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4849505152535455» / 5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社会和谐 [复制链接]

766#

德不孤,必有邻“强调更多的还是德行的传承对于社会风气建设发展的重要作用。有良好品德的人在社会上是不会孤单的,一个人形成了好的德行进而会影响到他身边的很多人由此为德行构筑了广泛的群众基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试想身边一个时时刻刻以德要求自己的人同你朝夕相处,久而久之,潜移默化,我们可以是这每一个”被感染着的你“,德行的发展传承至今,已不再是关乎一个人的思想品格,而在于将这种风气传播到社会中,促进社会的和谐。因此,我们更应先努力自己,进而影响整个社会。
我时常希望自己在某些时刻的行为可以影响到他人,尽管没有多大的成就,但我时时刻刻铭记着,我所做的一切,与之相处的人和事,都要是建立在善良和和善的基础上的,一个人的本心如果坚持下去了,就一定能影响到其他同类的人,这样,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的发展,减少一些矛盾和冲突。
TOP
767#

      “以和为贵”是我们人人都熟知的一个词语。和谐是非常宝贵的,一个社会只有和谐才能不断取得进步。曾子在《大学》中写到“一家人,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所以一个社会的和谐离不开每个家庭,每个团体,每个人的努力。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也要以和待人,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TOP
768#

和坛,二

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在社会层面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其中“和谐”一词不仅是社会建设的目标之一,也是促进社会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孟子》提出: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社会上的君子以礼待人,心存仁爱,人人都敬爱君子,君子的形象正是美好品行的象征,也是社会中的榜样力量,当人民都向往君子的品行,礼仪相待,社会之间人人和谐,那么社会必定充满和谐风气,稳定安康的社会既带给人们幸福,也能够更好的持续发展,因此“和谐”的目标也应当是每个人的目标。
TOP
76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TOP
770#

君子之道的核心是“仁义”,以“义”作为行为准则。“义”在今天应该引申为道德、法律。“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又有“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君子不是不追求富贵,但更重要的是讲求道义。现在许多不良商家为了发财不惜制造假货,有人为了钱财而抢劫、诈骗、弘扬法治精神,提升道德水平,不仅 仅在于法律的约束、舆论的监督,而且在于人心的自觉,这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中可以看出。因此要加强道德教育和法纪宣传,使人人讲道德,执法守法用法,使讲道德和守法纪成为社会公民心中的共识。思想和道德的和谐也是和谐社会的要求。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多样共存的,对此君子要“和而不同”,求取社会政治的和谐发展。而不应像小人那样“同而不和”,依附强权,压制不同意见而把社会政治引向危险的境地。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一个社会要足够开放宽容,能够允许不同的思想存在,求同存异,为各种思想和谐共存提供舞台。人们有自己的主见,不随波逐流;遇到矛盾,敢于坚守正义而不是为了自己利益而妥协忍让。一个正义、有主见、宽容的人才符合这个多元社会的需要。
TOP
771#

和谐社会,不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提倡的“那种自由的社会”,他们的“自由社会”,是打着自由的幌子,干着压迫的勾当。他们实现和谐的方式,是通过“高税收,高福利”这种虚伪的平等,达到满足人民的认同感。而这些的实质是麻痹普通下层人民而已。西方社会的实质是具有剥削的大精英主义社会。我们应该达到的和谐社会,更大程度上,应该和孔子所提倡的大同社会相似。“民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也就是说,人都是自私的动物,因此实现和谐的较为合适的方式,就是“大同”,也就是大家都一样。当然,考虑个人的自身差异性,我们不能做到完全一样,但是应该做到,趋势是一样的。
TOP
772#

和谐社会,并不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提倡的“自由”。他们提倡的“自由”是打着自由的幌子,做着压迫的勾当。他们通过“高税收,高福利”来实现和谐,用这种虚伪的平等,达到满足人民的认同感。我们要达到的和谐社会应该是孔子所提倡的大同社会相似。“不患寡而患不均”人们不担心分的少,而担心分的不均匀。当然,并不是大家都一模一样,每个人都有差异性,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大体趋势相同。“大同”便是实现和谐最好的方式。
TOP
773#

要想使社会和谐稳定地发展,那就要着重于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以中国的家国为例,在家之中,父子,夫妻,兄弟的关系要和谐,就要各自尽到自己的责任,以“和”为处事的原则和标准,大家在一个家庭中履行好自己的责任,才能使得家庭和谐。家和才能万事兴,所以保证一个家庭中的和谐是一切的前提,而这个前提要依靠家庭各个成员以“和”作为为人处世的标准来维持的。在国之中,要从执政者开始,执政者能够以“和”为贵,治理国家的过程中都遵循大家的和谐发展,才能使得民众心服口服,也效仿执政者的“和”,才能让百姓真正贯彻“和”的要义,将其运用于社会生活中。
TOP
774#

国家复兴,民族富强,社会和谐,百姓安居乐业,这是我们一直以来追求的“大同社会”。我们作为一个好客的民族,对于“和”有着不同一般的执念,因为我们知道,人作为群居动物,有很多地方都是需要相互帮助的,而与他人之美,另一方面也是在成全我们自己。抛开利益方面不谈,和谐社会也会给每个人在情感上有舒适的感觉,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便是如此。
今年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提到了“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西方的资本主义正是受资本所控制而置“和”不顾,但世界人民都懂得和谐社会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因此,习总书记也多次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无论他国怎么做,我们应向这个方向而努力。
TOP
775#

既然人是群居的动物,那么一定的规章制度是需要的,但那都是比较模糊和硬性的东西,而我们却是有感情的动物,有时候规章制度也需要让道,但不可否认,都是为了群体能更好的生活,使每一个个体能更好地搭配起来,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好自己的本分,不给其他人添麻烦,这样的生活环境就很舒服了,各尽其职,但这是规章制度办不到,最终还是要靠人自身的思想上征服才有可能实现,那么,这就需要每个人都心怀他人,不能只顾自己一人,能为他人考虑,营造一种大好的氛围,这也就是和了吧。
TOP
776#

什么样的社会才是和谐的?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礼记》中所描绘的大同社会,人人都有工作,人人都能够养活自己,人人友好交流,社会和谐平安。古人们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的理想,提出来的方法大多围绕“德”“仁”“礼”“和”这几个核心,如“为政以德”“以仁存心”“以德服人”等等。
我想,和谐社会不仅仅是人与人和谐,也要人与自然和谐。原始社会的我们,总是依赖自然,受到大自然的限制,比如人们以打渔捕猎为生。到了近代社会,人们却总是想着要超越自然,一座又一座的高楼大厦建起,一颗又一颗的大树倒下,一块又一块的钢筋水泥地修成,一条又一条的乡间小路消失,人们的生活不再满眼都是绿色,取而代之的是废烟的灰色。而现代社会,我们追求的正是这样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我们不依赖自然,但也不超越自然,我们从自然中获得财富,自然也因我们而丰富多彩。这才是和谐社会呀。
TOP
777#

《论语》的儒家理想的当代价值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和观念,成为后世儒家发展过程中被奉为圭臬的重要著作,但后来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对《论语》做出了不同的解读以至渐趋忽视《论语》中表现的先秦儒家思想的本质内涵。其实在《论语》中,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塑造了一个君子理想国,其中蕴含着儒家思想最初的人格理想、政治理想、教育理想等内容。儒家思想能绵延千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也是具有其必然性的。虽然道家、墨家、法家等先秦诸子的思想都有其优势,然而没有一家的思想像儒家这样自诞生之初起便以仁为内核,致力于以一种温厚的力量荡涤战乱,形成一种顺应自然又和谐统一的社会秩序。无论在哪个时代它都是有益于社会的,故而也有绵长坚韧的生命力和包容性。
诚然《论语》本身诞生于早期奴隶社会时期,存在部分与当今时代价值观不甚相符的观念,但是大部分都作为儒家思想内核的外现,在儒家思想主导了千年我国思想主流的前提下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有血有肉的一部分。继续在今时今日提倡重读《论语》,有利于我们吸收中华民族优良美德,积累前人智慧、获得学习方法等,尤其是在当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求之下,将“君子理想国”中的精华加以运用,有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骨子里共有的民族脊梁和温厚智慧的民族性格再度闪光。
TOP
778#

儒家之于先秦诸子的独特生命力
  首先,儒家最主要的特点便是“仁”,且以中庸为道。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儒家的各项准则显得规矩而有一种春风化雨般的温和。正因如此,儒家仁爱而不失法度,忠孝而尚廉,重礼而求智。而一旦将各家思想放在治国上,儒家的优势便凸显出来了——他家在治国上皆有偏颇之处,但以儒学治国,则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一个推己及人的过程和完整的体系;儒家思想中温润且博爱的一面更是有利于教化万民,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儒家也并非没有法度,其法不似法家那般严苛而又有自己的体系和理论,这些都决定了儒家思想有利于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运行,因而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了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主流思想。
  其次,儒家能够不断兼收并蓄,在停滞期自行改观,在错路上自行更正,因而便能够长久的发展下去。诚如《礼记》所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从先秦到汉朝董仲舒的儒术,再到宋明理学,再到陆王心学,再到明清时期儒家内部的进步思想,儒家一直在对自己的内容进行反思和更新,这一点是其他诸子不可比拟的。正因它随着时代而改变自己以顺应潮流,才能够长久的延续下去。
TOP
779#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争吵都是影响家庭和谐的一个不利因素。争吵会让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紧张,亲情变得淡薄。不仅如此,争吵也会影响家庭里面的后代的成长,在一个充满争吵的家庭里面长大的小孩会深受其害,其心理会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变得叛逆。但是,倘若没有争吵而是将矛盾转化为冷战的形式,这对家庭和谐的不利影响更大。所以,倘若家庭出现矛盾,心平气和地进行沟通是非常有必要地,矛盾双方的各自让步也是有必要的,要积极地去处理矛盾,而不能以争吵或者冷战的方式去处理矛盾。
TOP
780#

    孟子认为君主在治国理政中行仁政,才能使得国富民强、社会和谐发展,“民贵君轻”是仁政的重要理念,强调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君主要以民为本、与民同乐。重要的政策提出时,君主要充分考虑人民的意愿、人民的喜恶。“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在任用贤能方面,人民的呼声至关重要,听取人民的意见再加以考察才能做好百姓的父母。这与《论语》中“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的思想相呼应,论语中的这句话表明决断时不能随波逐流,要有自己的判断,注重事实,仔细考察。孟子的言论更加突出人民的地位,人民反对的事物需要加以考察,不得民心的地方必有问题出现,可见在决策的过程中民意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