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112131415161718» / 3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九、心灵清静 [复制链接]

211#

人只有静下心来才能感受到最真实的世界,因为我们静下心来,我们的身体才得以用每一个细胞而不仅仅是头脑去感知这个世界。而只有真正孤独而非寂寞的人才能真正地做到心灵清静,因他不需要接受任何人的认同,更加不需要任何人的怜悯。孤独是一种状态,是一种圆融的状态。真正的孤独是高贵的,孤独者都是思想者,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的思想是自由的,他面对的是真正的自己。孤独者,不管他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他都能让自己安静,他都能自得其乐。
TOP
212#

我认为和乃处世之基,做人之本,我们常常会说“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人与人交往以和为贵。从大的方面来说,和可以让你很好的融入社会生活之中,结交更多的良师益友,扩大交际圈,给你带来事业上的成功,带来更多的财富,这就是“和气生财”;拥有和的品质的人能够与人和睦相处,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对其家人也会如此,长期以来,家人也可能拥有和的品质,家人在一起和和美美,没有什么纠葛,互相没有怨言,一家人总是一团和气,所以家业繁荣,如此便是“家和万事兴”,以此观之,和能成就事业,成就家庭,成就人生。


从小的方面来说,和不仅是一个人的性格问题,还体现了一个人的内在涵养及人生心态和处世方法,它关系到个人的修身养性,是否拥有和的气质,体现了一个人的涵养如何,拥有和的气质我们就有了一种平和的心态,处变不惊,心如止水,内心会一片宁静,如此便会获得灵魂的安宁,真正的感受人生。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国学经典,领略更多“和”的思想,让自己真正成为一个拥有和的品质的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1 19:31:07编辑过]

TOP
213#

      道家认为清静是道的根本,“万物清静,则道自来居。”道家提出天道自然无为,主张心灵虚寂,坚守清静,消极无为,复返自然。只要我们的心灵处于虚静之中,应物而起,随机流转,保持顺畅的活动状态,使心灵进入空而灵的状态,我们就可以体会到道的真谛,从而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使人心灵清静,不因物喜,不以己悲。这样,我们就会身心愉悦。
TOP
214#

    清心寡欲,顺从自然,无欲无求,一切随缘,这样的境界,这样的心态很值得用心去揣摩和学习。清心寡欲为人性之上乘。人心止于审美,美过即止,不可多些许念想。凡欲心清欲寡者,可自修身养性起。心态力求平和,不动怒,不忧悒;与人友善,不为损德之事。行有余力者,每日早晚睡前各用一炷香工夫,反躬自省,如思今日所作之事,所语之言,所见之人,有无缺失不足之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再思明日应做何事,应语何言,应如何接人待物。做人如果能够如此,那么,你算是给自己的生命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了。
TOP
215#

心静

智者通过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 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心静如水,我们学会坚强、不怕磨难,不怕残缺和丑陋,不怕恶言和冷眼。如此,便能坦然处世让生命充满阳光,学会放弃、学会松手、学会知难而退,在恰当的时机学会转身,如此,便是智慧的处事……

TOP
216#

孔子说,“静为清根,动为躁君。”《道德经》中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诸葛亮说,“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佛家禅语又云,“恐惧不会产生智慧,只有恬静的心境才会盛开智慧的莲花。私欲使人患得患失,私欲使人身不由己。”静水深流,心灵的清净尤为重要。
TOP
217#

试想一个人站在泉边丢进泥巴甚至秽物,它也会很快地把它们冲掉而毫无污染。世俗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烦恼,在烦恼越积越多而不加以“打扫”后,我们的心灵承受着沉重的负担,弯着腰行走,终于迷失了人生的方向。我们需要时不时地清扫心灵,像泉一样在流动的过程中稀释乃至清除掉所有秽物,达到心平气和、心灵清净。可我们大多不是泉,而是井,或是一湖止水,随时可能面临枯竭。怎样才能拥有一个涌流不息的泉源,而不是井或湖呢?只需随时小心翼翼地引导你自己进入自由的境界,不被环境所影响,因为烦恼不在外面,而在自己的想象里。

TOP
218#

世间对我们心灵的污染真是严重,心灵在世间就像一条秋天的道路,还未来得及打扫,它又为干枯的树叶所覆盖。因为旧烦恼还未解决,新烦恼又不期而至。我们就像一只在祭祀时作牺牲而挣扎嘶叫的猪,还未来得及慨叹今天的伙食就被屠宰;当我们独自躺在病床上,默默地伤叹着命运的枷锁,也像是那只猪一样,因为我们还太感性。只有理性的人,才会主动地接受一切,一定程度上,盲目地服从,即“认命”,乃是一般生物的必然现象。我们自认为非一般生物,因此顽强地抗拒。“想太多”就是一种无形的抗拒,因此烦恼不断,心灵污染更加严重。要知道,一切发生的事,你天生地适宜忍受或不适宜忍受。一件事之可否忍受,完全看你的想法如何而定。

TOP
219#

当你遭遇失败或损失的时候:不能让自己永远生活在过去


当你遭遇不幸的时候:尽量抓住丰富而幸福的生活


当你面对别人的否定的时候:不要被他人的论断束缚前进的步伐


当你与人不能愉快相处的时候:善于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当你感到烦闷的时候:采取一些精神和思想上的运动


当你感到缺乏快乐的时候:不要将注意力放到错误的方向

TOP
220#

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生活的更加快速,所以,人们的心灵更加需要净化。做到心灵纯净,可以让你的内心更加淡然,不会计较那么多,不会容易被激怒,这样,你在这个世界上就会比别人更加觉得幸福,更加容易满足,这样,你的生活就会更加的美满,自己也会更加爱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TOP
221#

心灵清净,这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境界。在如此繁华的社会里,想要寻找一片心灵清净之处,已是奢侈。而在一次志愿者活动中,我却有了这样一个机会,面对着大海,宽广的胸怀,我有了以下的思绪徜徉:

“独自一人守在侧门旁,我的任务是守住身边的这道门,要求只有一个:只允许会场工作人员进出,其他人则不准许。也许侧门是在有些不起眼,一小时过后没有任何人出入,在我的视线里仅是一片海,一片广阔的海。因为这扇门,面向大海,于是做工作的同时望着这片海。海,很静,很静,在风的吹拂下,沿着风的方向流淌,我的视线也随之移动。我开始了遐想,甚至有些入了迷,完全沉尽在大海的拥抱里。突然间感觉我是那样的幸福,因为此时此刻我拥有着眼前的这片海,这片海给予我的便是她的宽容与安静。虽然会场的活动还在准备工作中,但是我却早已进入陶醉的状态中。此刻的我忘记了身边的一切,只知道大海。那种宽容,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变得尤其宝贵、难得;那种安静,在繁华的大都市里,显得格外珍惜、贵重。而现在的自己似乎都在感受着,这一刻,不复存在,所以弥足珍贵。

渐渐地长大,渐渐地成熟,我开始懂得了许多,但同时也体会到了许多,有好的也有坏的。有的时候明明不想那样做可是面对现实又不得不那样去做。于是,在人生路上,有了许多的迫不得已。我不知道,那些条条框框是怎样一步一步阻碍我的脚步,但是我知道我并不愿意它们的存在。可是面对社会,面对种种的实际,我还是不得不做出我的让步,其实是我的牺牲。现在,大海在我的面前,她的无声让我有了安慰,其实在世界上,不必刻意的去追求什么,不必为了某件事或某个人而计划什么,那样的人生实在太累,既要照顾自己又要观察别人。”

也许我永远达不到“上善若水”的境界,但是却仍然可以找到净化心灵的地方,每一次的心灵洗涤,每一次的思想徜徉,都给了我一次自我认知的机会。面对社会的灯红酒绿、车水马龙,我们所缺少的便是一处安静的心灵之处,所以要珍惜要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心灵境地。

TOP
222#

慧能禅师见徒弟整日打坐,问:“为何终日打坐呢?”“我参坐啊!”,“参坐与打坐不是一回事。”“可是你不是经常教导我们要安住容易迷失的心,清净地观察一切,终日坐禅吗?”禅师说:“终日打坐,这不是禅而是在折磨自己的身体。”徒弟们都感到迷茫。慧能禅师接着说:“禅定,不是整个人象木头。石头一样地死坐着,而是一种身心极度宁静、清明的状态,离开外界一切物相,是禅;内心安宁不散乱,是定。如果执着人间的物相,内心即散乱;如果离开一切物相的诱惑几困扰,心灵就不会散乱了。我们的心灵本来很清净安定,只因为被外界物相迷惑困扰,如同明镜蒙尘,就活得愚昧迷失了。”徒弟躬身问:“那么,怎样才能去除妄想,不被世间的物象迷惑呢?”慧能说道:“思量人间的善事,心就是天堂;思量人间的邪恶,心就化为地狱;心生毒害,人就沦为畜生;心生慈悲,处处就是菩萨;心生智慧,无处不是乐土;心生愚痴,处处都是苦海。”禅师的话唤醒了徒弟们。
       在普通人看来,清明和痴迷是完全对立的,但真正的人却知道它们都是人的意识,没有太大的差别。人世间的万物皆是虚幻,生命的本源也就是生命的终点。财富、成就、名位和功勋对于生命来讲只不过是尘土与飞烟,而心乱就是因为身在尘世,心静则是因为身在禅中,没有中断就没有连续,没有来也就没有去。
       从前有位佛教徒,天天手持鲜花去寺院去供拜佛像,坚持不懈,从不间断。寺院里的无法禅师看在眼里,喜在心间,称赞道:“你常用鲜花去供佛,来世一定会得到好报。” 这位佛徒听了非常高兴,便问无法禅师:“我到寺院用鲜花供佛,每次心中如同甘露冲洗般的情景,可在家中我有往往被冗杂的家事搅得心神不定,在街市间往往被尘嚣搅的神志不清。怎样才能使我常保持清净呢?” 无法禅师反问道:“那么你知道如何使得鲜花长期保持鲜活吗?”“那容易呀!只要天天浇水换水,去掉烂梗,花朵就能够保持鲜活了。”无法禅师笑道:“那就对了,要让自己的心常保清净,就和你说的情形相似!要想净化身心,就要领悟到其中的道理。” 这位佛教徒顶礼谢过大师:大师德高望重,能够让我顿悟,我今后一定常来寺院向大师请教,还想搬到寺院住上一段时间,过过修行的生活,并分享鼓钟梵呗的清净的日子。”无法禅师敛起笑容,指着信徒说:“你的身体就如同寺院,你的双耳就如同菩提。你跳动的脉搏就如同钟鼓,你的胸腔呼吸就如同梵呗,你的言辞举止间无处不可以清净,为什么一定要执着与寺院的形相,非要住在寺院修行呢?修行重在修心呀!”修心如同修道,光讲究形式,内心得不到一点清净,如何能求得佛法。万事皆空,唯有心存;万事皆存,唯有心静!
TOP
223#

       纯净的心灵引导着成功,傻傻的阿甘告诉我们:人生就像羽毛一样谁也不知道下一刻要飘落到哪里,坚持自己想要得固然是好,但很多人都像Jenny一样为了追求而追求,忽略身边的美好,只把愤愤时刻牢记着;或是像丹中尉让痛苦成为永远痛苦的理由。世界如何我们早就知道,不只我们知道,阿甘们也知道,只不过阿甘换了一种方式——将上帝赋予一个人有限的优点与缺点发挥到了及至,而不空空的抱怨公与不公。
TOP
224#

纯净的心灵引导着成功,傻傻的阿甘告诉我们:人生就像羽毛一样谁也不知道下一刻要飘落到哪里,坚持自己想要得固然是好,但很多人都像Jenny一样为了追求而追求,忽略身边的美好,只把愤愤时刻牢记着;或是像丹中尉让痛苦成为永远痛苦的理由。世界如何我们早就知道,不只我们知道,阿甘们也知道,只不过阿甘换了一种方式——将上帝赋予一个人有限的优点与缺点发挥到了及至,而不空空的抱怨公与不公。
TOP
225#

       我们整天为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所左右,为身外之物所烦扰,为名位所刺激,我们的心怎么静得下来呢?烦恼自然时刻也不会远离我们,曾经有多少人感叹:难得有几天清净的日子。工作太忙了,事情太多了,应酬太多了,妨碍了清净心。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保持清净心,我们的身体在劳碌,但心地依旧清净,一尘不染,靠的就是定力。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