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2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中华义理经典教育的八项原则 [复制链接]

46#

        从古至今,这经典的八项原则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中华礼仪之经典。然而,这八个单项有多少人能做到呢?可以说是有极少数的人。这引起了我们的反思和重视,为什么这几个看似简单的字眼几乎没有人能做到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礼仪是中华文化的经典,是我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份子必须学习的文化之一,只有这样,中华文化才能够源远流长,流芳千古。也许有人会问,学习这些有用吗?学习经典,以经世致用为目的。经典诵读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关注生活,面对现实,鼓励并正确引导我们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在文体活动、劳动、科学活动、社会活动、家庭生活、民俗活动、社会交往中,提供给我们良好的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和道德行为能力。如果每个中国人都能做到以上所说,中国将会“歌舞升平,一片繁荣的景象。

TOP
47#

[em01]学习经典,必须以经世致用为目的。清儒李慈铭曰:“游艺本乎志道,致用原于通经,两汉之间,儒者治经,皆以经世,若以禹贡治水,春秋折狱,诗三百五篇当谏书,六经之文,无一字不可发于政,见于事。” (15)我们在现实社会中学到的东西,都是功利性、世俗性、技术性的东西,而理想性的精神与思想则很难在现实生活中呈现出来,经典教育可以在世俗世界之外创造一个理想世界。人必须有两个世界:一是世俗世界,一是理想世界。一个人往往是用理想世界的精神与价值,来提升世俗世界,转化世俗世界,使世俗世界不至于在恶欲的牵引下沉沦下去。《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传统典籍文化中的思想与中国历史和现实中存在的行为与意识,并不是存在着正比关系。有一种情况是,传统典籍文化中的思想,是历史与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反映;另一种情况是,传统典籍文化中的思想,刚好是历史和现实中不存在或较少存在,而又迫切需要的行为与意识,或者是,在历史和现实中存在着与经典思想相反的现象。正如,在封建时代,存在着“吃人”现象,所以孔子儒家才倡导“仁者爱人”的思想,而有人却将“吃人”现象归咎于儒家,就是犯了将经典文化等同与现实文化的错误。经典的真正价值,就在于社会中存在大量弊端,人性中存在大量的缺点,必须运用经典的智慧与精神来解
TOP
48#

对于经典语句,须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领悟。在儒家经典的基础上,依据时代的需要进行创新。我们不能说,所有的义理都已存在于经文之中,在经文之外,尚有许多义理,需要我们去探寻。章学诚说:“夫道备于六经,义蕴之匿于前者,章句训诂足以发明之;事变之出于后者,六经不能言,固贵约六经之旨而随时撰述,以究大道也。”
TOP
49#

没有经典教育的民族,是“无教”的民族。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经典教育,就难于培养民族的共同意识,也就丧失了民族的灵魂,对于这一句话,我感触颇深,从古至今,教育一直是中华民族必不可少的的一部分,而这八项基本原则,涵盖了经典教育的精华,我们现代的教育中也要遵守这八项原则,以教育立业,以教育兴国。
TOP
50#

但处处“经典教育”则是叫人背着个大包袱行路!
TOP
51#

[em01]真的要好好学学!
TOP
52#

注重“心解”、“心悟”,不拘于文字的限制,不过多纠缠于经文的繁琐注解中,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经文的精神内涵。体悟分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面对经典的体悟,一种是生活与工作中体悟经典。体悟必须同主体的修养结合起来,达到“自得”之目的。 “义有至精,理有至奥,能自得之,可谓善学矣。”

何谓敬畏,即对神圣事物敬重又害怕的感情,早在毛泽东时代,他提倡敢于天干,人多力量大。他过高的估计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结果盲目的发动了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运动,极大的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中国早期盲目追求经济的发展,牺牲了环境,使得水土流失严重了,自然条件恶劣了,最终自食其果了,这就是不含敬畏之心的结果。

TOP
53#

对于经典语句,须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领悟。
TOP
54#

古之经典,无疑不是字字珠玑,而又引人深思,经典不仅使人们对文章本身内容的思考,同时也是对自己行为和思想的一种鞭挞和警示;知晓经典,才能使我们时刻要求自己,才能不断地在平常的生活中淬炼自己的品质,方可集经典于一身,成就大业,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经典是值得人们去称颂,去效仿,去学习的一种内在的精神,最为大学生的我们,也要有意识地去学习经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进步。

TOP
55#

在这里我要对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嘴上说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可是我从来没有读过《论语》等书,就是在以前接触过一些,可并没有跟现实相联系。以后要注意积累这些知识,用自己的独到见解来面对生活中的事情。
TOP
56#

八个词,十六个字,字字是金,值得我们的深入思考和学习。

这八个原则,其中的每一个都是我们前进的灯塔,指引我们前进、不迷失方向,能找到自我,并充分实现自我的价值。特别是在教育方面,让我们吸收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让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更具有中国人的内涵和修养,充分把中国人的经典展示给世人。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有一代代的人在不停地传递,希望今天的我们也能继续延续下去,通过教育把中国的经典文化发扬光大。

TOP
57#

       看了这篇文章,再和自己生活中的作对比,我觉得我还有很多的缺点不不足。同时也给了我很大的启迪,让我明白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

      我希望更多的人看到这篇文章的同时一定要记住提高自己的内涵和素养,让炎黄子孙在世界舞台上发光发热!

TOP
58#

八个词,将中华义理经典教育简明阐述出来,但是要真正理解他们并领悟其内涵则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学习,他是我们的指明灯,我们应不断为之奋斗将经典传承下去,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发扬光大。[em01]
TOP
59#

经典教育,不是为了教育而教育,真正重要的是打心底的崇尚经典、深入体悟经典、切切实实将经典的精粹刻在心中,深入骨髓,落于行动,受用终身。诚敬、理解、体悟、集粹、诵记、涵养、信仰,这八项原则向我们昭示:对于经典,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TOP
60#

诚敬,理解,体悟,集粹,诵记,涵养,信仰,力行,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经典。是我们作为中华儿女代代相传的。我们要发扬我们中华的传统文化,将它发扬光大把它传递下去。这八项原则体现了学习的真谛,是古人的经验告诉我们的。这八项原则与现实结合,不光光是理想的。这八项原则引导我们教育我们。让我们体会理解觉悟生活。这八项原则不光指导我们学习也指导我们的人生轨迹。学习这八项原则我们要以应用到学习生活,把它用活。经典具有原创性、典范性、权威性,是人类文明的珍品,现代学校教育主要是物的教育而不是人的教育,是知识的教育而非德行的教育,是技能的教育而不是智慧的教育,生活在现代文明当中的我们我们不应抛弃过去的经典。不要在现代生活中迷失方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