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舍生取义 [复制链接]

16#

苏武牧羊的故事妇孺皆知。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匈奴贵族无计可施,便“徙武北海上无人处”。苏武则“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他出使时正值壮年,待其归汉之时,已是须发皆白。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坚持民族气节的著名人物。

在今天和平环境中,我们虽不致牺牲生命,但“舍生取义”并非离我们而去。“舍生”已不限于舍弃生命,也包括与生命同等重要的个人利益。“取义”也已不限于正义,而是包括正义在内的一切公益。这种意义上的舍生取义,虽不像先前的义士、烈士那般气壮山河,但却是不可低估的一朵火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有平时肯为公益放弃个人利益,在关键时刻才会毫不犹豫地献出生命。

TOP
17#

“舍生取义”,古往今来,多少忠臣贤士为这四个字作了极好的诠释。无论是岳飞的精忠报国,还是文天祥的义不降元,无论是董存瑞舍生炸碉堡,还是黄继光堵机枪眼,都是“舍生取义”的典范。在那时,“舍生取义”不是一句空话,是要用血的代价来实践的。这个“义”,就是道义,正义,国家民族的大义。古往今来,舍生取义者,无不受人敬重受人爱戴。舍生取义并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的另一种“延续”。在现今社会,舍身取义”变寓于一件平平凡凡的小事中。从这里启程,最终把自己的热情、自己的才华、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祖国和人民,这便是新时代赋予“舍生取义”最佳的诠释。
TOP
18#

以下是引用黄卫欣在2009-6-25 20:17:29的发言:

孟轲在《孟子·告子上》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我们一生可能会面对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而此时二者不可得兼,只能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谭嗣同。他在能够出走的情况下没有出走,而是选择了舍身取义,用他的鲜血来唤醒沉睡的国人,做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黄花冈起义时,大批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林觉民率敢死队冲进两广总督衙门,与清兵浴血奋战,中弹被俘,从容就义!喻培伦胸前挂满一筐炸弹,冲锋在前,弹尽力竭,后被俘,英勇牺牲!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邱少云宁愿火烧也不愿暴露目标!等等的舍身取义事例,他们舍生取义,成为一代代不朽的佳话,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了气节,将永世受到人们的敬仰。对“舍生取义”的勇士,发出由衷的赞叹,而对那些见利忘义、自私无德的小人表示出了极大的反感和鄙夷。见利忘义的现象太多,可世界上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义,一个人如果没有了义,就好象没有了灵魂,也就成了一具行尸走肉,虽生尤死,受万人唾弃,而那些舍生取义的勇者至今传诵……


在今天和平环境中,我们虽不致牺牲生命,但“舍生取义”并非离我们而去。“舍生”已不限于舍弃生命,也包括与生命同等重要的个人利益。“取义”也已不限于正义,而是包括正义在内的一切公益。这种意义上的舍生取义,虽不像先前的义士、烈士那般气壮山河,但却是不可低估的一朵火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有平时肯为公益放弃个人利益,在关键时刻才会毫不犹豫地献出生命做到舍身起义。

TOP
19#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语言,阐述了一个重要的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修养的人,应该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而不能“见利忘义”。不辨礼仪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足取的。

舍身取义的事例: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宁愿火烧也不愿暴露目标;苏武牧羊的故事妇孺皆知。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匈奴贵族无计可施,便“徙武北海上无人处”。苏武则“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他出使时正值壮年,待其归汉之时,已是须发皆白。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坚持民族气节的著名人物。

TOP
20#

在今天和平环境中,我们虽不致牺牲生命,但“舍生取义”并非离我们而去。“舍生”以不限于舍弃生命,也包括与生命同等重要的个人利益。“取义”也已不限于正义,而是包括正义在内的一切工艺。这种意义上的舍生取义,虽不像先前的义士、烈士那般气壮山河,但却是不可低估的一朵火花

有人会说,如今这“义”字,既非“忠义”,又非“正义”,而是“义气”,说到义气,自然会联想到“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他们“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日死”。关羽死后,张飞难以抑制悲痛,借酒消愁,鞭挞士卒,命其连夜赶制孝服,结果招来杀身之祸。

TOP
21#

      选自《孟子·告子上》,是一篇论述道德标准和政治节操的说理散文。孟子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语言,阐述了一个重要的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修养的人,应该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而不能“见利忘义”。不辨礼仪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足取的。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TOP
22#

南宋灭亡之后,文天祥全家被俘。元人多次劝降,都被他拒绝,文天祥当然明知只要一屈膝,就会得到高官俸禄,并且与家人团聚,但他仍是不改初衷,他宁死不屈,这就舍生取义。

孟子认为“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修养的人,应当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在必要的时候要“舍生取义”就像行路之人不接受嗟来之食,而不能“见利忘义”,不能够不辨礼仪贪求富贵。常跪于岳飞墓前的秦桧夫妇就舍义取生,陷害忠臣,遭到后人唾骂。

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侠客义士,他们当中有的散钱放粮、仗义疏财,拯人于危难之中;有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救人于歹徒之手------所有这些,也可算做“取义”吧,但这种正义行为一般说来只是为了某些人的沉浮安危。只有像朱洪福那样,为了人民、为了民族、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去履行职责、捍卫正义而以身殉职、英勇献身的人,才是最值得称赞的。

TOP
23#

有关这个话题的很多观点我都敢不认同。舍生取义确实是一种最高境界。但我们不应该拿出来说。更不能提倡用生命的代价去做事情。近几年有不少的大学生溺水事件,就是为了救人,而白白搭上了自己的性命。很多英雄在付出生命的代价后被人们大加赞扬,而活着的时候并不为人熟知。这不是舍生的意义。我们应该敬佩这些灵魂。我们更要看到活着的人的贡献。鼓励人们用正确的方法,更好的渠道去创造价值。


我们也为紧急状况下的英雄默哀,为他们了精神祈祷。


我们更呼吁活着的我们,用我们的所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23 15:57:35编辑过]

TOP
24#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宁愿火烧也不愿暴露目标,苏武牧羊的故事妇孺皆知。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匈奴贵族无计可施,便“徙武北海上无人处”。苏武则“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他出使时正值壮年,待其归汉之时,已是须发皆白。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坚持民族气节的著名人物。
TOP
25#

生命只有一次 是父母给予的 活者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事 大家经常看到好心人救人 但是确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也许这就是人的本能 当看到他人危险时 尽可能的想去帮助  

TOP
26#

          何谓舍身取义,就是舍其自身的性命,而坚持正义。文天祥说的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而正所谓舍身取义,就是要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压迫保留正义。舍身取义气一词语出自<孟子>。就是说,生命是很想要的,但是,正义也是必须坚守的。而我们我们必须舍生命而取义,生命固然重要,但是中国的古时候有多少舍身取义者。例如:谭嗣同,他并不是不重视自己的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而他选择了正义,用自己的鲜血唤醒沉睡的中国人。有人说他愚昧,,事实上,谭嗣同的死,绝非那样,是死得其所,也值得人们尊重。舍生取义是我们人生价值的最高体现。
TOP
27#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
《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义者人之性使然者也,发于心,源于淳,至于天地可掩日月之姿。志者敦如山,纳万木于怀,藏千兽于胸。是为博仁。

  “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一个古老经典的道德标榜。多少英雄豪杰,文人墨客在其凄然时,多用此来给自己的人生做一个交代,以让自己、家人得以慰籍。

   长久以来凡为国、为君洒血染江者,皆论为“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之徒。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竞相宣泄其观、其感,以教世人,是为大义;教万民脱于昧,是为博仁。故舍生取义其真正含义为“扶正气挑世混,恢我华夏虎狼轮,锻我朗朗斩日魂。明大义晓博仁,复吾轩辕贤德申,铸吾苍苍麟龙身。”

TOP
28#

在今天和平环境中,我们虽不致牺牲生命,但“舍生取义”并非离我们而去。“舍生”已不限于舍弃生命,也包括与生命同等重要的个人利益。“取义”也已不限于正义,而是包括正义在内的一切公益。这种意义上的舍生取义,虽不像先前的义士、烈士那般气壮山河,但却是不可低估的一朵火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有平时肯为公益放弃个人利益,在关键时刻才会毫不犹豫地献出生命
TOP
29#

人生问题包罗万象,总括起来,不外“生死”二字。世人关心生活,其实,生活只是生的一部分。生从何来,死往何去?古往今来,东西方各种哲学、宗教都在努力探讨生的来源及死的归宿。佛教作为人生智慧及生命科学,不仅对于有情生死问题有着深入探究,更为我们指出了解决之道。无明至老死,揭示了有情生命延续的十二个过程,又名十二缘起。具体内容为: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而在菩萨境界中,以般若智慧观照无明乃至老死,皆是无自性空。换言之,无明乃至老死不过是因缘假相,如梦幻泡影。因此,菩萨不灭除生死,也不必厌离生死。菩萨的修行,正是在生死中通达生死的了不可得,在生死中超越生死。
TOP
30#

“舍生取义”,古往今来,多少忠臣贤士为这四个字作了极好的诠释。无论是岳飞的精忠报国,还是文天祥的义不降元,无论是董存瑞舍生炸碉堡,还是黄继光堵机枪眼,都是“舍生取义”的典范。在那时,“舍生取义”不是一句空话,是要用血的代价来实践的。这个“义”,就是道义,正义,国家民族的大义。古往今来,舍生取义者,无不受人敬重受人爱戴。舍生取义并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的另一种“延续”。在现今社会,舍身取义”变寓于一件平平凡凡的小事中。从这里启程,最终把自己的热情、自己的才华、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祖国和人民,这便是新时代赋予“舍生取义”最佳的诠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