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415161718192021» / 2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和谐原理 [复制链接]

256#

和谐是指对自然和人类社会变化、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人们所追求的美好事物和处事的价值观、方法论。我们自古追求“和”,这个“和”就是大同。我们与人和谐,与社会和谐,与大自然和谐。这样,我们才能构建出一个大同社会。
TOP
257#

[经典学习]一、和谐原理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和而不同是和谐原理之一。



在我理解,所谓“和而不同”,有很多含义,我想从两方面举例来理解它。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另一方面“和而不同”还表现在中华文化在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上。        



在我国革命历史上,刘伯承、邓小平两人之间的合作,充分验证了“君子和而不同”的从政道德。刘伯承工作态度是“举轻若重”,无论大事小事,事事必恭倾;而邓小平则是“举重若轻”,每遇大事,都以轻松态度对待。但两人从不固执己见,哪个意见比较对,就一致地去做。刘邓团结协作,默契配合,使刘邓大军数十年如一日地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都能百战百胜。真正的朋友应该通过交换意见、沟通思想而求得共识;即使暂时统一不了思想也不会伤了和气,可以经过时间的检验来证明谁的意见更为正确;因此,真正的君子之交并不寻求时时处处保持一致;相反,容忍对方有其独立的见解,并不去隐瞒自己的不同观点,才算得上赤诚相见、肝胆相照。



汉代以来,随着中国本土道教的产生以及印度佛教的东来,在中国逐步形成了儒、释、道三教鼎立以至三教融合的局面。这期间从对立到交融,是经过了一个长期过程的。后来的伊斯兰以及基督教的传入也属于这种情形。自从16世纪末叶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得以在与异域的文化的交锋中实现了交融,从而使得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并发展。在当今世界,面对文化全球化的局面,我们要充满自信,看到中华文化极其丰富的优秀成分,同时要敢于正视中华文化中也含有一些糟粕成分,既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要自觉吸收外来文化中对我们的文化建设有益的东西,而不要希望全盘西化等等。这样,才会使我们的新文化既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又具有高度的智慧性。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我觉得这是对“和而不同”的最好的阐释。

TOP
258#

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张载《正蒙 太和》)任何现象都有对立的方面,有对立的方面必定产生相反的作用,产生相反的作用就造成仇恨,有了仇恨最终要和解。相反相仇则恶,和而解则爱。([]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和:《中庸》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又《书·尧典》乃命羲和。《注》羲氏,和氏,主历象授时之官。 又《诗·小雅》和鸾雝雝。《传》在轼曰和,在镳曰鸾。《疏》和,亦铃也,以其与鸾相应和,故载见曰和铃央央是也。

TOP
259#

“和气生财,和谐生福”(原创)

        “和气生财,和谐生福。和于物,则诸事顺;和于人,则得多助;和于心,则处之泰然;和于行,可左右逢源。”看过这句话,令我印象深刻。的确如此,“和”在日常生活、社会和一个国家中都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不是给众人演绎出来的“和谐”状态,而是一种自我的修为,对待万事万物,都能已一颗平常心态,不躁动,不功利。虽然说起来,看似轻松,但如果将其诸于行动,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才要在注意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把握好每一个节奏。

         对万物和善,做起事来也就得心应手。对众人和善,能得到大家的真切支持,在自己遇到危难之时,必定会有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能拥有一颗平和的心态,遇到各种事情,也都能冷静明智的对待。在行为上不浮躁,不过于功利,无论走到哪里,做什么工作都能应付自如,事事顺利。

TOP
260#

       “和谐”是什么?《说文》曰:“和,相应也。”《尔雅》曰:“谐,和也。”故”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
       再看构字部件,“和”左边一个“禾”,右边一个“口”,顾名思义,人人都有饭吃,都能解决温饱问题。“谐”,左边一个“言”,右边一个“皆”,顾名思义,人人都有权利发表自己的意见,都有平等、尊严、独立和自由。故”和谐“,关乎生存、发展的原理也。

TOP
261#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心灵也愈发难得清净了。正如同刚出生婴儿的双眸清澈明亮,而年长者则暗黄无神,岁月的沉淀使人的心灵难得清净如初,不同的人的经历也不一样,又有多少人想着要回归心灵清净,而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的回归心灵清净呢?我很喜欢《菜根谭》里的那句“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境界,那种淡然从容正是心灵清净的体现。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学习还是工作,各式各样的压力时常会让人觉得身心疲惫,仿佛没有什么多余的时间能够让我们回归被遗忘的内心世界,所以我时常会抽空在午后一边享受阳光的沐浴,一边品茗清茶的甘润,自己非常喜欢自我思考沉淀的过程,因为心灵的清净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与自我的净化。量变的是过程,最终会达到质变而后开启新的量变,如此反复,心灵清净也不是一次两次就足够,所以学会心灵清净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发展可谓是翻天覆地、日新月异,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社会的物质财富空前增加,文化艺术事业迎来了繁荣的春天。但毋庸置疑,社会也出现了诸多问题,突出的是缺乏和谐,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然生态遭到破坏、贫富差距拉大、办事常常违法不公、社会诚信度下降、只图谋利而不讲责任、人际交往缺少真诚、邻里关系冷漠、孝敬之风淡化、动辄杀人报复等等。这些问题反映的是传统道德的丢失,私欲膨胀的祸害,“一切向钱看”的后果,归根结底是对传统文化根本的传承失缺。因此,弘扬以“和”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是当今的迫切需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5-13 15:37:50编辑过]

TOP
262#

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的人把伤害当成是一种鼓励,用安静的状态和心境体会自己的生活轨迹,不会有得失的计较,不会有对一切的不理解,会正视自己的不足,会体谅别人的疾苦。实际伤害没有什么大不了,只是你眼里很心里放不下,觉得面子才最重要。

宽容的人展现的是一种美,是人性的美的体现。遇人遇事,都以宽容和坦然的姿态面对,不去过分追求自己的得失,不去计较自己的面子,实际你宽容的退步,就是对你人生的历练与磨砺。你真诚的劝说,是对你人格的一种完善。宽容是一种气度,也是一种美德,宽容的对待你身边的人,或者擦肩而过的陌生人。我想你就已经正确的在行走了。

人活一世,只有自己做到了宽容,才可以得到别人的善待,实际做到宽容并不难,关键是你生活的姿态,计较得失的心情。宽容可以得到很多的收获,友情与亲情,爱情与真情都是宽容的收获。人生风雨,得到与失去一念之间,学而无涯,谦虚与宽容是一种自身的修养,学会了谦虚,就学会了成功的要素,做到了宽容就得到了充实的生活。

朋友,宽容的对待一切,当面对伤害与坎坷时,报予一个善意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你的人生一样很棒!也很精彩!我深信。

TOP
263#

严格要求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可以避开怨恨了。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这个道理。妈妈教育我凡事都需记得以和为贵。
TOP
264#

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的度之内存在。我们要保持某事物的存在,就必须使它存在于上限度和下限度之间,这叫“中”。如果某一事物达不到该类事物的下限度,就叫做“不及”;如果某一事物超过了该类事物的上限度,就叫做“过”。存在着“过”与“不及”这两个极端,去除这两个极端,才能使事物存在于恰当的度之中。

中国古语云“家和万事兴”此和乃平静和睦之意,也算是一个小世界内的相互平衡。放大,对于一个国家,对于整个世界也是如此,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或是需要平衡世界的力量,而这些力量不是单一方面的,而是相互制衡的,最终结果当然是是这个世界变得“和”,不会走向极端。

和为贵,谐为美!和谐美是美的最高境界,和谐是对自然和人类社会变化、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人们所追求的美好事物和处事的价值观、方法论。

我们都知道,只要做到内心的和谐,就能够做到在任何场合都泰然处之,但是,知道是一会事,但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就拿我来说,有时会有这样的经历,当自己说出一句话或者有什么举动时,自己都会想,我怎么会说出这样愚蠢的话,或者做出这样不可思议的举动。不知你们有没有类似这样的经历。

不过我也想,不管怎样说决不能故意说做蠢事说傻话,如果无心说出来的或者无心做的,那么还是应该客观看待,总不能自卑或自负。

TOP
265#

        和谐是指对自然和人类社会变化、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人们所追求的美好事物和处事的价值观、方法论。我们现今越来越关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但现今,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见一些不和谐的事。
        现今的社会,一小点矛盾都会被人们无限的放大,往往最后会酿成大祸,所以我们要学会宽恕和包容,每人退一步,也许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宽恕,包容他人,也许会让你有更多的收获。
        周定王元年,楚庄王平定叛乱,取得全胜,为庆大捷宴请众将百官,并让美丽的爱妾许姬为大家敬酒。正开怀畅饮,一阵狂风吹灭了所有灯烛,黑暗中,有人拉住许姬调情,许姬不从,顺手扯下了他的帽缨。许姬当即把此事告诉了楚庄王,楚庄王听了哈哈大笑,当即发话:请百官都把帽缨去掉,然后下令点灯。后来在吴兵伐楚的战争中,有一个人奋勇杀敌,为保卫楚国立了大功,庄王问他为什么如此勇敢,他回答说:“臣,乃殿上绝缨者也。”正是因为楚庄王的宽恕和包容,认为酒后狂态,人常有之,倘若治罪,必伤国人之心,才使得百官都信服楚庄王,愿意为楚庄王效力。官渡之战中,曹操把袁绍打败了,缴获的大量战利品中,有不少自己的部下过去写给袁绍的表忠信,信中的内容大多是贬低曹操,表示希望投袁。有些谋士建议把这些怀有二心的人统统杀掉,以儆效尤。但曹操却对这些人的行为予以理解,充分表现出曹操宽大的胸怀,也让我们更加佩服曹操的为人。
        没有宽恕和包容,就不会有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也不会有温馨,融洽的人际关系,而我们正是需要这样和谐的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世上没有不会犯错的人,宽恕和包容自己,他人,去原谅他人,体谅他人,这样才会在今后的日子里努力奋斗,才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宽恕和包容是一种美。就像广阔的天空容忍了风雨雷电的肆虐,才会迎来明媚的阳光;辽阔的大海容忍了惊涛骇浪的猖獗,才会迎来风平浪静,苍茂的森林容忍了风雨火的侵袭,才会郁郁葱葱。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宽恕和包容,这样生活才会更为美好。
TOP
266#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自古至今,人与人处世交往,君子与小人之分也就如此。君子内心所见略同,但在其外表现未必都一样,比如都为国为民为天下而谋,有些人出仕做官,谋云智酬;有些人则教书育人,倾心为后,这种不同可以致和;小人虽然嗜好相同,但因为各争私利,必然互起冲突,这种同反而导致了不和。
就是是古代的铜钱一样——外圆内方,在追求大家大体方向一致的前提下可以让每个人保持自己的意见,而不是强求别人接受你的意见。
TOP
267#

“和”是儒家文化特别强调的精神,孔子的弟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还有妇孺皆知的“家和万事兴”,由此可以知道古人有多么重视和谐。和谐原理一共有十个方面,其中比较通俗易懂的几个方面,比如说宽恕包容,“则己所欲,必当施诸人”,也就是对他人要有宽容之心,得饶人处且饶人,自己需要的,也要大方的施与他人;中庸之道,做到不偏不倚,走正道,由“中”而产生“和”;各安其位,天地万物遵循各自的运行规律,处于一个恰当的位置,这样才能达到和谐的境地。
TOP
268#

        儒家的“和”强调包含差异性的统一,既主张宽容,又要求坚持原则,“和而不同”、“和而不流”,这些在今天仍然是我们的价值追求。它所构建的“太和”景象,对于今天环境保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世界和平等也都有促进意义。其实现“和”的手段强调每个人应明分、守责尽责,恰到好处地履行自己的责任,这些对今天也有借鉴意义。
TOP
269#

        “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论语》中描述君子和小人在为人处世态度上的不同之处。在孔圣人提出“和”之前,许多古文对和的定义进行了理解和概述。《广韵》:“顺也,谐也,不坚不柔也。”《书·尧典》:“协和万邦。”《中庸》:“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周礼·夏官·大司马》:“以旌为左右和之门。”《礼·檀弓》:“竽笙备而不和。”《注》:“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加以滑甘,是谓六和。《周礼·天官》:“内饔掌王及后世子膳羞之割烹煎和之事。”从音乐、为人处世等诸多方面描述了“和”,“和”就是不管在什么领域,都要表达一种相对平稳、安宁的状态。
        当前我国倡导着“和文化”,它以和谐的内涵为理论基础的文化体系,是中国乃至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思想文化,是创建和谐社会与创建和谐世界的前提条件。和文化的全部理念都以和谐为前提,建立在和谐内涵的基础之上,和而不同,有容乃大,相融共生,取长补短。这蕴含了中国的普世价值观“和”——平等共事,和谐共处,多样共存,合作共赢。古往今来中国一直都有和气致祥、和衷共济、和颜悦色、和蔼可亲、家和万事兴、国和百业旺等富涵哲理的成语。这是中国现代倡导和谐文化的历史基础,和文化随着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其内涵不断深化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瞩目的优秀文化。
        和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和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团结人民、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建设和文化,就是要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是当代中国人民不断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也是建设和谐文化的强大精神动力。
最后编辑武科大陈星辰 最后编辑于 2014-12-06 10:58:13
TOP
270#

不经过教育,(犯了罪)就诛杀,这就是虐;不先告诫,只等着最后的结果,这就是暴;命令下得很迟,却要人按期完成,这就是贼。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