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我觉得人最幸福的时候是我们最懵懂的时候,那个时候的我们不懂什么是人情世故,不懂什么是利益,不用为未来考虑太多,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快乐了就大笑,伤心了就大哭,哭过笑过之后仍然是那个天真快乐的我。现在呢?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快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难过,因为现在的我们在经历了各种考试,各种人情世故,各种压力之后,内心已经变得麻木。那个在外面哈哈大笑的人,已经不是真实的我。黑夜降临,躲在被子里的才是真实的我。只有在那个时候,我们才能够做自己,才能够静下心来,才能够为自己找寻一片乐土,才能够抛开一切烦心的人、烦心的事。
自己的心痛只能自己疗。何必为痛苦的悔恨而丧失现在的心情。偶尔的抱怨发泄一下,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无休止的抱怨只会增添烦恼,只能向别人显示自己的无能。抱怨是一种致命的消极心态,一旦自己的抱怨成为恶习,那么人生就会暗无天日,不仅自己好心境全无,而且别人跟着也倒霉。抱怨没有好处,乐观才最重要。 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坏的生活不在于别人的罪恶,而在于我们的心情变得恶劣。让生活变好的金钥匙不在别人手里,放弃我们的怨恨和叹息,美好生活就垂手可得。我们主观上本想好好生活,可是客观上却没有好的生活,其原因是总想等待别人来改善生活。 不要指望改变别人,自己做生活的主人。 用心做自己该做的事。人生是如此的短暂,哪有心思去浪费呢?有智慧的哲人曾经说过:“大街上有人骂我,我是连头也不回的,根本不想知道这个无聊之人!”我们既不要去伤害人家,也不要被别人的批评左右,还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先踏踏实实学好本领再说。特别在少年时要全力以赴学本领,不要分心。 别总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学会自己欣赏自己,等于拥有了获取快乐的金钥匙.欣赏自己不是孤芳自赏,欣赏自己不是唯我独尊,欣赏自己不是自我陶醉,欣赏自己更不是固步自封…自己给自己一些自信,自己给自己一点愉快,自己给自己一脸微笑,何愁没有人生的快乐呢?! 经常要自己给自己过节,学会寻找愉悦的心情。
清静无为亦作“清净无为”。春秋时期道家的一种哲学思想和治术。提 出天道自然无为,主张心灵虚寂,坚守清静,消极无为,复返自然。清静,指心性纯正恬静;今人多错误的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对万物发展不加干预,任其发展。其实,道家的无为,并非不求有所作为,只是指凡事要“顺天之时,随地之性,因人之心”,而不要违反“天时、地性、人心”,凭主观愿望和想象行事。要做到心灵的真正清静很难,但是有时好多人正在追求的东西。从生活里走出,走进自然,心会变得澄澈明净;从自然里走出,走进生活,心会变得沉稳踏实。如果把这个我们所生活的空间进行划分,这个世界本就是由自然和生活所组成的一个简单二元世界,人在两种环境里出行,穿越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在生活里,人们寻求的是一种物质的执着,不管是名还是利,都没有逃脱一种真实的物念。而在自然里,人们获得的是一种精神的提炼与美的享受,这应该是属于一种精神的东西。对物的过度追求,只能导致身心的疲惫,对精神的追求才会获得身心的清静。社会和自然恰恰是两个矛盾的对立面,其实,这种矛盾的对立折射是人性的矛盾对立。选择了物欲追求的社会,心,必然会为生活所牵累;回归自然,心,才会变得无拘无束。当然,在这个二元组合的世界里,人类存在的理由,也不全然是让人远离繁琐的世间,不然也不会有了今天人类文明的进步,精神层次的提高。融入生活并非沉溺于世间的名利束缚,不为情伤,不为物累,自由自在,寻求一种人性的解脱。遁迹世间,有时是一种消极的逃离,或者说是不堪尘世的负重的表现。自然,可以接纳一个罪孽深重的灵魂,她有着无限宽广的包容性,这也如禅学的修行,是一种出世的选择,融入生活是一种入世的锤炼。走进生活也不是全然让你变得世俗与茫然,而是在入世的过程也能时时保持出世的清澈明晰的心理。
此正所谓:缚人太甚,缚己太甚,凡事不可过头,顺其自然,暂时不想
就是了,理解好:中庸二字为上,可以看【中庸】,【道德经】【清净经】,
【心经】……顺其自然。
这就是生活,你越能坦然接受一切,顺其自然,它就越轻松
自在。你不可能事事顺通,但你内心却能潇洒自如。你恢复了内
心的宁静,变得更加理智,你就能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爱的体
验是一种心理状态。沉浸在爱里,你会感到幸福快乐、生气勃勃、
自由自在。
自我感觉良好,生活就会非常美好。当你把这种爱的体验带进生活时,
生活就会变得轻松自如,充满喜悦。
不清何以静?不静何以清?如若做到心灵的清静,并不是心不外物,而是面对如今种种的人欲横流的世界中,我们能深入其中,还可以保持一份宁静的心态,清凉的心态。这才是难能可贵之处。刚出生的婴儿的本真状态的确令人羡慕。但时隔多年的我们,经历了人世间种种事态的我们,还能守住那份初心,才是最值得珍贵的。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2011级文秘
姓名:蔡玉洁
学号:11311016
时间:2012年5月25
心灵和谐
你们是否也是这样?一味接受外界刺激,频繁更改自己的目标走向,为他人的议论、指责而烦恼,为学习、人际的竞争而焦虑,使自己的心理压力增大且疲惫万分。还有些同学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不能正确刻划自我形象,或消极自卑,或自负自傲,使自己滋生不良心态。常听有人感叹“太累了”、“太苦了”,不能正确悦纳自己,怎能不苦、不累?所以,悦纳自己就应该正确认识自己,发掘自己的优势、长处,肯定自己,鼓励自己,自信自己,笑对周围的评价,这样,你们就会有一个好心情,你们也会做得更好。
其次,要正确对待挫折,克服消极情绪。在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总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某次考试失败,亲人有难,和同学闹别扭,和家长怄气等。它们可能令你消沉、痛苦,但是,你就是痛苦得卧床不起,也还是改变不了这些客观现实。聪明的办法就是承认它、接受它,然后再想办法对付它,解决它。鲁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让我们用笑脸来迎接挫折,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困难吧!当困难、挫折或失败来临,你不能仅仅忧虑,不要放弃努力,请原谅自己的过失,不对自己过分苛求,吸取失败的教训,把目标定在自己能力的所及之内,再去尝试!
同时,也要学会放弃,有选择地放弃。有些事情,就算你投入最大的努力,你能做到吗?你应该尽量做到最好,你可以尽可能靠近“十全十美”,但不要强求,有些事实不可避免又令人不快,你得勇于承认、接受。坦然地面对自己的短处,也是一种风度,可以排解自己的心理压力,带给自己一个好心情,让自己在轻轻松松的心境下投入学习和生活中。
和谐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小到人与人,大到国与国,只有构建和谐才能求得发展。我们不也在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吗?胡锦涛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和谐之美,美之和谐,愿和谐充满人间!
学院名称: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 别:文史系
专 业:文秘
年 级:2011级
姓 名:杨乾
学 号:11111016
时 间:2012年5月25日
电 话:13529423533
和
——心灵和谐
爱默生说:“一个人如果能看穿这个世界的矫饰,这世界就是他的。”生命的溪流潺潺流淌,岁月的长河奔腾不息,我们每个人都只是岁月长河中的一滴水珠。唯一永存于世间的是我们的心灵。是被时间蒸发,还是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心灵。
从前,在遥远的海上,有一个美丽的小岛,岛上藏着一部伟大的书,谁得到了这部书,谁就能永生。通往小岛的道路充满了千难万险,无数的英雄为了探寻那部书,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最终,有一个英雄成功到达小岛,取到了那部书。他打开一看,每一页都只是一面镜子,照见的是他自己的容颜。一切有形的都会消逝,只有一种东西属于你自己,并且超越于有形无形,那就是自己的心灵。
正如上面的故事所讲,我们的心灵独立于世间任何事物。我们的心灵同样满足于渺小,如果那个渺小是专属于我们的心灵的话。生命是如此美好,生活又是那么的多姿多彩。我们要不分贱贵贤愚,常保持一颗美好心灵,善待他人,珍爱自己。纵然云卷云疏,花开花落,心中仍有小曲缓缓回荡,那个专属于我们自己的心灵。
我们的心灵需要怎样的和谐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国画史上有着名的“潇湘八景”:山市晴岚,远浦归舟,平沙落雁,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江天暮雪,洞庭秋月。光看看这些形象化的字眼,“天人合一”的诸多美感便油然而生。元代文学家马致远有感于此,他在“远浦归舟”中写道:“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真是一片和谐美景,人的心灵不正需要这样的优雅,这样的平和吗郑板桥曾感慨到:“彼千金万金造园亭,或游宦四方,终其身不能归享……何如一室小景,有情有味,历久弥新呼”意思再明确不过了,他要传递一腔和谐的心境,这是多么美妙的境界人的心灵和谐归根在于人内在世界的和谐,人退回内心,平灭内在世界的冲突,养得一片平和怡然的心灵。人们常说,清风明月不用钱。事实上,清风明月人所共之,但未必能人人享之,一个人没有和谐的心境,就很难有“山林之想,云水之乐”,其实,这种美妙的体验并不在山林云水本身,而在人的心态。心态自由平和,当下即是云水,庙堂即成山林。拥有心灵的和谐,便有一份明朗的心情,一份坦荡的胸怀。在迷路的时候,有一份必胜的信念;在遭遇黑暗的时候,便有一缕明媚的阳光照射。同样也就拥有了崇高的品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像焦裕禄,孔繁森,邱娥国,任长霞,徐虎,李素丽……他们一心扑在事业上,呕心沥血,甘当孺子牛;他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他们在自己的人生里成就了一番事业,光彩照人,用自己的辛勤劳动,谱写出了一曲曲动人的赞歌,受到人民的敬仰!
仿佛是在不经意间,一幅新的画面就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大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感觉。和谐,我曾凝思细想她的含义:心灵的和谐,温馨的和谐。
班级:11级文秘
姓名:格太卓玛
学号:11311005
时间:2012-5-30
电话号码:18313723638
和谐心灵
众所周知,心灵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一所学校,只有和谐,才能发展,才能培养出符合未来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因此,要想创建和谐校园,首当其冲的便是共建和谐心灵。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另外,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因而,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主、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为事业成功打好根基。大学生是大学校园的主体,学校的大发展离不开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我们要“共建和谐心灵,同创和谐校园”!
也许,就读于这样一所大专院校,很多同学都是因为高考发挥失常;也许,走进这样一所名气不大的“象牙塔”,他们会心有不甘,以至于精神失落,整日沦陷于昔日的失败中。其实,这就应该算上一个心理问题了吧!在我看来,这些人大可不必这样,与其天天后悔,日日哀怨,还不如拿出当年的干劲,像为着高考一般在大学校园里成就一番作为。因为我们的青春,我们做主。那些算不了失败,只是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找出不足,继续向着人生目标前进!又如:有些同学进入大学生活后,没有了以前父母的督促,他们开始为所欲为:吸烟、喝酒、谈恋爱••••••,说实话,这些可以算得上正常的大学生活应该有的。但我们应掌握住一个度,更不能以荒废学业为代价。自称为成年人的我们应该了解其中的所以然。如果说追求没了,那么之前的努力不全白费了吗?所以,各位同学们,让我们共同腾出心灵上方的那一片净土,用知识武装我们的头脑,净化我们的心灵吧!
作为当代的一名大学生,我想每个人都应该知道心理健康是关系到自身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了?
我认为,应从这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应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正确有益的生活态度,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然后,我们应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心情烦躁时,可以找朋友、老师、同学说说话,谈谈心,或者通过其他一些正确的方法发泄发泄,这样有益于自身发展。其次,我们更应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扩大自己的社交圈,从各个方面增强自己的修养素质。最后,更重要的当然还是认真完成学业,努力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扩大自己的视野等。
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于注重和谐,即强调人与物之间的融和,人与人之间的“和合“。古人解释,“和“是“以他平他“,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和谐,包括“和生“,“和处“,“和顺“,“和洽“等。人们常说的“和为贵“,“政通人和“,“家和万事兴“等等,就是这一人文精神的具体表述。千百年来,中华文明虽屡受摧折而不绝,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而不衰,这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十六大报告强调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显示出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理性,更加成熟。音律和谐,必能弹奏出优美动人的乐章;社会和谐,必将带来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大好局面。和谐犹如一幅画,好似一首歌。和谐产生美,和谐生发力量。我们在追求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出现过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生态环境的破坏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是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后作出的理性抉择。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已成为一种眼光和境界,“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已成为一种理念和追求。而从民俗来看,中国人民也是极其注重民俗文化的和谐的。新年彼此温暖的祝福,那热闹的隆隆炮竹声,喜洋洋的灯笼元宵等,无不表达着人们对于新年生活幸福美满的期待。同样的,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佳节,更是人们长久以来对于社会和谐的一种祝愿和热盼,展现了中华民族对于文化积淀的继承与重视。可以说长久以来,我们都以“和“为我们待人处事的方式方法,“仁者爱人“,“以和为贵“等更是成为我们民族的千古名训。儒家的“礼,义,仁“,道家的对“美“,“道“的探究等,无不成为我们五千年来华夏文明厚厚的积淀。而这样厚重的文化积淀更是我们和谐社会所长久向往与推崇的。可以说,中华文化的基调,便是和谐这一永恒不变的旋律。
心灵清净是一种个人的内心体验,它需要我们能够专注,有自己的内在的精神追求。人脑就像是容器,思想就是容器中的东西,总是不被这样东西填满,就是被那样东西填满,故而人必须有自己的内在精神追求,才能不时刻为外物所牵绊,束缚。任何正常人都不可能心中空无一物,除非他不能再思维,人活着,几乎无时无刻不思维。心灵空虚不是空无一物,而是指心无杂物,并且能够心专一事,譬如打坐,讲究要数息,先专注于呼吸,然后从有意识的数到无意识的数,这些是心静的方法都是要使心灵是其所是,专注于自己的本心,最终实现心不与物相染,而能明心见性,使心自体。这个时候就摆脱了心和物如丝般的交织,使心物分离,这时事物也方能是其所是。人需要常常学会心灵的独处,也即保持心灵清净,才不至于在物的束缚中迷失自我。
我一直很喜欢陶渊明的诗,特别是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宁静的心境,淡泊的志趣,对超现实理想世界的追求和憧憬,让人无限向往。可时代在飞速发展,人们的追求朴素迷离,大部分人都在物质生活中醉生梦死,心灵早已灰尘满积,但贫富不是衡量幸福生活的标准,而主要看的是一个人面对生活的态度,给自己一点空间,给心灵一点时间,在书籍和音乐里静静品味生活,因为生活的意义不在于辉煌灿烂的结果,而在于丰富多彩的过程,我们感慨尘世的喧嚣和躁动,虚华和无奈的时候,何不保持一份豁达的心,为自己留一方温馨静谧的空间,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这是一种境界一种修养,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心灵清净后的神秘。使社会和谐宁静,关键在于净化人类的心灵,使人性返璞归真,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宽容、谦让的心,过着平静、自在、安详的生活,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尘世的纷扰。我们的心渐渐被蒙了尘,有的贪婪了、自私了,怨恨了、欺骗了。这些不经意的意念,像细微的尘,悄无声息的落在我们的心灵之边,直到有一天,完全占据了整个内心,人彻变了,回不到原来的自己了。所有的一切来自虚无在烟波浩渺中,终将归于尘土。当然,我们不是要摒弃一切物质,那是一种倒退。而是要尽力克制一些浮躁情绪,抛却需求之外的奢望,更关注心灵的完满和丰富,尽量减少自己的物质欲望,这样才能不为外物所累,保持自己本来的善性,达到道德上的完善,否则的话,就会为身外之物所奴役,从而失去自己的本心。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也;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孟子强调的“寡欲”的道德修养方法,对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和促进人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浮华喧嚣里,给自己一处净土,给心灵一个净土,那我们在这世间生活才不会那么累,那么狼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