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孔颜之乐更多的是对现实的一种无奈。儒家的人物无疑都是积极入世的,儒家最大的理想是构建一个大同社会,相对于道家的理想是追求人与道同体的境界,儒家追求的是成一个能够带领民众走向理想社会的圣人。要成为这样的一个圣人,道德修养一定要高,其次还要有一定的权力来引导民众,以儒家的观点来看拥有权力的大小与其人的道德水平是成正比的,道德越高的人所拥有的权力就应该越大。反观现实,孔子和颜回在当时的社会中,无疑是具有很高的道德水平的,却得不到统治者的重用,只好安贫乐道于陋室,与此同时当时的掌权者的道德水平甚至赶不上乡之野人,却安享富贵,这种不合理使孔颜为代表的儒家人物只好退而求其次,去完善自身道德修养,孔颜之乐背后的是对社会现实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