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122232425262728» / 3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中华经典教育的迫切性 [复制链接]

361#

刘勰说: “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不是由一个人或者一个时代就集合成的,它是经过了几千年,几亿人的探索和不懈追求才形成的。这里面有先贤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如果我们多读中国古典文献一定会从中得到启发的。我国从古代就一直很重视教育,孔子开办私学是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使得人人都有读书的权利。孔子以六经为教材,重视的就是学生的经典教育。但是新文化运动对我国的经典教育产生了一定冲击,这种冲击是巨大的。直到今天我们还受到这种影响。如果我们连自己民族的经典都不能正确认识的话,那我们就没有了文化根基,有谈何走出去呢?由此看来,经典文化不仅对个人而且对国家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该不遗余力的发展我们的经典,提高我们的文化软实力。
TOP
362#

我昨天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当代中国出不了一个真正的哲学家?
是的,我们有悠久丰厚的中华经典,可那是先人留给后人来发展的。
先不谈发展,继承如今都成了问题。
我们总把罪尤都归为时代的环境,却在推脱中忘了内心的反省。
过去那么多的伟大哲人,生活的时代比我们好?
习惯了解读先人的经典过活,文化谈何发展?
TOP
363#

正如楼主所说,我们的经典教育需要被重视、工作力度需要加强,但是时代在改变,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需要改变一下施加教育的方式,使人们更容易接受这种时间上距离我们很远的教育。楼主所说的现代社会的弊病,并不完全是经典教育缺失的恶果,每个时代都会有这种问题,这是人性的缺点,难道古代就没有人性扭曲、道德沦丧这些现象吗?当然,经典教育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人们以警醒和教化的作用,使人们净化内心、向善向美,这一观点不可否认。希望日后可以采取合理的方式加强经典教育。民族的文化、精神必然是不可忽视的内容,也是我们在振兴中华民族的道路上必须重视的内容,学习这件事情一辈子都不晚,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社会和谐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时代的健康发展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TOP
364#

        陈杰思老师说:“现代学校教育主要是物的教育而不是人的教育,是知识的教育而非德行的教育,是技能的教育而不是智慧的教育,是‘器’、‘技’、‘艺’的教育而非‘道’的教育,是‘谋食’的教育而非‘谋道’的教育。”这句话说的没错。现在的教育一切都是为了考试,而不是从个人自身角度去考虑。素质教育也好,只要是在现在的教育体制之下,都不可能得到很好的效果。现在的学校也渐渐地谋求一些转变,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自我认识。只有意识到自己适合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大胆地去践行才可以。
        中国传统的相声艺术,那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相声演员们各个都对中国传统的经典有很深的了解,虽然他们没有很高的学历,但他们从小就学习中国古典书籍,学习各种曲艺,使得他们具备足够扎实的基本功。凭借着扎实的功底,使得他们在演戏、主持等等各项职业中都得心应手,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这个道理。这些相声艺术家们脱离于中国教育体制之外,但他们并不被这个社会所淘汰,相反这个社会需要他们的才华,他们足以适应这个多变的社会,表演、主持、写作样样精通,他们不怕找不到工作,但他们仍愿意坚守在传承传统文化的道路上,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义。
       我们现在学习的不过就是一些皮毛,涉猎很广但却没有深入。经典文化是源头,学习传统文化是一个把握知识与养成品行的过程。它是一根硬骨头,虽然难啃,但收获颇丰。
TOP
365#

传统文化教育的紧迫性迫使我明白作为一个大学生仅仅学好专业知识是不能够的,大学给了我们丰富的实践和无限的人力物力资源让我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来丰富自己,可是遗憾的是我现在才明白这个道理,经典教育所带来的益处不仅仅是对一个学生对一个大学而言,其实经典教育逇进行过程就是重塑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信仰的过程,我们没有上帝但是我们有文化。
TOP
366#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习近平总书记说“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我们要弘扬并学习传统文化,研读其中的经典义理,提高个人精神文化修养与思想文化内涵。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认真学习其精华部分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将圣贤的教诲融入自己生命成长的历程,积极地去参与历史文化的大创造,努力做到赞天地之化育而与天地参。
TOP
367#

        中华经典教育迫在眉睫。我们应不断弘扬传统文化,然而却道阻且长。以《诗经》、《尚书》、《礼记》、《乐经》、《易经》、《春秋》“六经”为代表的传统经典教育由于年代久远,在现代人看来,颇为晦涩难懂。因为,人类的语言不断在发展进步,词汇也逐渐由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因此,传统文化便与现代人产生了隔阂。我们必须明确,只有重新开展中华经典教育,中华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放眼当代,大众文化与网络文化的发展,使流行阅读成为人们阅读的主要方式。我们恰恰可以利用大众传媒这种途径,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恢复中华经典教育。
TOP
368#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的专业素质、身体素质、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人文素质即做人的素质,包括心理素质、公民素质、人格、品味、性格、信仰、处世之道等。现代学校教育出现的一个重要偏向是,将教育的目的确立为培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征服世界的知识和技能。现代学校教育主要是物的教育而不是人的教育,是知识的教育而非德行的教育,是技能的教育而不是智慧的教育,是“器”、“技”、“艺”的教育而非“道”的教育,是“谋食”的教育而非“谋道”的教育
TOP
369#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这样的担忧在现在社会显得很有必要。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全球化的今天,西方各种思潮的涌入,对我国无论是青少年还是社会中的部分人都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我们常说崇洋媚外,数典忘祖,这是西方文化渗透的一种威胁,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还有当前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环节还很薄弱,自己在文化传承上没有做足功夫。这有在教育中的缺失,当我们在学习其他优秀的文化时,自己的文化也不能忘了。一直以来的双语教学热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家长从小就要孩子学习英语,最后这样的潮流不得不用国家政策的方法来减热,不得不说这很悲哀。
TOP
370#

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无外乎它是作为一切行为、一切言语的基础。正如大楼之根基、江河之溪流,只有最简单、最朴素的因素,才构建了现在复杂的社会生活。在现在喧闹的生活中,我们要保留心中的经典,才足以在生命中存在。
TOP
371#

没有经典教育的民族,是“无教”的民族,中华民族丧失了传统文化教养。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经典教育,就难于培养民族的共同意识,也就丧失了民族的灵魂。我们作为新一代的青年,要认真学习经典,并从中汲取经验,传承经典,不要丧失传统文化修养,做一个有知识、有教养、有文化的新一代的传统文化继承人,将传统文化继承下去,并促进其发展。
TOP
372#

读过学习陈老师这篇文章,我内心泛起波涛。只要我们一朝醒悟,我们重新拾起自家的宝贝来,可能比外人的寻宝要容易得多,更重要的,对我们有益的多。这就是与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创新中国等理念的提出也有关的了。我们的经典文化作品中更是饱含着中华伟大文化传统的不朽生命力和原创力,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和思索!
TOP
373#

并不全部认同陈杰思老师的观点,” 现代学校教育出现的一个重要偏向是,将教育的目的确立为培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征服世界的知识和技能。现代学校教育主要是物的教育而不是人的教育,是知识的教育而非德行的教育,是技能的教育而不是智慧的教育,是“器”、“技”、“艺”的教育而非“道”的教育,是“谋食”的教育而非“谋道”的教育,因此,现代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养人的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基本上放弃了人文素质与道德素质的培养。”
不应该把责任全部推给学校,父母才更应该担负起这种责任。难道你要从小学到大学甚至研究生学校要一直以道德教育而不是教授知识为主吗?
而且即使是经典教育,也有糟粕有精华,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TOP
374#

就算是在今天,也依然有着非常强烈的崇洋倾向存在于我们国人心中。“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外国的月亮比国内圆”……种种细想来不可思议的想法都大量的存在着,甚至许多所谓黄皮香蕉人还为自己的西化而自豪!我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岂是欧美各国能比,只是目前社会对于中华传统经典学习的力度实在太小了,学校为“紧跟时代潮流”大量的实行西式设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而文言文在语文课本的比重却因为难度问题越来越低。只是读过课本上少得可怜的文言选段就能说是懂国学,懂传统了吗?然而使国学经典境遇再度恶化的事实是大部分人,出于文言难度问题在课余时间并不会去选择阅读国学经典,而是会更乐意于投入大量的时间在电视、网络上。开设经典教育实在是太有必要了,不仅要加大力度,还应普及开来,作为国民性教育展开。
TOP
375#

现在中国的应试性教育相当普及,然而对于中国的经典教育却不多加关注,失去了我们祖国的最优秀东西,变相的对文化的摧残,如若这样下去,中国文化也可能逐渐失去,我们应当对中国传统认可,并把它发扬光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