重根源的学习,只是一味的讲求质量,放而忽略了道德的教育,这也使得有知识文化的人不懂的基本做人的道理,使得这个社会越来越扭曲。
        陈老师根据现状,向我们整理出了经典教育的八项原则,分别是诚敬,理解,体悟,集粹,诵记,涵养,信仰,力行。这八项原则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陌生,我们在学习时,老师其实很多时候都在强调这八点,比如我们在学习文言文时,经常会要求我们首先了解作者的资料,相关背景,然后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总结出文言文中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然后背诵文章中经典的段落,去体会主人公的心,之后就是学习优秀的地方改正自己的缺点,反思现今社会的现象,最后就是希望我们能把学到的知识落到实处。
        这八大原则为我们学习中华民族精神指明了方向,相信只要把这八大原则落到实处,我们就能更好的学习中华文化经典,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学习道行,智慧,把我们学到的经典文本运用到实践中,活学活用,不要把这些经典文本只是当作文本只会纸上谈兵。
        我们现在中国的教育大多使得我们都停留在学习文本经典上,而没有把这些经典运用到生活中,虽然我们改变不了教育制度,但我们要学会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上加入这八大原则,这样我们可以更好的去学习进步,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经典。
TOP
111#

诚敬、理解、体悟、集粹、诵记、涵养、信仰、力行,我想这八个原则适用于任何学习过程,楼主总结得很精辟。读完此帖,我对中华文化经典的学习有了方向和信心,也对中华文化经典有了敬畏感,它是我需要花一生的时间去学习与实践的。如果中国人人以这样的原则学习中国文化经典,那么中华民族将屹立于民族之林不倒。
TOP
112#

        “八项”原则,对国学有着重大指导作用,归纳起来有两点:第一是求真,不断研究国学是什么,它表达了什么观点,现行的理解是不是有误差,能不能拿来应用;第二是致用,不断用国学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并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但有几点需要注意,第一,孔孟有别,道家和法家的东西也相差很远,故其虽然统称为国学,但不宜混为一谈,就连西学也没有把叔本华和弗里德曼混淆的。
        第二,中西有别,拿老子和柏拉图比总归简单一点,拿国学和西学比,则题目太大,难度太高,不是大师,未读尽天下书,不可妄下雌黄。
        第三,古今有别,该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而不是食古不化。“仁、义、礼、智、信”作为纲领是不错,但“三纲五常”用作座右铭则不合时宜。另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眼界不能局限于国学,而应发扬“拿来主义”的精神,大胆走出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至少西学的治学态度和方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TOP
113#

回复 102楼姜思文的帖子

         正如“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所说的,所谓的“经”,就是永恒的、绝对的道理,不可改易的伟大教诲。经典就是民族智慧的结晶,结合陈教授所讲的中华民族民族精神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的十大内涵,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凝练的民族精华就是现代人民学习的经典,是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来聚集起来的民族智慧。
        但是由于民国初年废除读经,使得这些经典文化被封尘将近一个世纪。虽然现在一些学者在为全民学习国学经典做出不断地努力,但由于语言的障碍和现在社会的性质,人们没有刻意去了解和深究我们经典理论。不过据我的日常观察,我发现现在学生教育日渐注重经典教育,比如说小学课本上我们常常会看到三字经、弟子规等。为了小朋友们学习的方便,我们相关教育机构改编了“百孝篇”,还编奏了一些孝亲敬老的歌,旨在在孩子小时候就开始让他们接触中国的经典理论。相对于97年入学的我们来说,现在语文教材通过几版改编,已经日渐增加了经典教育。甚至在小朋友幼儿教育期间,一些幼儿园已经将"国务院幼儿园幼儿行为规范"纳入教学范围。这些教育方法为国家推进全民学习经典教育起到了奠基作用。
         在陈教授提到的经典教育的八项(诚敬、理解、体悟、集粹、诵记、涵养、信仰、力行)原则中,我觉得“体悟”这一原则很重要,正如,老师一直强调的那样学习要体会、理解并记忆。加上这些经典理论在语言上与现代语言结构、形式等方面存在很多不同,在理解和记忆上可能存在一些障碍。所以,悟,无很重要,是前提。
         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鼓励国民从小开始接受经典文化教育,一场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热弥散全国。用习总书记的话来表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传统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学习传统文化时应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保证方向正确、科学性强,在提升国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起到积极作用。总之,推广全民经典文化教育,任务艰巨,仍值得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和国学研究者的努力奋斗!
最后编辑武科大陈星辰 最后编辑于 2014-12-06 10:04:13
TOP
114#

       诚敬、理解、体悟、集粹、诵记、涵养、信仰、力行,这八个词语虽然简短,却有丰富的内涵。想必陈老师也是研究多年才总结出来了吧。我们国家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若不从中学到点什么,也是太辜负了先人对国学的热情与奉献了。现在,我们最缺乏的是对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的信仰与敬畏精神,虽说与以前相比有所改善,但还是弘扬的力度不够,国人对经典文化的追求与热情不够深入。
       我相信,有了这八项原则,并大力的实践下去,我们国家在传统经典文化教育的道路上肯定会有巨大的进步,会迎来新的里程碑。
TOP
115#

诚敬,理解,体悟,集粹,诵记,涵养,信仰,力行八个原则包含了为人处事,文化知识的学习,自我修养等多个方面的道理,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就文字而言,这八个原则写出来不难,但是要做到却不容易。都能做到的,就近乎圣人了。可所谓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他的缺陷。只是,每个人都要有衡量自身的标准,又或者说追求的目标,这这八项原则就是最好的标准或目标了。
TOP
116#

的确现在很难做到把中华民族的精神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但这也是必须要努力的地方,也许需要很长的时间,但为了国家的兴旺,人民的富强,每个国民都应该做到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奉献自己所力所能及的事。
TOP
117#

现在的教育,缺失的的确是人文情怀。一批一批学生像流水线上下来的产品,毫无古时知识分子的灵动温雅,只有机械似的行为和毫无生气的面孔。可悲可叹啊!
TOP
118#

对于传统文化来说,我们以后改改抱有虔敬的心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反复诵读,以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
TOP
119#

1、认为企业是追求经济效益的盈利性组织,它不用讲伦理道德;2、认为企业应该在发展好了以后,再去关注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问题3、认为伦理道德可用于为企业做形象宣传和企业文化建设服务。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屡屡让人心寒,企业伦理建设势在必行。
TOP
120#

诚敬、理解、体悟、集粹、诵记、涵养、信仰、力行,这八项原则为中华义理的教育奠定了基础。如果我们的学习步奏就是和这八项原则一至的话,那么我们教育就达到了想要的效果,就完美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