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2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中华义理经典教育的八项原则 [复制链接]

76#

     中国义理经典教育的八项原则,道出了教育的精髓,注重培养精神、礼仪、修为,体现出教育的根本,从诚敬到力行一步步让学者领悟和感受到了教育的博大精深,唤起我们的学习的兴趣,让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重新定位和思考,一直坚持教育的八项原则。

TOP
77#

[em01]总之,教育问题,实用,技术关系到国家科技,思想品质,关系到国民素质,国家凝聚力,两者不可或缺,现在两者都缺,中国文化应该是到了重建的时候了,道德体现也是到了重建的时候了,中国想强大,没有强大的文化支持,是强大不起来的
TOP
78#

没有经典教育的民族,是“无教”的民族。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经典教育,就难于培养民族的共同意识,也就丧失了民族的灵魂。弘扬中华文化,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则没有达到共识,值得我们深思。
TOP
79#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的八项原则看似简短,实则作为经典教育的准则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随着当今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接触的知识范围越来越广,可是对经典教育的学习意识却越来越淡薄。这样一来,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沉淀下来的精华没有发挥它应有的教育熏陶意义,导致了现代人很多宝贵品质的丧失。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开始忽略中华民族经典的学习,更多的只是为了生存而存在着。孩子们从小可能受到的教育是这样子的“你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这样将来才能有个好工作”······学校的教育仿佛只是为了考取更高的分数都为了以后为了未来,整个社会都忽视了我们全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忽视了我们应有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民族精神!所以经典教育的八项原则,是通过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的具体实践而总结出来的,对我们民族精神的形成及传承有很重要的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这八项原则为基础,好好学习中华经典教育,找到自我,传承经典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TOP
80#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的这八项原则:诚敬、理解、体悟、集萃、诵记、涵养、信仰、力行。单看每一项原则,我们想要做到并不是很难,但想要八项原则都做到,却着实不易。这就需要我们身体力行,从一点一滴做起,积少成多,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TOP
81#

讲礼仪的基础是提高个人的素质。随着社会的进步,讲礼仪将越来越流行。这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表现。要形成这种礼貌文明之风,关键是要提高人的素质,人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得到提高后,讲礼仪才能顺理成章
TOP
82#

读完这个内容我深深感到一个没有信仰的名族是无法前进的,就像黑夜里的航船如果失去了引路的明灯就会失去方向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同样一个名族如果失去了信仰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就会在全球竞争的大潮中迷失方向,最终只能被社会淘汰,从地球消失。所以作为中华名族我们要坚定自己的信仰,明确自己的方向,为了那个信仰勇敢前进!
TOP
83#

在我的几年语文课程学习中,我有自己的学习感受。现在我越来越觉得生活中的点滴感悟都能找到以前学习过的圣人们对我们的教导,为什么这体悟来得这么迟?我们需要积淀,需要体验,在生活中实践真理,这些道义才能变成我们坚定的信仰。对于传统经典道义的学习,首先应该做到诚敬,尊重经典,然后了解经典,诵记经典,在生活中实践真理,最后把它升华为自己的信仰。

TOP
84#


诚敬 、理解 、体悟: 、集粹 、诵记 、涵养 、信仰 、力行 这八个词组充分体现了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和怎样接受教育,这是我们人生的一个风向标,在我们的人身道路上,就应该身体力行,充分展示自己的修养,我对自己关于这几个词语的理解和做法还不够满意,因为我对经典教育不是太了解,我希望自己能够好好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发扬中华名族的经典文化。

TOP
85#

看上去只有短短的八个词,十六个字:诚敬,理解,体悟,集粹,诵记,涵养,信仰,力行。但这些都是古人们多留下来的经典绝句。每一个词都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从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诚敬告诉了我要真诚恭敬的面对一切事物,理解告诉了我对待任何事一定要对其阐明义理的理解,体悟告诉了我在学习和生活中找寻经验更加的充分的理解事物,集粹告诉了我中华文化是博大精深汇聚了巨大的精粹,诵记告诉了我要通过反复的背诵我才能真正记牢东西,涵养告诉了我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直接关系到这个人的形象,信仰告诉我每个人都要有一个坚定的信仰这样才能促使我们不断进步,最后力行告诉了我只有在实践与生活中我们就会发现许多的大道理!
TOP
86#

中华义理经典的八个原则给我们生活指明了方向,让我们懂得了很多道理,同时也是我们今后学习,做人的准则。规范自己的同时,也可以告诉旁边的其他同学,使大家都能够受益。授人玫瑰,手有余香。作为一个现代的中国人,传统文化依然对我们影响深刻,尽管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深深地落下了文化的印记,但是通过这样一些总结,能够时刻提醒我们,能够让这些古老的文化传承得更远,代代相传,使他们像根一样维系着中华民族,凝聚所有的中国心。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发扬祖国的优秀文化,使祖国优秀的文化不断发扬和传承下去。我国是礼仪之邦,我们应尽力为之。中华义理经典博大精深,学以致用,共创美好未来!

TOP
87#

科技与人文,是中华民族腾飞的两翼。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上,与四大发明同等重要的文明成果,即是十大义理。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科技成果,十大义理则是中华民族的人文成果。
中华十大义理,即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又可称之为:中华十大民族精神、中华十常、中华十德、中华十大价值观、中华十大人生观、中华十大人文精神。十大义理,是中华民族亿万生命践行的成果,并且由历代圣贤表述出来。
  孔子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精神导师,是十大义理的奠基人。《论语》一书已建立了十大义理的基本框架,历代圣贤则为之添砖加瓦。管仲有“四维”之说,包括礼、义、廉、耻。董仲舒有“五常”之说,包括仁、义、礼、智、信。宋代有“八德”之说,包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孙中山先生提出“新八德”,包括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以十大义理为核心的中华道统代代相传,以致永远。
  凡我炎黄子孙,应当有两个明显标志:身体上具有中华血统,心灵上具有中华十大义理。我们要用汉语和十大义理为主的中华文化来铸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
如果只批判传统文化的糟粕,而不去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只能给民众造成传统文化一团漆黑的印象。驱除黑暗的方法是,点燃一盏灯。同理,驱除糟粕的正确方式是,弘扬传统文化之精华。
TOP
88#

“道德”是一个宽泛的大概念,广义的“道德”应包含两个层面“道”与“德”,老子《道德经》八十一篇即分为“道”篇与“德”篇。老子认为,“道”是存在的方式,“德”是存在方式之目的性,“道德”是一个存在论的概念,表明生活本意的性质,它不同于伦理,伦理表明的是社会规范的性质。老子主张遵从“道”的生活,而反对遵从“礼教”(伦理)的生活。
TOP
89#

儒学是庞杂的体系,孔子思想没有糟粕,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儒家都没有糟粕,也不意味着所有的儒家典籍中的所有话语至今还有诵读的价值。过去用某些人的政治标准去区分精华与糟粕是不对的,但并不能说今天我们就可以不去区分精华与糟粕、有用与无用。
TOP
90#

一个民族有自己的“经”不研读不传播不知珍惜,则是堕落的、愚蠢的、可悲的、可怕的!

经书是记述天道人事之“常理”的书,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文心雕龙·宗经篇》说:“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所以,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对自己的“经”推崇备至,爱护有嘉!如西方民族对待《圣经》、伊斯兰民族对待《古兰经》,都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我们传统的“经”,是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是我们的先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断代和失传只能让我们成为民族的罪人、历史的罪人。我们的教科书常常拿历代的英雄人物教育我们的孩子,却从不问英雄当年读了什么样的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活水源头来”,而源头水之清甚于渠水。

人们都知道快餐文化的弊端,却宁愿接受快餐文化的荼毒,将思想禁锢在这些贫瘠而杂乱的杂志的图文书里,为什么不愿静下来,焚香洒扫本心,接受传统经典的熏陶?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