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4567891011» / 2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和谐原理 [复制链接]

10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一大批的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明确指示:“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作出积极贡献,都是国家需要的人才。”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这一新的人才观,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突出了“知识、能力、创造、业绩”为主要内容的价值取向,完全符合和谐社会建设对大规模、多层次、多领域、多样性人才的需要,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导向性和针对性。按照这个科学的人才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尤其需要加强对各方面人才的培养。
TOP
107#

[原创

当今世界 提到“和”,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这都是我国政府提出的治国和外交政策。但 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仿佛离我们很遥远,我们只是万千世界中的一粒微尘,单人的力量好像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但是,社会和世界最基本的单位就是人,我们组成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组成社会,各色各样的社会组成世界。所以,想要达到和谐社会目标和和谐世界的理想,我们个人必须首先要做出努力,在自己的交往圈子里首先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才能层层递进,扩展到社会、国家、世界。
TOP
108#

和而不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德国哲学家尼采将人生分为三个时期:合群时期、沙漠时期、创造时期。然而都未能有2000多年前的孔子说的经验,无论做人做学问,这最高的境界曰其:“和而不同”。

晏婴曾举君臣关系,说明和与同之间的不同。他说:“唯唯诺诺,不说不同意见,君以为可臣亦曰可,君以为否臣亦曰否,这是同。”“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为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向国君提出不同意见。纠正其错误,弥补其不足,以达到正确的结论,这是和。他认为应该采取和的态度,而不可采取同的态度。这就是和而不同。

TOP
109#

和而不同


今天,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我们都面临着多种文化互相激荡的局面,多种文化的碰撞会有什么结果?有人提出了文化冲突论,预言文化差异将成为未来世界冲突的主要根源。面对这一切,重温中国古代关于和而不同的思想,总结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就有重要的意义,记得江泽民总书记在访问美国布什图书馆时的讲话中也讲到和而不同,他说“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是社会事务和社会关系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14 12:48:40编辑过]

TOP
110#

和,有和谐,相安,协调,和睦融洽等多解。但无论和以何作解,其中都体现出一种平衡的哲学,这种平衡,可以大到整个宇宙的平衡,也可以小到一个个体内部的平衡,因为和,这世间的一切才这般的秩序竟然;因为和,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的相处。我们需要和,世界需要和。

TOP
111#

       古有云:“对人之道,宽而栗,严而温,柔而直,猛而仁;惠而不费,劳而不恕,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方而不割,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等。”我认为恕己而后才能恕人,恕己可以说是人的本能,但是做到恕人就不那么容易。中华文化一直很重视“和”的概念,上至圣贤下至庶民,无不将一个“和”字淋漓尽致的体现。“万事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和”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也体现出中华民族崇尚和平的今年精神高度。
TOP
112#

十:和谐原理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即喜怒哀乐未发之时,处于不偏不倚的状态,这是“中”;喜怒哀乐已发之时,能够都符合正道,这叫“和”中,是天下通行的根本法则;和,是天下通行的大道。达到“中”与“和”,天与地就会各安其位,万物就会生长。

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问题在于我们怎么去看待这喜怒哀乐。喜怒哀乐已发之时,就叫和。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当我们恰当的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时,事情将会更加美好。无论我们做什么,都应该讲求以和为贵,这样,我们也能更多更好的处理各种事情。而中是天下通行的根本法则,和是天下通行的大道,当中与和并处,人与人之间也就会更加和谐、美好。

万物的和谐共处让世界更加绚丽多彩,百花争放;共存共荣,和而不同。

我们都喜欢并推崇“君子和而不同”这一至理名言,是因为其提倡和谐的主张,体现着一种哲学之美,让人感受到“草异色而同芳”的自然和谐之美。人,生而平等,每个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各种思维方式的共存,是是社会昌明的体现。各种思维共存,是社会充满生机、希望的征兆。

单一的声音谱不成动听的音乐,单一的事物构不成欣欣向荣的世界,就像单一的食物令人感觉无味。

可见,任何事物都是多方面因素的结合,有时是相反的因素结合在一起。不同的事物,各自具有不同的属性,各自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和功能,由此而构成多样化、多元化的和谐世界。
TOP
113#

和谐是世界的本质

一个人,一件事物,不管是大,还是小,也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不管是聪明,还是愚昧,这些外在的形式毫无影响,他们一律都是和谐的。未知数是大是小,并不知道,但是,它必须是和谐的,才能列出方程。和谐是和外在形式无关的,所有事物的本质。它即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必须遵守。

总之,和为贵,谐为美!

TOP
114#

       “和”的基本含义是和谐。古人重视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更特别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和既是人际行为的价值尺度,又是人际交往的目的所在。“和为贵”的准则能有效的避免过激或对抗的行为,减少人际摩擦和社会内耗,但是和谐一致的背后,不是遇到什么事都忍气吞声,存怨于心最终造成别人与自己更大的损失。

      “以和为贵”是人际关系的调剂品,和谐的关系让人活得舒畅,和谐的社会环境让我们生活愉快,所以我们不仅要呼吁建设和谐的社会,也要从自己做起,让自己与身边的事物和谐相处,达到理想的美妙的生活环境。

[em08]
TOP
115#

“和”的基本含义是和谐。古人重视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更特别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和既是人际行为的价值尺度,又是人际交往的目的所在。“和为贵”的准则能有效的避免过激或对抗的行为,减少人际摩擦和社会内耗,但是和谐一致的背后,不是遇到什么事都忍气吞声,存怨于心最终造成别人与自己更大的损失。

“以和为贵”是人际关系的调剂品,和谐的关系让人活得舒畅,和谐的社会环境让我们生活愉快,所以我们不仅要呼吁建设和谐的社会,也要从自己做起,让自己与身边的事物和谐相处,达到理想的美妙的生活环境。

[em08]
TOP
116#

和谐是指在事态发展中的一种相对均衡、统一、协调的状态。
是让人与群体、阶层、集团、事务、自然界、科学界之间的关系处于融洽、协调、无根本利害冲突
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于相互尊重、信任、帮助,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良性互动的状态。
TOP
117#

说到和谐,谁不希望天下太平呢,我们都不希望天下大乱,希望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世界。

   和谐,就是从身边的事做起。如,家庭的和谐,同学与同学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只要把身边的事情做好就可以做到基本的和谐了,不管有什么矛盾,我们应该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TOP
118#

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谐观的基本观点。

TOP
119#

和谐是首歌,用发展作词,以浓郁的人文气息作曲,奏响在21世纪的中华大地上。

和谐是故园,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孟子曰:“天人合一”。21世纪的中国是想回归到这方圣洁的故园里:让我们握住和谐的手。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命题。胡锦涛总书记说:“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发展、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一语道破天机:让我们握住和谐的手。

和谐在科学发展观的中心轴上,是历史智慧的沉淀物。地震压模、熔岩浇铸,和谐是上升着的与亚洲大陆,屹立在时代之巅。夕阳拉长他的影子,把它描绘在这四月的草地上,渡在这春热的阳光里。

和谐乘着天路上的第一声汽笛,翻越昆仑山,盘旋在长江源头里,驻足在唐古拉山上,绽放在流汗不流泪的工人憨厚的笑脸里。

和谐别在“嫦娥一号”升空的衣襟上,超越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穿梭在浩瀚的宇宙空间中,点燃了中国人千年奔月的梦想

和谐镌刻在北京奥运会的奖牌上,站立在胜利女神身边,奔跑在希腊潘那辛纳科竞技场中,支撑着文明古国不屈的脊梁。

和谐照耀着强震后的天府之国,流淌在岷江千年的流中,崛起在片片废墟的边缘上温暖四川人民的灾魂。

朋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握住和谐的手吧!苍茫大地,挥斥方遒,我主沉浮;

握住和谐的手吧!相信明天,长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TOP
120#

    人与环境和谐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核心规律。和谐原理提供了判别环境问题的基本准则:环境问题无一例外不是损伤就是破坏人与环境的和谐,解决环境问题就是恢复或提升人与环境的和谐,保护环境就是维系人与环境的和谐,建设环境就是提升人与环境的和谐。由于环境多样性的存在,人与环境和谐程度的度量指标、度量方法也具有多样性。本书分别从适应生存、环境安全、环境健康、环境舒适、环境欣赏五个层面阐述人与环境和谐的表现、问题与量度。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