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728293031323334 / 3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中华经典教育的迫切性 [复制链接]

436#

       何为教育?在《说文解字》中对于教育二字做出了如下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教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意思说,教育是以“身教”来影响每个孩子,然后使他们向善发展。但此“身教”,我们可以通过父母、通过老师、通过身边的人进行,亦可通过优秀经典文化来作示范。因为书中彰显的道理,亦是来源于生活中的,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现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太过急切与浮躁了,透过学生来看,我们更多追求的是高分数,追求的是如何考取有用的证书,这些不是都不好,只是我们忙于这些而忘记学习的意义了。我们把学习当作工作、挣钱必须经历的过程,这没有什么错误,但是学习最大的目的应是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这样无论以后我们从事什么方面的工作,我们的内心都是充盈饱满的。因此,教育应是唤醒孩子内心本自具足的善良、智慧与爱。我们今天的教育应该站在生命的角度,而不是站在成绩的角度。教育应该让孩子享受生命真正的喜悦,懂得感恩,懂得尊重,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良好的道德修养……教育是人类灵魂的净土,教育不应该变得浮躁,不应该掺杂着太多功利性的目的。教育是让我们能更好的认知自己,能发挥自身的潜力,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说得大一点,教育应该如同张载所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我们不能将教育的本来面目遮挡住,应让教育能真正称得上教育,让学生在教育中能得到成长,让社会更美好。所以,经典教育是急迫的,或许真正将经典学习发挥影响,得到重视,是我们唤醒我们自身美好的一个有效方法。因为中华经典文化中的精神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不需要费多大的力气就可以在经典之中习得,那为何不去努力学习经典呢?忘记经典文化,就等于要丢弃它们。而丢弃了它们,我们赖以生存的文化便会消失,失去文化之根,我们的生活会缺乏活力的。
TOP
437#

       习读经学,走进经学之中,我们能超越千年与古人对话,拾得古人的智慧。在此之中,孕育着我们的品性与修养。而最为重要的是,经学是我们文化宝藏,虽是千年前的书籍,但记载的内容却历久弥新,不断生长。所以,读经,学经,应是我们要不断践行与努力的事情,从经典中吸取智慧,获得力量,以成长为更好的人。
       读经书去了解古贤先圣的真道理、真精神,以此来指导我们的生活,让追求向内的中国思维方式指导我们向外追求,如此去做我们才能让生命得到平衡发展,不沦丧于财富与权力、欺压与残酷之中。所以讲,经学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需要走近它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应将其丢弃。虽然西学与中学有很大的不同,西学之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但在这文化交流、融合的背景下,我们更不应该舍弃自身的独特性,不将西学为体,也不将中、西之学讲为“一体一用”,而是立中国之体,以体达用,并不忘吸收西学中好与妙的地方。因为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是我们生活与存在的根,流淌在我们血脉中,成为我们精神的一部分。如若之前真的“打倒孔家店”践行成功,那么可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也会因此而倒塌,出现“学之绝,才之衰,俗之敝”的局面,失去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与面目。总而言之,“经者常道也”,“夫常道者,包天地,通古今,无时而不然也”,我们不应丢弃它们。
TOP
438#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使其后代获得醇厚感,构建其文化记忆,形成有别于他人的特殊品质,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关键。那些熔铸在我们血液中的传统文化的基因,使我们获得生存的意义,获得尊严。将我们和本民族久远的历史连接起来,使我们在全球化浪潮席卷时,得以知晓自己的根在何方而不是浮萍。
“将圣贤的教诲融入自己生命成长的历程,积极地去参与历史文化的大创造,努力做到赞天地之化育而与天地参。”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也应该回头看,回归书本,回归传统, 保护我们的传统,保护我们的过去,也是保护我们的未来。
TOP
439#

“圣贤之道存于经”,故“育才首在通经,奉圣人之至教。”在我看来,现代人学习中华经典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科技高度发展,人们的吃穿住行逐渐全面智能化。我们不能否认其发展的重要性,但与此同时,我们应当捍卫并传承好中华优秀经典作品,因为经典作品中包含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并且,在学习中华经典的过程中,人们会形成饮水思源的意识,领悟中华经典才能够增强民族自信感与中华民族认同感。在中华经典的学习中,我们会领略到文人名士对于一些哲理的个性化认知,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华经典铸造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在当下物质迅速发展的时代里,学习中华经典能够让我们不被利益所左右,能够让我们静守己心。正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TOP
440#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春秋战国之前,夏商周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周天子地位衰微,诸侯称霸,大夫专权,专臣主政。官学维持不住,私学产生(孔子)阶层:士走向社会服务,可以自由流动,掌握一定知识士的地位高,许多人希望成为士。因此学术环境自由。我国进行对传统古典文化的学习也可以借鉴当时国君兼收并蓄的模式。
TOP
441#

中华文化传承千年,而现在似乎越来越多的人远离了中华经典。中华经典中蕴含着治国之法、做人之理,其中的很多智慧历久弥新,完全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身为大学生应该担负起传承中华传统经典的责任,让我们的经典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华。
TOP
442#

诚如陈先生所言,中国社会现在面临的一个重要危机是精神家园的缺失 。由于中华经典文化的传承出现了断层,中国成为了一个没有普遍信仰的民族,没有哪一个阶层有生命幸福感。而在近现代以来,对西方国家资本逻辑的引进也并没有使我国形成如同国外一样的理性社会,独立个体之间的交往也并未按照以理性为基础的契约精神。换言之,中国社会正处于解体的边缘,因此出现了普遍的社会信任危机、个体将利己主义奉为圭臬、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层出不穷。同时,现代教育中对于掌握知识技能的偏重和对素质道德教育的忽略,更是加重了这一现象。那么,当下我们重建精神家园的需求的确是刻不容缓了。
TOP
443#

       经典之所以被称为经典,就是因为在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洗涤与选择后,它依然保持着如宝石般绚烂夺目的光彩,并在未来的时间里持续焕发;就是因为在人生失意与困顿时,它是茫茫大海中的灯塔,为我们将前方的路照亮,给予我们前进的力量与勇气。读经典,我们能够感受古人的爱君忠亲之念与纠己自悼之怀;读经典,我们能领会到诸子百家的人生知见与哲理感悟;读经典,我们亦能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人生的慰藉与超脱的处事态度……经典既是一个国家持续繁荣发展的重要根基,又是一个人找到人生价值与意义的必备参考书。如今,我们越来越被一些外在缭乱的东西所困扰,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经典对于我们每个人的意义与价值。经典的教育不仅要在各个阶层的群体中广泛流行,更要从娃娃抓起。尽管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对经典带有古板与僵硬的偏见,认为经典是那些束之高阁的,是平常人无法触及到的东西,但是,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细心感悟,我们就可以发现,经典就存在于我们一点一滴的生活当中,就存在于我们的一言一行细节当中。传承经典刻不容缓,让经典在代代相传中焕发勃勃的生机与活力,当代之青年义不容辞!
最后编辑青岛大学马春丽 最后编辑于 2021-01-17 11:36:12
TOP
444#

中华经典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有利于引导中华民族的发展。因此,中华经典教育必须提上日程。具有迫切性。一旦失去了经典教育,那么这个民族就会丧失文化教养。当今社会,随着科技和网络的发展,人们接收经典文化教育的途径也增多。因此我们更应该加强经典文化教育。促进民族发展。
TOP
445#

鲁迅先生曾在《摩罗诗力说》中提到:“国民之发展,功虽有在于怀古,而其怀也,思理朗然,如鉴明镜,时时上征,时时反顾,时时进光明之长途,时时念辉煌之旧有,故其新者日新,而其古亦不死。“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以批判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对与时代潮流脱节的传统文化进行改造,敢于抛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中华经典实乃后人以史明鉴、博古通今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命脉,是经典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人文精神之载体。当今社会,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却并未与物质生活齐飞。”啃老族“、”月光族“、”愤青“、”网络喷子“屡屡出现,亟需素质教育通过经典教学来为年轻一代树立是非分明的价值观、坚定的理想和完善的人格,让经典滋润有理想的一代。另外,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们也需要加强经典教育,通过经典教育凝聚民心,引导人民理性科学面对疫情,借助经典教育,牢固百姓的集体意识和爱国精神。
TOP
446#

谈到“中华经典教育的迫切性”,这显然是一个大家值得,并且必须要关注、关心的问题。悠悠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甚至还会出现某某中华传统文化被他国申遗这种荒诞事件。这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不仅是愤怒的,那光有愤怒又有什么用?我们必须用实际行动,保护、继续传承我们的根。所幸,这几年我们在社会上看到了一些影响重大的传统文化教育事件,掀起了一股国学潮。如“汉语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大型文化教育活动。除此之外,谈到个人,我们更应该在夯实自身文化知识基础的同时,用我们的行动影响身边人,让大家一起参与到这场文化运动中来,慢慢让这些活动潜移默化为我们自发的行为行动。让中华民族重新以文明大国的形象屹立世界民族之林!
TOP
447#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互联网日益发展的新时代中,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紧密加强,各国对我国的文化输出也日益加剧。我们在学习到外国优秀文化的同时,也受到了各种文化糟粕的侵害,例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的个人主义等。这使得我们失去了对本国文化的信心和推崇,产生了民族文化的虚无主义。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加强对国学经典的教育和学习,重拾文化自信。经典是我们的先辈们历经磨砺后创作的精神产品,也是历经时代变迁,依然具有重大价值的历史精华,经典学习和教育就是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我们作为一名学生,也要在经典学习和教育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就像北宋大儒张载所说的一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当今时代我们也要做到“为往圣继绝学”,传承经典,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TOP
448#

毫无疑问,经典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孔子强调“有教无类”,认为教育的重点就在于人文教育和道德素质的培养,这句话的意义在于一个学生一定要先成人然后才能成才。
我们从小学便开始学习经典,经典是一个时代的精华所在,充分凝聚了那个时代的人文思想,内涵,所追求的目标,如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描写到“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充分表现了毛主席在细数英雄人物的功勋与不足时渴望成就一番伟大事业的壮志凌云。只有当我们“会当凌绝顶”时,才能体会“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或许会发出“高处不胜寒”的感慨,但登顶的快感只有自己能体会。
TOP
449#

中华文化保罗万象,博大精深,国学经典中蕴藏着华夏五千年历史的智慧和精髓,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根本,更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对中华经典教育的重视要从小抓起,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对于学生的人文素质、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整体素质,所以加强学生的国学经典教育势在必行。青少年从小接受国学经典的熏陶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全人格,树立崇高的理想,作为学生要用开拓创新的眼光和务实的精神来对待国学经典的学习,使国学经典真正为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新的进步。学生时代学习和诵读国学经典,接受国学经典的熏陶,可以深厚我们的文化底蕴,储备一生受用不尽的知识,为我们建立良好的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全人格、树立崇高的理想。国学经典在他们内心深处买下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思想会与他们形影相随,对他们的一生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国学经典中所蕴涵的“仁义礼智信”是我们民族文化中不可放弃的精髓,能够使孩子们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格。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他是古老文化的精髓,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椽笔的国宝,包含了中华民族生存的大智慧,让学生从这些经典中汲取营养,用经典智慧的钥匙开启现代各学科知识的宝库,为进一步的深层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现在和将来的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TOP
450#

就“中华经典教育的迫切性”问题而言,讲的还是蛮不错、挺到位的(虽然也有值得商榷之处)。总的来说,经历了公元1840年以来的变故之后,中华经典当中的很多固有表述,受到了质疑;中华经典的教育方式,也随之而然地发生了变化(甚至一度被废除大部分内容)。但往前看,中华民族如果要进一步地发展并且能够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则必然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滋养与支持。甚至可以说,随着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前沿,往后“摸着石头过河”很大程度上可能还需要返归中华文化来提供重要的思想创新源泉。但与此同时,光“照着讲”还不行;即使再迫切,也仍然要注重“接着讲”或者说“发展新思想”,惟其如此,传统文化复兴、中华经典教育才能真正延续不断、生生不息!
最后编辑湖北大学曾诚 最后编辑于 2021-09-03 21:20:27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