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是出自《礼记·礼运》的一段话,描述的是人类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人人友爱互助,家家安居乐业,没有差异,没有战争。
反观今天,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全局出发,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使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这一战略就是对上文提到的“大同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大同思想对今天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现代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利权均等。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发展初期阶段,行业垄断、城乡差别、干部特权、贫富差距等现象依然严重。所以,必须首先处理效率与公平、先富和共富的关系,既保护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和先富群体的发展活力,又要高度重视和关心欠发达地区、困难行业和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红利。
第二,规范干部群体。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构建和谐社会,统治者必须名正气清,必须由公众选出愿意忠诚服务并且具有能力的人民公仆。这就对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标准。
第三,以人为本。苏洵的《安乐铭》中有一段话,“兄弟同胞一体,弟敬兄爱殷勤。须要同心竭力,毋分尔我才真”。要实现大同社会,关键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大同思想中的人本色彩着重表现为人们以真正的“博爱”来处理相互间的关系。所以,人们要注重对身边人的关怀,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诚实无欺,各得其所,安居乐业。
综上所述,要实现古之大同社会,今之和谐社会,利权均等、干部规范、以人为本是治本之策。但无论如何,都需要你我共同努力,但愿能早日看到一个物质财富高度发展,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美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